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2022-05-30周微微

高考·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周微微

摘 要: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解決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地理本身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作为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地理中加强核心素养,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指出在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实施路径,通过加强地理实践、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普遍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想要学好地理,不仅需要具备文科中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具有理科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习地理的关键因素便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该项能力是进行地理学习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明显,但是大部分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地理知识,使其不能灵活地在生活以及学习中运用。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

教师通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挖掘出地理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科学、规范的发展方式,向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对提高我国的人才储备、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大部分由教师单方面进行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显著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其教学效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逐渐从传统单方面传授转变为多样性地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掌握着主导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表达自身的想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渐转变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达内心想法的现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1]。

二、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价值

理论知识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的,而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地理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自然以及人文的各种因素,通过对问题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另外,加强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的开展,准确找到各项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逻辑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各项问题。

三、核心素养下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路径

(一)分层制订目标,提升思维兴趣

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为保证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了解,从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出发,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深入到教学的各个流程中,使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不断提高。想要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出地理对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作用,改变原有的地理是不重要学科的错误观念。只有教师与学生都能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理论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建立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利用当前新兴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例如,随着微课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其因自身具有时长短、内容精练的优点,受到高中学生的喜爱,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该种方式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与复习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准确掌握内容的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关注教学过程,加强思维训练

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培养,主要从要素、时空、尺度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教学。由于地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系统,进行地理问题的解答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因素,所以,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地理知识,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例如:遇到分析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地形特点、土壤条件、植被覆盖率、气候特征、水流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不同条件的分析,得出更加准确、规范的解答。如果没有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则很难准确了解到高原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清主次关系,使其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有所重点。例如:在分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时,要从社会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分析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分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2]。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由于在地理科目中有着大量的图片、模型,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据资料,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为后续问题的思考提供依据。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读图方法。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描绘各省市的轮廓、山川河流走向等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地图,便于学生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夯实基础知识,深入分析问题

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是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两方面的学习,较为明确地说明了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植被、地形等自然要素,同时介绍了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要素。在高中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各区域形成要素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简单问题逐渐过渡到较为困难的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方式,而地理学习也可遵循从较为熟悉的区域向不熟悉的区域转变。所以,在进行地理学习时,要注重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区域地理学习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各省市的纪录片,使学生对各省市的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特征进行初步了解。再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册对各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状况进行详细了解。通过该种方式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纪录片对各个城市进行重新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3]。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由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共同构成的,各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便是不断加强对各地区的认识,通过对不同要素的分析,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对各区域的要素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项要素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福建省的气候特征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记住该地区的气候以及特征。在对该省市的地理环境进行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产生此种气候的原因。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地位于亚热带的范围,所以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征;而从海陆位置来看,夏季受到东南风影响,冬季受到西北风影响,所以具有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少的特征。

(四)注重地理实践,促进情感升华

地理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适当地走出课堂进行地理观测、调查,使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担当。学会识别地理图表是进行地理学习的重要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所提取的信息,绘制简单的图表。识别经纬线也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通过经纬度能够使学生准确定位到所指定的区域,随之分析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准备大量的气候分布图、交通分布图、河流分布图等空白图表,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临摹图册上的图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地理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气候变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中国环境、公路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提高。同时,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几乎贯穿了高中地理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将人地关系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到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影响自然环境,充分了解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规律[4]。

(五)多维度的思考,进行课外拓展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事物随著时间的推移,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全球的气温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导致了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地理环境将对经济、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区域特色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明信片,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将会使城市的好感度下降。另一方面,地理现象出现变化主要受到海陆分布、经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导学生要注重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在教学中,始终牢记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学生随着长时间的学习,会逐渐形成固有思维。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思路清晰,并且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全面把握,进而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传授学生教材中的知识,还要根据书本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激发课堂的活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此外,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教师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利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在课堂上能够随时地进行知识拓展。

(六)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形式

教师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行的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走进自然环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特点、经济情况,以及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便于学生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全面地分析地理问题[5]。例如:可布置作业让学生谈谈学生所感受到的和地理学科有关的变化。一些学生说道:“由于近些年极端天气增多,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一些水果价格上涨,且质量也不如往年同期的好。”学生畅所欲言,由点及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目前,大部分学校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调整,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当前所需要的人才。但是,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当前的教育方式,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环境背景下,教师要具有自我反思的精神,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反思能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改进,不断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对地理的核心素养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29):112-114.

[2]廖伟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初探[J].高考,2021(20):98-99.

[3]苏生祥.构建地理知识网络 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18):52.

[4]谭秋萍.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5):13-14.

[5]李芬.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135-136.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