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笋麸筋味何深

2022-05-30杨忠明

食品与生活 2022年6期
关键词:面筋无锡上海

杨忠明

杨忠明 旧闻、食事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海派雕刻多面巧手。

上海人喜欢吃的面筋、油面筋、烤麸都是用面粉制作的。

面筋又称“麸”。明代《事物绀珠》记载,面筋乃梁武帝创制。宋人《本草衍义》记:“生嚼白面成筋,可粘禽、虫。”元朝贾铭《饮食须知》写道:“麸中洗出面筋,味甘性凉,以油煎则性热矣。多食难化,小儿病人勿食。”宋人葛长根有《咏麸筋》:“结庵白云处, 山供味味新。嫩腐虽云美,麸筋最清纯。”元人宋无亦有咏麸筋诗:“山笋麸筋味何深,箸下宜素又宜荤。黄润光亮喜入眼,浓汁共炙和鸡豚。”

面筋制作是将面粉加水、食盐, 搅匀上劲,制成面团,然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洗去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杂质,剩下的便是面筋。生面筋放入沸水里煮熟,即是“水面筋”。油面筋是把生面筋用手团成球形,油炸而成。

清代三百六十行里有一行叫“踏面筋”,老上海《图画日报》曾连载《营业写真( 俗名三百六十行)》,其中有一幅制作面筋的图,简陋的小作坊里, 工人站在一口大缸里踏面筋,画上题句:“面筋店里踏面筋,终日不怕脚指疼,面筋虽好脚凹臭,奈何食者如不闻, 况有脚皮与脚屑,踏入面筋更不洁, 岂因无锡人之脚最鲜,故而面筋出名算无锡。”

上海老城厢东门内有一条叫“面筋弄”的小马路。据《光绪上海县续志》记载,一位叫薛二官的浙江平望人在东门内开设面筋作坊,老上海的许多饭店都用薛二官生产的面筋,后来这里出现了多家面筋作坊,于是“面筋弄” 也如老上海的“咸瓜街”“火腿弄”一样, 成了一处名气很响的地名。

旧时夏天,上海人民广场南边的树林里有很多知了鸣叫,同学告诉我用面粉粘蝉的窍门。他从家里“偷” 出一大把面粉,放在水里捏揉搓洗,最后留在手里的是黏黏的 “面筋”,便存放在火柴盒里,取一点粘在细长竹杆的顶部,往树枝上的蝉轻轻一粘, 一只知了就到手了。

过去上海人到无锡旅游通常都会买点无锡油面筋和无锡肉骨头。无锡油面筋的生产始于清乾隆时期,晚清挂出“清水油面筋” 招牌的是无锡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无锡油面筋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吃起来鲜美可口。传说,无锡大德桥畔有座尼姑庵靠近惠山,庵里有个烧饭师太会烧素斋。某日,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吃饭的一帮老太太不来了。烧素斋的生麸隔夜会变质,烧饭师太便想把生麸入油锅煎一煎,免得发馊;待油一滚,师太便把生麸捏成小块扔進油锅,奇怪的是,生麸竟膨胀成一个个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师太大喜,用笊篱捞起,戳戳松脆,闻闻喷香,尝尝蛮鲜,便把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后来,这座尼姑庵里的素斋中就有了清炒面筋、酿面筋、面筋笋片等小菜。不久,无锡城里也开出一家家油面筋店铺。听我的无锡长辈说,以前过年时,无锡人家传统的年菜有蛋饺、排骨、青鱼、面筋。这些菜在大年夜之前烧好,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

无锡油面筋的生产

始于清乾隆时期

晚清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

是无锡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

无锡油面筋色泽金黄

表面光滑

吃起来鲜美可口

全国各地用面筋制作的菜有很多, 如虾子面筋、樱桃面筋、五香面筋、焦炒面筋丝等。夏天炒一盘丝瓜毛豆油面筋,清清爽爽,开胃消夏。油面筋塞肉是上海人喜欢吃的家常菜之一, 特别鲜口。上海人喜欢吃的小吃“双档”是由两个百页包、两个油面筋塞肉、粉丝、鲜汤组成的,胃口小的可以吃“单档”,即一个百页包、一个油面筋塞肉。水面筋性凉、味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的食物,一般呈纺锤形,斜切成小段,用来炒素、炒青菜、炒豌豆苗,清新爽口有韧劲。

上海“功德林素菜馆”从1933 年开始就自设工场,自制熟面筋。四鲜烤麸以熟面筋为主要食材,其烹制方法也与众不同,烤麸加香菇、木耳、金针菜、笋片烧,淋上麻油,可使烤麸更香、更入味,让人百吃不厌。

我喜欢吃的醉麸也称“霉麸”,有股白酒香气,是烤麸发酵蒸煮后制成, 味道特别咸,过粥吃最佳。我在宁波旅游吃到醉麸蒸童子鸡,醉麸的咸鲜和酒香渗入童子鸡肉里,鸡味鲜上加鲜。

清人《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中记有多款面筋菜:“满烩面筋:加鸡、切条、肚花、肉花、桃仁、青豆,挂芡上; 凉拌面筋:面筋切片,加火腿、鸡、笋片配合,香油凉拌上;炸熘面筋:切丝走油,加糖汁盖面,外配合,溜支子上; 鸽虎面筋:用猪蹄子炖肥鸽蛋,切棋子块,红汤上;酿面筋:肉泥包面筋,加蛋清豆粉酿,加火腿、笋片,清汤上。” 我想,这些清代古法面筋菜有些可以借鉴,作为饭店的新款菜肴。

猜你喜欢

面筋无锡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面团变面筋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偏偏是它
面筋包揣肉圆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