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戏剧教育传播路径探析

2022-05-30乔一圆方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育

乔一圆方

【内容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包括戏剧艺术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戏剧教育作为横跨戏剧和教育的跨学科专业也面临挑战。戏剧教育本就是我国美育领域里的新兴门类,传播和普及程度尚不够扎实,因此在各行各业纷纷寻求新发展思路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更需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传播路径。

【关键词】戏剧教育传播;美育;跨学科专业

一、戏剧教育在我国的传播实践

戏剧教育指的是着眼于培养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健全其人格,启发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的一种美育。当前,我国关于戏剧教育的教学研究多集中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和综合类大学中的戏剧活动多是聚焦于社团剧目演出和戏剧艺术赏析方面。早在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使得戏剧作为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校和家长的视线。①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又再次提出:“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进一步明确了戏剧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学科建设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标志着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艺术类专业院校率先成立了戏剧教育专业,把戏剧教育从戏剧和教育之间的模糊地带里抽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专业开展教学和研究。

戏剧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通常聚焦于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戏剧教育实践方法、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能力进行大中小学以及其他非戏剧专业社会团体的教学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两所高校的戏剧教育专业教学都涵盖了包括编、导、演在内的专业主课。除此之外,戏剧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往往还包括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戏剧课堂实践、戏剧拓展等教育学科方向的课程。

(二)社会实践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并且要“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明确地界定了不同阶段的美育应该依照学习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结合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教育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在戏剧教育领域,按照学习者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划分,在内容、方法和目的上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戏剧教育的传播的确不能仅仅是在专业院校里纸上谈兵,要深入社会,参与更多的实践。

一方面,在戏剧教育传播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依然是主力群體。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很多小学和中学都在政府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与当地的艺术类高校或是戏剧团体合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戏剧课程和戏剧活动。比如在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导启动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中,中央戏剧学院作为27所高校和社会力量之一,与平西府小学、天通苑小学、分司厅小学等7所小学达成合作,由戏剧教育系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小学的学生进行每周四课时的戏剧课堂教学。这些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地传播了戏剧教育的理念,为建设科学规范的戏剧教育学科结构打下了基础,扩大了戏剧教育在国内的影响。同时也通过源源不断的毕业生,将戏剧教育这一新型的美育种类传播到了更多地区。

另一方面,很多国内非一线的城市也在响应美育的号召,尤其是接受新事物较快的沿海地区。比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就曾经举办过校园文化节戏剧师资培训活动,其中不仅有关于戏剧教育概念的普及讲座,还有一些戏剧表演类的工作坊。其中不少具体的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还承接了专业院校里对于戏剧教育学科的建设和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戏剧教育在国内的传播链,从而形成了戏剧教育在我国传播的良性循环。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戏剧教育面临的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戏剧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戏剧教育教学受阻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高传播性,人群聚集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为了防止疫情反弹蔓延,我国的大中小学曾多次出现延期返校,甚至停课。尤其是2020年年初疫情的第一次密集爆发,直接导致许多大学改为线上授课。这是疫情防控的需求,也是包括戏剧教育教学在内的所有实践型艺术学科所面临的困境。戏剧是一门空间性极强的综合性艺术,尤其对于戏剧表演和导演来说,更是需要多人在同一个空间内建立真实的交流,共同创造剧中人物的精神生活活动。而表演和导演是戏剧教育教学中最为核心的教学环节。在无法进入排练场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都只能通过互联网和电脑屏幕进行交流。这种隔空的线上交流对于戏剧表演教学来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学生无法找到一个对象进行交流,至多只能进行一些无实物练习,通过视频拍摄的方式将作业发送给老师;而老师也无法像在排练场一样对学生进行即时的示范性教学,只能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记录指导意见,再反馈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戏剧艺术的现场性和即时性都已经大打折扣,表演中的那些迅速闪过的微妙瞬间往往因为电子设备的传输丧失了真实感和冲击力,无论是学生的表演还是教师的指导记录,都仿佛是隔靴搔痒。同时,学期的缩短和上课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了教学计划的实施。比如毕业班的实习剧目无法进行有效的实际排练,一直停留在剧本分析阶段,甚至是剧目演出的取消,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戏剧教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戏剧教育实践受阻

教学的受阻直接影响到了戏剧教育的实践工作。首先,可以进行戏剧教育实践的单位变得越来越少。防疫工作的一个重点对象就是学校,一直以来作为戏剧教育实践场所的中小学在配合防疫工作的背景下纷纷减少了文体活动,其中就包括各类戏剧活动。其次,在疫情之下,中小学的进出管理也更加严格。根据疫情的反弹情况,很多中小学严格控制校外人员的进出,这就导致了参与实践工作的戏剧教师们无法进入课堂进行教学。

综合这两点来看,基本上中小学的戏剧课和戏剧活动都处在了停摆的状态。如果说专业院校里的戏剧教育课程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那么对于以戏剧课为主要授课内容的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来说,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年龄段更低的中小学生授课就更加具有实际的难度。比如,原先在中小学里进行的戏剧教育实践主要分为戏剧课和校园戏剧活动。戏剧课的主要内容多为戏剧游戏、形体操和小型剧目排演。这些授课内容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里对于学生们进行现场的情绪调动、活动引导和示范,一旦转为线上的授课形式,这些工作显然是无法进行的。另一方面,通常来说,引入了戏剧课的学校往往还会定期地举办一些校园戏剧活动,比如校園主题文化节、校园小品展演等。但是在疫情期间不聚集的背景下,这些需要在剧场里进行的团队活动也不得不被暂停。

三、戏剧教育传播新路径

(一)发挥戏剧教育特性,顺势而为

疫情对于戏剧的空间性和现场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戏剧是团队的合作,从排练开始就不免会有人群聚集的情况,而到了演出的阶段更是少不了观演关系的加入。目前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这就要求戏剧教育工作者们考虑新的教学思路。戏剧是能够反映现实,展现人类精神生活的艺术。它通过在舞台上的创作,挖掘生活的真相,可以使观众获得教育和反思。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戏剧教育工作者们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戏剧的教育性。

笔者在2020年就曾带领毕业班的同学们一起创作了原创儿童剧目《餐后闲谈》。该剧目是中央戏剧学院2017级戏剧教育本科班同学们的毕业实习剧目。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一年,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课程进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原创小剧场剧目排演的教学任务,创作团队决定以疫情为创作原点,将疫情下的生活通过剧目展现出来。在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下,创作团队把故事放在了一个童话小镇里,将新冠疫情变成了“失忆病毒”,通过主人公帮助小镇居民寻找失去的回忆的旅程来反映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抗疫的现实。在这次教学创作中,创作团队利用虚构的故事投射出了疫情社会中的各种生活样态,通过人物与“病毒”的抗争去探讨生命的意义。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这次的剧目排演回溯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在疫情的大环境里通过戏剧教育的方式为社会传达出了希望和愿景,让戏剧教育的价值通过有趣的形式被更多人看见。

(二)利用信息时代优势,开辟新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传统运作模式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真实的物理时空向网络的转型。对于戏剧教育领域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戏剧教育可以抓住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开辟一条新的传播路径。比如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专门的戏剧教育网站,开辟专栏介绍戏剧教育的概念和作用等理论知识。或者将不同国家的戏剧教育前沿研究通过线上的形式呈现,甚至开辟线上论坛,邀请世界各国的戏剧教育专家进行探讨。2021年中央戏剧学院就曾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过“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讨会”。在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多所艺术院校和团体的专家、教师们围绕着“戏剧教育在跨学科中的融合与运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丰富的构想。线上研讨会向社会开放,通过网络的形式使得戏剧教育走出了固有的课堂,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课程对于表、导演类专业课程教学有一定的拓展作用。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体现,对于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与其纠结其与传统类型教学之间的差异,不如借助特殊环境去探索其与传统戏剧教育领域能够相融的地方,试图找到传统专业特性和新环境之间的平衡。比如在传统的表、导演课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视频拍摄的教学部分,一方面解决教学如何进行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推动教师和学生在表演和导演方面思维的转变。另外,由于网络的高覆盖率,“看戏”也可以变成线上的方式。虽然通常来说戏剧是现场的艺术,但是在不可逆的疫情大环境下,我们也不得不去适应这样的新局面。比如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的活动中就推出了很多线上观看的剧目。剧院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很多经典剧目的演出,这些剧目直播通过观众的转发反而能够降低观剧门槛,为戏剧带来更多的观众。

(三)拓展戏剧教育的范围,不拘一格

戏剧教育的受众范围通常包括了大中小学以及非专业艺术团体。在这些群体中,戏剧教育发挥其美育作用,为学习者们提供戏剧课程和戏剧类活动,向学习者们传递审美价值,培养其想象力、专注力、表达能力等创造性思维,通过戏剧的方式起到教育的作用。而在疫情的环境下,戏剧教育的潜力是值得挖掘的,它的范围也是可以被拓宽的。比如,受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浮出水面,人的精神健康在疫情的反复之下显得尤为波动。这也为戏剧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戏剧教育可以与戏剧治疗等结合,拓展其受众范围。比如与心理类新媒体平台建立连接,发展线上的应用戏剧工作坊,邀请心理和戏剧教育领域的专家跨界合作,用戏剧的方式干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危机等问题。又或者是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模式进行线下的心理剧目创作,再以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向大众进行传播,在解决心理危机问题的同时,用直观的方式普及戏剧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另一方面,如前文所提到的线上直播和短视频的方法,它的受众群也可以得到拓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家长也纳入戏剧教育的受众人群中来。比如可以开发与戏剧相关的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关于戏剧知识的短视频,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基本的戏剧常识。同时,学校也可以向专业院团学习,开设一些戏剧赏析类的剧目直播,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家长了解什么是戏剧,以及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通过对社会广泛人群艺术审美的培养来提高戏剧在社会和学校中的认可度,间接地为戏剧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做好铺垫。

四、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和接受新的工作生活方式。戏剧教育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美育门类,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疫情给戏剧教育工作带来了阻碍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戏剧教育要想在我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必须接受时代的挑战;戏剧教育工作者们也应该带着探索的眼光,以发展的视角为戏剧教育的传播开辟新的路径。

注释:

①周艳:《我国中小学戏剧教育课程建设思考》,《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别让体育和美育沦为一纸空文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美育史料·孟宪承演讲《美育原理》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孑民美育研究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