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学校园美育新格局的四重路径
2022-05-30贾新平
贾新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具有修德、启智、健体、促劳、培创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围绕中学校园美育新格局的打造展开研究,重点从四个维度探讨了打造中学校园美育新格局的路径。
一、推进课程改革,树立大美育观
美育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推进课程改革是开展美育的首要任务。课程体系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建设科学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蕴,创设良好的氛围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全局意识和整体思维,充分挖掘德育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中的审美元素,促进美育与多学科融合,实现综合性美育,克服美育狭隘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涵养其人文情怀。
以基础课程为根。在语、数、英、体等学科中融入美育教学,深挖这些课程中的美学元素,并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审美表达,使学生在学习上述课程的同时接受美学教育,同步提升学科素养与审美素养。美育与基础课程的融合具有多样化的模式,可由艺术课程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基础学科教师予以积极配合,丰富教育内容,升华教学主题;也可以以基础学科教师为主导,与艺术教师共同创新学科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环节融入美育元素,使学科教学拥有艺术化、审美化的表达。
以实践课程为魂。实践课程是对基础课程的补充与拓展,不同学科教师应加强协作、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校内外实践资源,并艺术化地设计课程方案。如指导学生以校内植物为元素制作自然笔记,学生可灵活运用文字、绘画等形式将自己看到的植物记录下来,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自然情趣,培养其审美意识与能力。
二、优化课堂组织,加强课堂美育教学
课堂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水准直接影响着美育质量。因此,在课堂中开展美育教学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从情境导入、新知学习、知识拓展、随堂练习四大课堂环节进行,提高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应准确把握学情,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其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情境導入,使学生感受情境的真实美,提升教学感染力与吸引力。其次,新知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条理清晰、过程简明,使课堂组织富有律动性与节奏美,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再次,知识拓展应深入实践,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延伸与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其视野。最后,随堂练习旨在巩固新知、提升技能,练习过程富有乐趣,而非单调枯燥的知识重复,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灵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感悟能力不断增强,能从审美的视角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
三、健全评价机制,优化美育评价体系
美育不仅体现在课程的完善上,同时还应有健全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针对美育教学开展评价并非易事,它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与难以量化的因素,变动性较强,因此,应明确基本的评价原则。
第一,坚持审美化原则。无论是评价指标的遴选,还是评价规则的制订,都应结合美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来进行。第二,坚持普遍性原则。美育评价应立足于每一个个体。教师、家长、全体学生都是评价主体,他们参与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举办美术作品展,并开展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性评价,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尚美品质,深化他们对美的感知,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第三,坚持动态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功能,使之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完善自我。例如,可依托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美育评价电子档案,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艺术作品,并在线上展厅进行展示,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四、校园空间建构,涵养学生审美气韵
学校应为美育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构筑具有自然情趣的校园空间,充分挖掘各类美育资源,学生身处其中即可接触到形式多样的美学元素,其审美气韵在潜移默化间得到涵养和提升。
首先,校园的布局设计、场馆设置应秉持开放性理念。可邀请老师、学生与家长集思广益,共同为校园建设风格定位、景观打造出谋划策,由此激发不同主体的主人翁精神,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参与创建校园的实践机会,进而丰富其在美术、建筑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科技能和劳动技能。
其次,为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学校可丰富校园内的植物物种,构建具有原生态情趣的校园景观。如可将作物栽培、滴灌技术等融入校园美景的打造中,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物料,如石块、木桩等进行艺术创作,点缀校园。学生身处这样的校园空间必然能收获更多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提升审美素养。
最后,学校应加强与美育相关的馆舍建设,如图书馆、美术馆、陶艺馆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涵养其美学素质与人文精神,使学生走进校园即能感受到和谐与美好。学生在馆舍建设过程中可以感悟到留白、虚实、动静结合等多种艺术设计手法的运用,从而体悟艺术的生动性和活泼美,深层次地体会生活的美好,涵养其审美感受力。
五、结语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涵养其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将美育工作全面落实到中学校园中去,真正构建立体式、内涵式的美育格局,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怀和美学修养,使之善于发现美、感悟美、践行美,促使其快乐成长。学校应秉持大美育观,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机制,建构具有自然情趣的校园空间,全面提升美育成效,为学生审美素质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山西省洪洞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