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思考

2022-05-30康小花

高考·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康小花

摘 要: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域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只有转换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目标,才能跟上时代教育步伐,为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添砖加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教学案例,以创设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为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首要教育目标,深度解读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探索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意义和有效优化策略,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忽略素养培养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的融入,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以统一、惯用的教学流程应对所有课时,此类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均有着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二)缺乏主体意识,课堂地位颠倒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主导地位,以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的教育方针引领课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持续走低。积极的学习心理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动因。学习主体意识匮乏,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畏难心理,对学科教学产生负面刻板印象,不利于学生学科爱好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优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促进深度理解

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能通过知识类比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变为耳熟能详的生活案例或易于理解的类比事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记忆点更深刻。深度理解能对学生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成绩的提升均有所帮助。

(二)理论知识实用化,树立生活理念

创设情境展开生活化教学,能有效关联知识与生活,将知识的实际应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渗透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有效深化学生对学科的认知与兴趣,以此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應用知识,在学习中畅想生活,切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丰富,优化课程建设

创设生活化情境展开教学,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外拓展知识和关联性知识带入课堂,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拓展社会常识,积累人文底蕴。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优化课程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课程建设的优化将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类比勾连情境,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利用类比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现象,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有效策略之一。人地协调观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让学生明确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形成的协调关系,对生活中人地协调发展行为产生基础的理解、认知和判断。能辨别人类发展行为的持续性和协调性,充分体现“人地协调”观念的作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旨在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联想。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教学法展开生活化教学,将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概念类比为学生生活中易于理解的事物,促使学生对抽象信息产生深度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感受人地协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2]。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根据图示法,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构成,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理解圈层之间的联系,能透过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理解生活中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教师通过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为学生渗透“人地协调”的概念和重要性。考虑到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以“类比法”为基础思路和引导方法,将地球的圈层结构比喻为夹层蛋糕,以蛋糕的内瓤、外层奶油和装饰物类比地球的地核、地幔与地壳。类比教学应注意比喻的准确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生活化情境中的事物联系应原理相同。通过生活化事物类比,学生轻松地理解地壳、地核、地幔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圈层内外顺序,对本课知识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教师以“蛋糕”比喻生存环境,以“保护蛋糕完整性”类比“保护地球生态”,向学生明确人地协调观念,为学生内心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种子。

(二)以问题创设情境,锻炼地理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以提出生活问题的方式落实生活化教学,是锻炼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促进思维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地理综合思维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考路径,指学生由多元角度动态,全面地认识地理生活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效”,有效规避学习思路不畅、学习结构不清等问题。通过问题探究创设生活化情境,能诱发学生联想生活,达到高效建构情境的目的。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纽带,连接知识与生活,构成生活化情境教学格局。教师以阶梯式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路径,促使学生自主在脑海中构建生活化情境,从情境中获得正确知识观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以探究式教学任务为学生限定思考范围,避免情境创设偏离课堂问题[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通过相关知识解释生活常见现象,了解大气层功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探究意识,引导学生重视自身思考过程,从课堂教学中探究高效学习地理新知的路径。因此,设计导学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以生活化问题串联导学案学习模块,设计课堂探究问题:“大气的能量来源是什么?”“请以图示法表现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以实际案例说明大气对地表的保温作用。”“捋顺太阳、地表、大气和宇宙四个元素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问题之间存在关联性,由教材字面理解转移至生活案例佐证,由图示分析转移到宇宙空间想象。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的学习思维给予学生深刻印象。学生由探究问题联想到生活中与之类似的情境,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探究生活问题能有效创造生活化情境,锻炼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三)以感官体验情境,深化区域地理认知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是深化区域地理认知,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区域认知是综合性概念包括人地关系、人类行为对地域的影响、地方区域地理特征等。培养区域地理认知需学生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锻炼想象能力,拓展想象空间。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角度展开合理想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轻松达到生活化情境创设目的。信息技术以其声画结合的特质聚焦学生思维,展现丰富的地理实貌,为学生想象空间铺设细节。学生受丰富、具象的生活化情境指引思考,区域地理认知自然有所深入[4]。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能综合分析城市功能区的成因和区位特征。教师想通过本课教学引领学生充分理解城市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城市、乐于观察的地理学科精神。因此,设计教学流程为: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城市空间结构模型,按次序探究“中国城市结构分类”“列举不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深度解读乡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问题。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和城市空间结构地图展开综合教学,从宏观俯视角度探究城市空间结构差异,从平面可视化角度感受家乡城市的风土人情,对局部区域地理产生深刻认知。学生受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影响,对区域地理的认知更为深入。以多元感官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以实践触发情境,提升学科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设计实践课堂,为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任务,是切实提升学生学科实践能力、锻炼生活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泛指学生在户外展开实践考察、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实践类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行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执行力。实践能脱离课堂学习束缚,由“创设生活化情境”转变为“进入生活情境”。学生能从实践过程中捋顺解决问题的思维,独立完成“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执行过程、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分析实践成果”等步骤。从实践中举一反三,对解决生活问题产生实际经验,强化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的实践任务,丰富学生的实践环境,以真实生活情境关联知识點,促使学生自主实践,达到教学预期,切实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活动中,教师想通过本课教学锻炼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因此,设计课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实地考察和专人专访探究乡土城市的服务功能,探索看不见的城市规则,感受区域城市的运营过程。教师为保证学生实践质量,为学生设计《家乡城市服务功能实践报告》,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学生探究目标,让学生根据实际探究填写报告,确保实践质量。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细化体验,对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产生深刻解读。设计实践任务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科实践能力,强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五)以新闻还原情境,培养地理探索精神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拓展时事新闻热点,是培养学生地理探索精神,树立生活观察意识的有效策略之一。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后人的深度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探索精神,能有效培养学生学科爱好,为国家储备地理学科专业人才,促使我国地理专业领域后继有人。地理知识源于人类生活,产自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拓展真实新闻热点的方式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关联生活与地理,从真实历史新闻中发掘生活化情境,对学科学习产生责任感,为学习成绩进步提供内在驱动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活动中,教师想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探索精神,因此,选择拓展时事热点的方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找到真实新闻《大美山西魅力三晋——感受地壳运动的神奇魅力》,与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新闻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探究吕梁白马仙洞等地表形态成因,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解释天然溶洞的存在现象。学生通过新闻热点将知识与生活做紧密结合,从新闻的文字细节中还原白马洞原貌,产生丰富的生活化联想。生活化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了良好的探索精神。

(六)以结构总揽情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展开课堂教学,是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捋顺学习思路、切实提升学科成绩的有效策略之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旨在通过知识框架梳理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感受生活化知识情境,利用知识结构关联生活化情境,利用情境创设、关联法构成庞大的知识体系。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关联和想象对学生综合学科学习水平产生巨大提升作用。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较为繁杂,知识点细碎且相对独立。要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学生从气候、地域、经纬、风向等角度展开综合考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步骤。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生活情境融入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对学科内容认识得更为系统、全面。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与构建知识体系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皆从宏观角度看待知识内容。教师想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启发学生的整体性、情境化学习思维。因此,设计思维导图绘制环节,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后根据本课知识重点绘制思维导图,在图中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导图的绘制促使学生有效锻炼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一边回忆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化情境,一边思考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对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记忆起到重要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出发,以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问题、组织实践活动、拓展新闻热点、应用思维导图、展开类比精讲等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地理认知和学科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明确知识与生活、实践与理论的关联,在新教学模式中,探知高效学习规律,以学习思维带动学科能力,实现成绩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柳立云.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J].学周刊,2022(8):72-73.

[2]柳立云.电子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2(7):78-79.

[3]颜家良.探析情境体验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2(2):151-152.

[4]张凌.高中地理教学中研学旅行设计的改进策略[J].新课程,2022(10):18.

本文为广东教育学会“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方式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为:GDXKT2839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