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做数学在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中的实施

2022-05-30赵鑫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6期

[摘  要]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育教学重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教育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施教方法实现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实验正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提倡课堂教学遵循以生为本理念,引导学生借助物体、工具等对知识进行探究,让他们在分析问题中挖掘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从深层次、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动手做感受学习的快乐,进一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文章对动手做数学在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的实施展开探究.

[关键词] 动手做数学;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巨大改变. 由“学会”向“会学”转换,强化学习能力等已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都是教育教学革新的重点. 学生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动手操作自主获得知识,而动手做数学要求教育者以数学教材为基准、以学生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为核心,鼓励学生通过拼、剪、测等活动并依托观察、分析等掌握知识.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汲取知识,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所以将动手做数学运用于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尤为重要.

动手做数学在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实施的必要性

第一,纵观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学习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得一些学生无法适应.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过渡阶段,而初中数学内容较为抽象、难理解,极易致使中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难,认为数学难、讨厌数学甚至出现抵触心理. 教育者结合此类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找准中学生学习数学最为科学合适的切入口展开针对性教学,势必会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途径[1].

第二,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不完整等问题.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学会运用已学知识. 而现阶段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基础知识讲授、忽视实践和体验,不重视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可以完善教学过程且使教学内容得到补充和延伸,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第三,在教育教学中以传授基础知识为核心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数学学科. 这极易在中考的指挥棒下产生“学科本位”思想,直接使得数学课程育人作用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育人功能片面化现象. 具体体现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而忽略“三全育人”,时常存在重视学习轻忽创新、重视知识传授轻忽素养培育. 所以不断探索学科中的育人作用、彰显课程育人价值是中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必然趋势.

动手做数学在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打造“动手做”情境,诱导学生“做”的兴趣

情境是初中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的动力源泉,是启发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催化剂”. 数学实验与情境密切联系,通过创设优良的情境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感积极性,唤醒他们的实验欲望. 教育者在打造数学实验情境时应确定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2]. 譬如,以讲授“全等三角形”为例,以往的施教方法通常是教育者带领学生思考、推断、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此教学方法固然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使学生理解全等的数学价值,但是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不够深入、记忆不够深刻,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的方法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而通过“动手做数学”这一实验形式将推理与实验密切融合,有助于数学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实验准备阶段,教育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火柴棍、量角器等,并打造“动手做”的情景,引导学生用火柴棍摆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探索,认识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动手做数学”过程阶段,学生逐步尝试并引导他们将实验与观察和推理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思考挖掘真理. 借助实验道具“火柴棍”为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们通过摆弄火柴,发现只要三根火柴棍的长度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有的小组利用两根相同长度的火柴棍并旋转其中一根火柴,当两个火柴棍夹角相等时再放上第三根火柴,发现这两个三角形也是全等的. 学生在“动手做数学”中学会从边与角两要素探索三角形判定条件,并获得相应的判定方法. 由此可见,打造情境可以有效调动中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对数学知识也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鉴于此,当学生通过“做”后在脑海中形成操作性印象标准,有助于帮助学生搭建起稳固的结论,促进着学生多角度学习.

2. 赋予“动手做”方式,形成学生“做”的体验

初中数学教育者在教学中应借助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实验形式,诱导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形成“做”的体验、经验. 开展“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被动学习变为学生的主动思考,拓展他们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知道只有真正投入“动手做”的每一环节,才能更深层次的掌握数学知识[3].

譬如,以讲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引导学生借助彩纸、剪刀等工具通过“剪、说、折、论”等活动开展折纸、剪纸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做数学”的方式,鼓励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 当学生在进行操作时固然会思考“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内角有什么联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轴对称是等腰三角形最根本的性质. 这样的思考与推断须以“动手做”为基础. 在此过程中教育者要结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给予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方式,带领他们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更好地形成多元且深刻的体验.

3. 丰富“動手做”经验,植根学生“做”的智慧

“动手做数学”与机械的数学操作存在巨大差异,是中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做”中学生充分发散自身思维和想象,努力探索具有深度的数学知识,不断挖掘学习方法、领悟隐匿于背后的思想,进一步收获更多的实验活动经验. 动手做数学在数学实验常态化教学开展中,教育者也不要过于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所规定的实验方案学习,而是需要遵循学生的主体位置,倡导他自主思考、发挥其创造性. 以往的纸笔黑板教学往往太过看重学生的研究过程,而“动手做数学”的出现强调重视探究的每一环节,显然此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范式[4]. “动手做数学”也由单一的形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学生既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动手做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落实新课改的标志,是推动学生多角度发展的“起搏器”;初中数学作为理论性强的一门学科,确保优良的教学效果且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施教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动手做数学的运用既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又可以有效唤醒学生学习欲望,帮助他们形成自主探究意识. 然而,学数学并非单纯的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习数学理念、形成数学思维,教育者须积极转变学生“被动”的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学意识,为学生未来学好数学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  颜科. 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数学实验与课堂融合的践思——以苏科版“图形的平移”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7):26-27.

[2]  朱悦英. 构建“好玩”的数学——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探索[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7):42.

[3]  钱程. “好玩”的数学——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12+114.

[4]  董林伟. 数学实验常态化实施的江苏经验[J]. 江苏教育,2019(83):21-25.

作者简介:赵鑫(1990—),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