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习评价要素推进课堂有效教学

2022-05-30张芳芳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

张芳芳

摘 要:在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中,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成为改革焦点,如何开展有效评价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为更好地实施学习评价,本文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结合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的理论依据,从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等方面着手,梳理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学习评价实践活动关键要素,保证课堂学习评价的真正落地。

关键词:课堂学习评价;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工具

课堂学习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借助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做出的一种描述和价值判断。随着统编版教材实施的深入推进,开展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成为促进当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也是一线教师在任务群教学中应持续探索的方向。基于此,笔者将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结合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的理论依据,从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等方面着手,尝试梳理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学习评价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以为一线教师提高学习评价效度提供参考,充分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建构评价标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贯穿了高中必修、選择性必修两个学习阶段,在统编版教材直接关联的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和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基础上,其对语言进行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实践活动,融合在所有任务群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建构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一)依据任务群目标和学业质量水平确定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1]对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文言文阅读专题要求“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在作文专题要求“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这些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要求了学生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逐步掌握积累和梳理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是,在不同学习阶段,本任务群的学习任务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也不同。如在必修阶段,“学业质量水平1”要求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能对学过的各类语言材料进行归类”,到了选择性必修阶段,采用的“学业质量水平3”则要求“尝试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说明自己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所以,针对本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不能仅局限于《课标》对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规定,还应将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水平联系起来,明确不同层面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向着更高的学业质量水平攀升。

例如,在教学“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时,因本课安排在统编版必修上册,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依据“学业质量水平1”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积累和归类的能力,结合“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教师明确了如下学习目标:1.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2.把握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差异。3.学会词义的辨析和使用。

(二)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征设定评价目标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观念,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目标往往是评价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学习目标的完成并非立竿见影,需在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养成[2]。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表现,依照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层面设定评价目标,切实有效地实现评价课堂效果的目的。

仍以“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为例,在开展“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时,教师依据所确立的学习目标,拟定如下评价目标:1.学会积累词语,注意正确读写词语,能在生活学习中正确运用词语。2.了解词义的辨析与词语使用的方法,学会恰当使用辨析词语。3.探究词语的词义与使用的细微差别,鉴赏词语使用贴切的妙处,在阅读与写作中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使用。4.关注现代汉语词汇表意的精妙之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协作和分享。

从学习结果和达成周期看,前两个目标学习结果较为外显,侧重于对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且短期可达成;后两个目标的学习成果多体现为内隐性的思维品质,侧重于对运用能力和活动参与表现效果的评价,且教师需经历较长周期的观察,并收集学生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方可评估其完成情况。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设定学习目标,没有相应的评价目标,那目标始终只是目标,师生都难以检测出学习效果。若设定了评价目标,教师在关注自身“教”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学”,便能快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方案;学生也能自行对照评价目标检测自身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不仅明晰了自身“学了什么”,也明确了自身“学得怎样”,更加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学习缺漏。

二、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建构评价模式

学习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学习评价体系中,评价目标无疑处于首要位置,但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却能直接影响评价效果。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并敢于尝试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整合多种方式,开展多元评价。

(一)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考查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真实情境,综合采用诊断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认知能力评价,也包括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的思维特征、参与程度,以及解决问题、批判创新与沟通合作等非认知能力做出评价。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主要设置了“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三个学习目标。笔者在教学“运用逻辑的规律辨析病句——不合逻辑类语病分析”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在课前运用诊断性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以及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运用课堂练习,完成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确定的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了学生课堂学习进展和存在问题;下发课后练习和评价量化表,安排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以及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据此不仅了解了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完成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也评价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沟通合作等非认知能力,完成了表现性评价。最后在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单元考试进行整体性评价,区分等级,全面鉴定学生学习情况,这同时也是在评定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二)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标明确指出,学习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要求教学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具体教学活动的评价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

传统教学中都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布置作业或安排考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或试卷,教师仔细批改学生上交的作业,不仅给出相应分数或评定等级,还可以指出不足和优点并加以指导,持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态度。教师评价更具专业性,但学生作业或课堂表现的评定还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方式完成,这并不是为了将教师排除在评价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可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我,不仅能够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在互评中吸收和借鉴同学的想法和观点,提高自身诊断能力。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开展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判定学生的优劣,而是判断目前学生的习得情况以及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为教与学的修正提供依据,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师应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与改进功能,促进教与学的持续反思与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立足课堂任务和学生学情,开发评价工具

学习评价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始末,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评价工具是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媒介,评价工具的开发与设计,直接关乎学习评价实施的成效。为了更加全面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尽可能以多元视角开发课堂学习评价工具[3]。

评价工具形式种类多样,如现场观察、小组分享、纸笔测试、对话交流、自我反思等,都可综合运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但每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参照既定的评价目标选择使用,提高评价效率,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经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将继续以“运用逻辑的规律辨析病句——不合逻辑类语病分析”为例梳理课堂评价工具,总结实施策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参照评价目标,运用了调查问卷、课堂练习测试题、活动任务等三大类评价工具,并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穿插使用。具体如下:

(一)开发使用课前评价工具

课前评价工具是针对学生课前学习设置的。在设计教学前,教师首要任务是初步了解学生学情,知晓学生与目标学习结果之间的差距,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在常见的评价工具中,课前主要运用调查问卷、课前练习和课前学习评价量表。

在本课中,教师在课前使用了问卷调查表、课前自测练习和课前量化表,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不合逻辑类语病的熟悉程度,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等。接着配合前置性练习,鼓励学生以课前自主预习为基本形式,辅以资料查找与汇总、小组交流与探究等多种自主学习方式,明确自身对病句中的逻辑问题的认识,再运用课前学习评价量表要求学生根据课前练习自评和互评。通过这些评价工具统计的调查数据,教师很容易获取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也为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参考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开发使用课中评价工具

课中评价工具是师生在课堂过程中使用的评价工具,常见工具有课堂即时学习测验、课堂小组活动和课堂学习情况评价量表等。教师通过学生课堂实时表现获取数据,加以针对性点评,弥补学生的学习缺漏,进一步實现学习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依据课前调查获得的学情数据,教师在课中先安排学生完成分层的纸笔练习,再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分组展示作业,教师针对学生作业当堂点评,使学生在比较中及时明确自身学习缺漏。小组活动和学生展示环节的安排,不仅评价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出了学生课堂思维特征和情感态度等情况,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获得全面发展。再依据课堂学习情况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发使用课后评价工具

课后评价工具主要以课后检测、单元检测、期末检测和课后评价量化表为主。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数据相应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并组织学生通过评价量化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再次考量学习情况。

在本课课后评价中,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纸笔练习和小组合作情况,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将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种类型,这可使学生在进一步强化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针对性补缺补漏或者拓展深入学习,也能促使教师和学生认真比对课后练习与上课学习内容的差异,反思自己的课堂学习。在结束单元教学后,教师还可采用单元试卷完成学生本阶段学习的整体性评价,保证了评价标准的一致性,也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真正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评价工具的使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上课不再只是知识的讲授,而是能实时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能够更加方便地实施分层作业的任务。学生通过评价工具也能快捷自测,明确自己的优势和薄弱之处,不断调整自身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评价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旧的知识评价思维与已成惯性的知识评价操作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考试评价的需要,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将教、学、评视为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的整体,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特别注意依据学业质量水平和任务群学习目标,制订评价标准,不断强化对评价工具的研究,建设系列化、系统化的评价工具库,以评促学,以评导教,保证课堂学习评价的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倩.初中语文实践探究活动中的学习评价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1(10):4-8.

[3]李勤华.开发单元评价工具有效实现“教—学—评”一致[J].中小学管理,2021(8):36-39.

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编号:MJYKT2020—024)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
让“中间地带”不再被遗忘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
浅谈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于学生成长的数学评价方式探究
试论混合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