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变局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动力
2022-05-30盛斌
盛斌
当今世界的关键词是“变”,即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全球化進程之变、国际权力格局之变、世界经济格局之变、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之变、文明及科技创新之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形势与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而严峻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兴起与繁荣的“超级全球化”时代,在“贸易大崩溃”冲击下进入了“慢全球化”时代;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英国公投“脱欧”,基于右翼民粹主义的“逆全球化”思潮与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在美英等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始泛滥,对开放的多边主义构成严重威胁;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加速“去全球化”趋势;2022年俄乌冲突又引发了在地缘政治与价值观冲突背景下“全球化分裂”的巨大阴霾。
因此,如何应对全球之“变”,克服全球之“乱”,探求全球之“治”,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与地区需要严肃和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基于此,本期以“全球经济治理变局与中国应对”为主题深入开展研究,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是关于对全球化以及全球治理的总体性研判与策略性分析。任琳研究员等指出经济全球化减速降质且面临分裂风险,辩证剖析了全球治理变局中的积极因素(在真正的多边主义指导下的建设行为)与不利因素(部分国家在地缘博弈思维指导下的破坏行为);陈伟光教授等分析了外生冲击与大国博弈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影响,指出外生冲击引发国家行为体内部观念、权力和利益结构的改变,形成对既有体系的破坏性力量,而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将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可能裂变为“准平行体系”。
二是关于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关系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徐奇渊研究员等研究了当前中美科技竞争的形势与特点,强调这种竞争既有意识形态竞争色彩,也有国家实力较量的背景,并指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军民两用技术边界模糊,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安全概念泛化,对全球科技治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余振教授等以WTO改革与议题为例,全面分析了中美两个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立场分野与行为博弈,指出中美在WTO框架下弥合关键领域分歧和寻求WTO改革合作的重要性;刘洪钟教授等分析了中美日三大经济体在东亚地区日益加剧的价值链竞争及其对区域治理的挑战,指出中国应为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关于全球治理中关键领域以及中国的应对。屠新泉教授等阐述了部分发达国家将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价值观、人权等非经济因素与贸易问题相挂钩的“贸易政治化”,对全球贸易治理的影响以及深层原因,指出坚决拥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作为有效应对贸易政治化的对冲手段;詹晓宁、严兵教授等分析了全球税改支柱二对中国海外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调中国作为全球对外投资的重要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全球税制改革对重塑全球投资格局的影响,并及时做出应对政策安排;韩剑教授等分析了当前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变革,对中国加强自身知识产权法治体系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影响;戴翔教授等深入论证了中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通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及实现路径。
当前,气候变化,供应链、粮食、能源安全,跨境数据流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危机、逆全球化、大国战略竞争、地缘政治冲突、流行病等冲击下,传统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失序”危险,而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国际社会需要在思想、价值与利益的大碰撞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积极倡导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开启新全球化进程,并为未来的全球治理确立“发展坐标”——以人为本、可持续、包容、多元自主发展。同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和高水平开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动力。
(作者系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