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2022-05-30张寅雪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熵值法主成分分析

摘要: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经济新常态以及“双碳”目标背景下,城市低碳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根据新时期城市低碳发展内涵,以长三角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含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三大维度下,12个子指标的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通过熵值法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确权,为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提供了参考经验。

关键词:城市低碳发展;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2)05-0049-05 收稿日期:2022-04-25

作者简介:张寅雪,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1 引言

过去十几年间,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风险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面对严峻的气候危机,人类必须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内国际上都在为低碳发展做出努力。国际方面,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国内方面,我国从“十二五”时期起,以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这一目标为抓手,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2015年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塞罕坝”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城市发展建设行动。在此背景下,城市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低碳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具备天然开放优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将长三角地区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策源地,新时期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更是被赋予了率先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使命。本文以长三角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究新时期城市低碳发展内涵,构建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客观赋权法定量测算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指数值。以期为我国城市低碳发展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证经验参考。

2 文献综述

城市低碳发展作为新时期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发展内涵界定一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早期,学者对城市低碳发展概念的阐述是狭义的。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是低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高经济产出。随着城市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些学者将“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绿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基本空间在城市,“全球气候治理、气候安全”行动的政策制定、执行的重要行政单元在城市,“城市低碳建设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学者关注的热点。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初步将“城市低碳发展”界定为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能源消耗与CO2排放保持在较低水平。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低碳发展”“低碳经济”等理念深入人心,国家、社会和学者都更加认识到“经济高速发展”难以全面表征“城市发展”,新时期“城市低碳发展”需要更为广义、科学的内涵界定。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看,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的发展形势,其本质是在一定经济发展质量状态条件下,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也对我国低碳城市转型发展的理论内涵、外延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以高质量导向的新挑战,更多学者认可广义的“城市低碳发展”内涵: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逐渐脱钩,城市转向以新发展理念为目标的全新建设模式。

结合城市低碳发展内涵,学者们评估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主要指标法,二是综合指标法。主要指标法测度城市低碳发展水平以碳排放和碳脱钩为核心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关海玲等(2013)基于终端使用角度,测度重工业城市、轻纺工业城市和商业文化城市的碳排放来源,对比这些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孙奇等(2021)设计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绩效指数,构建含宏观、能源、环境等6大系统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指标法主要基于城市低碳发展内涵,沿用因子综合评价思路。付允等(2010)构建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产业结构、消费等五大支撑维度提出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的建议。

梳理文献发现,相关城市低碳发展内涵研究颇丰,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测度方面,综合评价法更受学者青睐,但在指标选取时容易忽视指标的可获得性和统一性。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是:①基于城市低碳发展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②在确权方法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这样既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导致的评价结果失真,也有效解决测算指标过多的情况,使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构建的指标体系精准确权。这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测度研究补充相应的实证经验,为我国推进城市低碳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3 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城市低碳发展内涵,本文采用综合指标法测度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考虑到城市系统的综合性与协调性以及城市低碳发展的目标,结合现有文献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初步构建以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环境)为准则层,含城市开放水平、城市碳排放量、全年用电量和全年总供气量等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除了城市碳排放量是负向指标以外,其余全部是正向指标。

本文以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级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补全。利用Stata16.0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保留指标,具体步骤如下:①标准化处理;②检验KMO和Bartlett,判断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③筛选特征值大于1的指标、计算累计贡献率,当累计贡献率大于85%时选取保留的主成分。由保留指标生成最终的指标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借助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执行步骤如下:①标准化处理;②计算指标比重;③求指标信息熵和冗余度;④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准则层权重由其对应的指标层权重相加得到。

经过主成分分析法,经济水平的准则层中,城市开放程度和财政收入水平两个指标没有通过筛选,可能的原因是这两个指标在表征经济发展水平时更多表现在状态上,对城市的低碳發展水平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生态环境准则层中,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两个指标相较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碳排放量对目标层的贡献值没有达到设定,不能通过筛选。在基础设施的准则层中,经过主成分筛选,结果显示保留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和全年供气总量两个指标,普通高校全年在校人数和全年用电总量没有通过筛选,有效的指标选取形成了表2中有效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用熵值法对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有效指标进行确权,最终的评价体系结果显示,经济水平的权重是0.3528,生态环境的权重是0.3424,基础设施的权重是0.3048。这表明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地体现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基础设施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贡献最低,主要是因为子指标中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的贡献值偏低。从指标层的权重来看,全年供气总量权重最高,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权重最低,两个指标都隶属于基础设施准则层,这说明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在基础设施的不同方面表现出非均衡性,天然气覆盖率较高对城市低碳发展贡献最大,但是人民低碳出行响应力不足,同时存在宏观低碳动力缺失的现象,印证了张丽君等学者的结论。基础设施下的两个指标都与人口相关,长三角属于人口密集地区,当人民低碳出行响应力不足时,叠加人口因素后,就会扩大其对目标层的影响。整体来看,三个准则和六个指标的权重相对均衡,表明长三角地区的低碳发展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同长三角城市未来的规划建设目标保持一致,权重测算结果同样从侧面证明本文指标选取具备合理性。

4 结论和建议

本文根据新时期城市低碳发展内涵,构建长三角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层权重。由权重结果可以确定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低碳发展是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一体的多维度、高内涵的低碳发展。研究结果显示:

(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保留指标结果显示,人均实际GDP和金融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维度的主成分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碳排放量是环境保护维度的主成分指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和全年供气总量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成分指标。由此形成更为科学精准的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长三角低碳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准则层分布较为均衡,相比之下,基础设施对低碳发展的贡献最低,主要是受指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的影响。说明在人口稠密的长三角地区,大众的低碳出行方式需要进一步引导提升。

(3)在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全年供气总量权重最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建成区绿化面积次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天然气的普及对低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长三角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针对长三角城市低碳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在未来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需要重视城市各维度均衡发展。提升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度,早日实现我国各城市的高水平低碳发展。

(2)针对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权重最低这一问题,考虑到长三角地区人口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政府应当加强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大众选择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国家政策的推行以及天然的区位优势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在未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的“两山理论”和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继续在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同时,推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提倡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张梦 李志红 黄宝荣 李颖明 陈劭锋.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产生、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辨析.生态经济.2016.32 (05)

2.关海玲 陈建成 曹文.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 (04)

3.孙奇 吴巧生 李思瑶 李小军.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绩效指数测算.统计与决策.2021.37 (17)

4.付允 怡君 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08)

5.吴健生 许娜 张曦文.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6.35 (02)

6.徐娟.基于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的绿色发展视角下城市物流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物流科技.2020.43 (07)

7.张丽君 李宁 秦耀辰 张晶飞 王霞.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分异.世界地理研究.2019.28 (03)

8.庄贵阳 周枕戈.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 (05)

9.龚利 屠红洲 龚存.基于STIRPAT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18.37 (08)

10.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 (11)

11.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人民论坛.2021.18

猜你喜欢

熵值法主成分分析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