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下的“劳动+N”社团课程建设

2022-05-30郑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团劳动生活

郑熙

习近平总书记強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如何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一直是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立足于生活·实践教育理念,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依托校情、学情及地域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劳动+N”社团课程,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构建了“‘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劳动+N”社团课程的设计逻辑

第一,基于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导。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教授指出,生活·实践教育是源于生活与实践、通过生活与实践、为了生活与实践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力、自主力、实践力、学习力、合作力和创造力,创造学生的美好生活。在“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应如何做有质量的“加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实践教育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新回应。立足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学校把劳动教育与社团建设联系起来,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相联结,开发“劳动+N”社团课程,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落实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劳动教育的基本价值。

第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成长需求。学校在设计“劳动+N”社团课程之初,就以调查问卷、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成长需求、各科教学的课堂探究与课后实践需要,确立社团纲要,收集内容素材,设计活动方式,以“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为原则编创“劳动+N”社团课程,实现生活劳动的课程化。让学生在常规劳动社团的基础上,有知识的延伸,并形成劳动兴趣,乐于劳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第三,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规律。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实际能力直接影响到社团课程的实施效果。“劳动+N”社团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和生理特征,选取与其相适应的内容和方式,确保社团课程充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满足学生发展的能力要求。同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社团课程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尽相同,并呈螺旋式上升状态,以充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出发,学校创造性地开发组建了“田园牧歌”社团、“巧手匠心”社团、“拾趣厨房”社团、“陶梦空间”社团,根据不同社团设计不同的课程教学计划,分时间在生活·实践教育馆或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相应活动。

“劳动+N”社团课程的价值指向

首先,“劳动+N”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力和实践力。“劳动+N”社团课程以多种教具和专业化课程为载体,通过主题情境、任务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如“田园牧歌”社团从农业劳动技能学习等方面入手,注重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中衣裤的收纳整理、针线的使用、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并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再如“陶梦空间”社团是爱玩泥巴的孩子的秘密基地,陶泥柔软,可塑性强,陶艺制作更是一个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用陶艺装点生活的热情。

其次,“劳动+N”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力和创造力。如“巧手匠心”社团从非遗文化传承、创意手工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完成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完成丰富多彩的手工制品,用废旧的一次性筷子编织成杯垫、用普通的纸杯做成好看的花篮和礼帽、用家里用不上的报纸来一场报纸时装秀。再如“拾趣厨房”社团以“六年学会十二道菜”为总目标,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儿童天性、遵循时序的厨艺活动,以制作美食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心和合作能力,让学生从小会劳动、爱劳动。

最后,“劳动+N”社团课程旨在为学生打造幸福美好的学校生活。诚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双减”之后,教师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时间进一步加长。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学校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学生可能对学校生活产生厌恶乃至逃避的情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理健康发展。因此,打造幸福美好的学校生活是当前学校教育需要着重思考的课题。基于此,学校以社团为载体,把劳动教育与社团活动融合起来,并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生活经验,开发一系列“劳动+N”社团课程,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形式,为学生打造幸福美好的学校生活。

“劳动+N”社团课程的优化路径

在“劳动+N”社团课程的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缺乏严密的计划,开展社团课程的组织性不强;二是社团课程教学缺乏灵活性,教学过程偏于固化,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三是社团课程师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时长和教学质量。在后续研究和实践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优化“劳动+N”社团课程,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充分发挥社团课程的价值。

第一,成立社团课程教学小组,增强社团课程的计划性和组织性。社团课程教学小组负责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监测、评价、优化全过程,选派专门教师负责各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任务,并定期组织会议,提高各个阶段之间的联动性,有效增强社团课程活动的组织性。同时,社团课程教学小组应在学期或学年之初制定本学期或本学年各个年级和班级学生开展社团课程的规划,包括时间、对象、内容、方式、地点等要素。

第二,班级分小组开展活动,搭配项目开展小组教学,提高课程的灵活性。教师不再作为教学者,而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充分注意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给各个小组分派任务,然后指导小组成员自行完成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生活实践为导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打破教材的局限性,自主地发现、提出问题以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多元筹集师资,建立社团课程师资库。教师来源可包括本校教师、校外具备办学资质的服务机构的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积极吸收校内和社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开展“劳动+N”社团课程教学活动。成立师资库后,可定向选派专门教师负责对应的专门社团课程,既可以解决师资不足问题,也提高了社团课程教学的专业性。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社团劳动生活
缤纷社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漫生活?阅快乐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K-BOT拼插社团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