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
2022-05-30于宗群张令强
于宗群 张令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开展范围和参与人数逐渐增长。体育运动在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在推广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同时,也应从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密切关注该群体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尤其是竞技体育较高训练强度下出现的运动损伤。青少年若不注重科学训练,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反而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探究了导致青少年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1.生理条件限制导致的损伤
因处于成长期,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的独特生理特点——软骨发育、软组织脆弱、关节灵活性强但稳定性弱、肌肉力量相对较差等,导致其功能相对低下,运动损伤多发。例如,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的大肌群先生长,而小肌群的薄弱就限制了运动过程中对精确动作的控制,在不能很好地把握动作要领的情况下,训练过程对错误动作的不断重复就很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2.运动项目特点导致的损伤
运动损伤风险与运动项目有关。例如,游泳项目中,相对其他身体部位而言,最常出现的是肩关节及腰部损伤;铁人三项项目中,由于长时间的长跑训练,运动员最易出现膝关节损伤。研究表明,田径类运动更多是过度使用的损伤,田径类运动员患有髌骨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概率是其他运动员的三倍。
3.专业知识缺乏导致的损伤
(1)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相当数量的教练员、体育教师只是掌握了相关运动技术,而缺乏专业运动训练知识和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在训练过程中,缺乏相关系统理论的支持,很容易导致运动员伤病的出现。当运动损伤情况出现时,同样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难有科学完善的处置预案,存在训练与伤病预防割裂的现象。教练员只注意运动过程中完成专项技术动作的动力系统的力量练习,而不重视运动员关节肌肉稳定、支撑系统的力量练习,因此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2)家长和青少年运动员专业知识缺乏。对于家长和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在不充分了解运动训练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刻苦训练,达到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的效果,但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揠苗助长”的训练方式,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把一般体能、运动损伤预防、康复、技战术训练相融合,将康复训练与预防训练纳入功能训练的模式和体系,在促进青少年体能训练发展、形成正确的动作模式和动力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改善动作质量。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运动,所有竞技性质的体育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调动躯干,几乎不存在肌肉独立的工作。体育运动中,动作的质量是由踝关节灵活性、膝关节稳定性、髋关节灵活性、腰椎稳定性、胸椎灵活性共同决定的。因此,核心稳定对于动作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保证能量传递,产生较大速度、力量。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及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构成了最大功率传输潜力。因此,核心功能的加强,有助于保证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强功率传输水平,产生较大的速度、力量,提高运动成绩。
(3)改善肌肉协调和平衡,增强本体感觉功能。本体感觉是指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作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躯干及肢体控制,主要由神经系统通过肌梭、腱梭、韧带、关节囊、皮肤感觉等多要素的协调作用,自动完成对局部关节、肌肉张力的调节。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亦称机体运动感觉系统的功能训练,指的是通过有意识地感知关节的空间位置、关节运动以及关节移动的方向、速度,改善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训练。通过加强运动员核心功能的训练,实现强化运动员的自身本体感受功能的目的。
(4)降低受伤概率。核心力量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不稳定性因素,可使更多深层的小肌群参与运动,从而提高大肌群与小肌群的协同发力能力,改善关节的自稳能力,降低损伤的风险,达到使机体整体协调性增强、肌肉动力链功能改善、机体运动能力增强的目的,大大降低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2.开展多项目体育运动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存在训练不足、比赛过多的情况,其身体局部负担过重,过用性损伤提前出现,导致运动员过早结束运动生涯。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无论运动员今后从事何种运动,在进入青春期之前,都应当培养运动员从事多项体育活动,一般不应少于五项。
3.遵从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积极开始。第一阶段为孩童阶段,让其在玩耍中找到运动的乐趣,积极提高脑功能发展,提高协调性和整体运动技能,强健骨骼和肌肉。
第二阶段,打好基础。男孩6~9岁、女孩6~8岁,通过参与系列体育活动,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和整体运动技能,包括平衡力、协调性、灵敏性等。
第三阶段,学会训练。男孩9~12岁、女孩8~11岁,应广泛掌握多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避免过早专项化、位置及角色固定化,以免导致身体、技战术的片面发展。
第四阶段,专注过程。男孩12~16岁、女孩11~15岁,应建立能力系统,以适应对训练量的敏感程度,建立有氧能力储备。该阶段后期,发展速度和力量,并强化专项运动技能训练。
第五阶段,适应比赛。在第五阶段应积极主动适应比赛对抗,逐渐接受高强度训练,为了比赛而训练,逐渐聚焦于某一项目所需要的运动技能进行重点开发。
4.相关人员加强专业知識的学习
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拥有项目技术的水平,在日常的训练、教学中也不能只关注技术动作的传授。中小学、少年体校及体育俱乐部要重视体育教育人员相关运动训练及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在日常训练教学过程中,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损伤状况能够依照预案进行及时、妥善处置。家长和青少年运动员也应了解基本的运动训练知识,对运动员个人训练有系统的认识,明确训练阶段,防止出现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情况。
三、结语
随着体育专项化的发展,青少年因身体过度使用造成的运动损伤逐渐增多。青少年可在训练初期和损伤产生之前,通过参加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训练项目来预防损伤的发生,尽量减少过度训练、过早专项化对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功能性训练、力量训练等。对于激烈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运动时佩戴专业护具能够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同时可以避免已出现损伤的部位受到二次伤害。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水上运动学校)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