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2022-05-30杨道海
【摘要】本文论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以教学活动为对象进行分析与反思的有效性研究,针对部分教师无法吸收课程改革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推陈出新等问题,提出在教学目标的反思中实现定向监控、在教学方式的反思中帮助学生突破瓶颈以及在教学技能的反思中做到敏锐觉察、调控课堂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学物理 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18-03
课程理念在教育发展的驱动下不断得以完善和升华,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践者,还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脱离教学反思就很难监控教学活动所发挥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反思作为常态和必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并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实施。本文基于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多方面剖析教学活动的呈现效果,感知学生对教材内容以及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实际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课程的价值,降低课程知识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对知识是否内化,不断反思系统知识是否得以建构;要让学生能够在听讲或实践时及时进行正面反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让教师迅速捕捉每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一、反思教学目标
(一)反思知识建构是否内化
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要牢固掌握学习方法、内化学科知识,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纯理论的讲解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要点来说,很难清晰地表达出其中的原理,致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教师应针对此现象及时反思,借助情感与认知渗透理论,增强学生对知识本质属性的体验与感悟,促进知识内化。
在“声的利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教材内容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本节课中提到的声与能量,如果教师只是将概念进行表述,学生只是对其定义有了模糊的概念,但无法有效感知声与能量之间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应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然后依据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随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将扬声器对准蜡烛并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可以看到烛光在波动,这说明声波是能传递能量的,但是声与能量这两个物理元素之间没有具体形态,所以其中的关系不容易被察觉与感知。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亲自试验,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官去理解这一知识点的物理现象,再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拓展,以达到对声与能量这一抽象概念的内化,从而让物理知识储备呈阶梯式扩充。三维目标的渗透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更加具体、明确的方向,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基于三维目标进行反思,定向监控教学效果,在讲解物理抽象概念时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方法,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与内化的有效手段。
教学目标可以让教师带有目的性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没有探究过程,学生就无法有效记忆与理解物理规律,知識也很难形成体系。因此,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感知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理解物理知识。
(二)反思态度信息是否点燃
态度信息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持有的态度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学生态度信息能否被有效捕捉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教师讲解的重点,也会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而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并且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而兼顾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抛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然后提出“当你乘坐高铁向另一辆列车观望时,会发现自己的列车在慢慢前进,但是当另一辆列车驶过之后,发现自己的列车还在原地,而旁边的列车向相反的方向驶出了,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其中的缘由,然后回答。教师可以借此渗透参照物的概念,帮助学生明确参照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演示与参照物相关的行为活动,例如两位同学用同样的速度并排行走,大致上看,两个人的行为是相对静止的,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想象,借助参照物的特点创设出新动作、新想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师生互动中思考与分析学生的态度信息,还要在课后进行回顾与总结,反思该节课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积极回应,以此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难度。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态度信息是否被点燃对教学反思研究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教师来说,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思考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态度;对学生来说,能否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态度信息。因此,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反思学生的态度信息,通过调控教学手段,让物理课堂变得趣味化、具体化、实际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感受物理学科的乐趣所在。
二、反思教学方式
(一)反思是否因生而异设计层级性问题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再思考、再认识。当前,仍然存在部分教师由于追赶教学进度而忽略不同学生之间认知差异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策略是否能够体现教学层级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内能”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层级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取新知识。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熟悉教材内容。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个小测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摸底,并按成绩的高低分为三个层级: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通过查阅资料、互动交流等方式寻找能体现改变物体内能的生活现象;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烧瓶内盛入少量水,然后要求学生自制实验器具给瓶内打气,观察瓶塞跳出时瓶内的变化,最后归纳汇总形成一份实验报告;对学习能力强且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成立调查小组,各自分工,共同完成对“地球的温室效应”课题的考察研究报告,报告中要呈现温室效应与内能的关联点,查阅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治理方法。教师通过关注学情、因材施教,依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难易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施教,是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体现。教学反思又直接作用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通过反思教学方式的层级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提高,进一步帮助学生冲破学习障碍。
(二)反思是否动手实践参与实验过程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更是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学生的收获程度以及教师是否存在低效或无效教学。基于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观察、推理的同时要将实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避免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在“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掌握物理原理与规律。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例如将鸡蛋分别放入盛有自来水和浓盐水的容器中,观察鸡蛋的沉浮位置。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激发求知欲,运用调查、猜想、验证的方法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在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后,教师可以再借助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浮力的原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每名学生提前准备好橡皮泥,并告知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原理,自主思考将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能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并承载重物。有效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模仿与复刻,而动手实践则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明晰物理学习的意义。教师要时刻监控学生的实验状况,并适时反思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调节教学内容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实验操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实验教学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动手实践能将物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则是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不乏有一些教师过于“勤快”,全程自主操作实验,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验参与度,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勤于反思,将课堂归还学生,致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三、反思教学技能
(一)反思课堂预设是否合理
主动反思是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倘若教师能够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就能生成独特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而课堂预设是开展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课前做好任务分配工作,科学预设教学行为与课堂反馈,不断调控预设任务,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充实,进而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在“压强”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制订本课的教学效果预见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把控。基于本节内容,教师应将预见表分为教师任务和学生表现,其中教师任务的内容为:1.帮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2.指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P=[FS]计算教材中的例题;3.让学生掌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表现为:1.对压强概念理解清晰透彻;2.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计算出例题的答案;3.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出增大或減小压强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预见表前要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合理评估,课堂任务也要注意控制时长,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贴合班级水平,不能盲目制订太高的目标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并且教学内容要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体现出来,尽量选取更精准、更专业的教学素材。笔者认为,课堂预设可以有效避免课程设计与实践脱离。教师要在教学前反思如何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环境相联系,使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并自行梳理所学内容,根据物理学科的性质精准把控教材内容的重难点。
课堂预设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在预设时根据学生日常上课的状态及其对原有知识的把握设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其他可变因素,遵循新课程的实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任务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反思课堂生成是否到位
教学不单单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物理课堂应着眼于让学生真切感受思维的成长。因此,教师要端正态度,正确地看待课堂生成,注重调配不同阶段内容在课堂上呈现的比重,严格控制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从而在教学反思中积累教学经验与智慧。
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教师应提前设计教案,为本节课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中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验过程等内容呈现出来。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实验主题为“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在学生操作实验时,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并且要求学生将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借此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与公式F浮=G排。在学生内化了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将教案中的经典例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进行计算,当学生在某一个计算步骤出现瓶颈时教师要加以指点。课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反思,分析学生的思维是否受教师的引导而走偏,以及学生在操作实验和计算例题时是否游刃有余。教师反思课堂生成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课堂的过程。教师通过回顾师生互动时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活动,使物理课堂变成一种动态性课堂。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的生成,凸显教学建构的个性化部分,分析学生的价值判断,以使教学反思更有针对性。但课堂生成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教师不仅需要在反思时重组课堂信息,关注生成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高学科能力寻求更好的方法;也要在反思后将教学内容精细化,将教学要点精准呈现,以发挥教学反思的实际作用。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是教育领域的一个课题,这一研究仍需各专业教师不断补充与完善。教师之间要合力探索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意义,顺应新课程目标寻找更贴合教学实践的策略,避免学生思维受限,适时切入教学技巧,在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成为成长型、复合型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熊教霞.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教学反思,2021(18).
[2]王剑.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J].物理教学反思,2014(26).
作者简介:杨道海(1974— ),广西博白人,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