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开课为关键事件:探索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2022-05-30胡春梅邸磊
胡春梅 邸磊
摘要公开课作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具有促进新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职业认同的实践意义。新教师需经历一个在关键人物引领下、从教学知识到实践知识自我澄清的过程,通过关键事件的历练实现专业发展。只有实施有效公开课、用好关键人物、重视培养反思能力,公开课才能作为关键事件真正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新教师;公开课;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6-0041-04
新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是站稳讲台、完成职业认同的关键时期,此时新教师往往会面临承担各种级别不同要求的公开课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公开课、教学实践中的挫折和冲突等关键事件对优秀教师成长起着重要作用。[1]有效利用好承担公开课的契机,不仅能够激发新教师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培养新教师的研究意识。
但是,笔者针对2020年9月入职的北京市昌平、顺义、大兴、怀柔四个区中学语文学科新教师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开课对于新教师的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因此,本文试图从公开课的实践意义、新教师的认知发展以及公开课发挥作用的条件三方面,探讨如何使公开课成为新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以期引导新教师全面认识关键时期的关键事件,助力区域和学校在新教师职后培训中能够更有效地运用关键事件促进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一、公开课成为新教师关键事件的实践意义
关键事件的概念由英国学者沃克提出,他指出关键事件是“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做出选择。[2]309有学者指出,“教师并非能从专业生活经历的时时、事事中都发现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而只有课堂专业生活的某些特定事件以及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物,对教师专业发展才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2]308笔者认为,关键事件是发生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有稳定主题的事件,能够引发具有自我更新意识与自我更新能力的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导致教师做出决策和选择,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新教师承担的公开课,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学校和教研组都对此非常重视,也会给新教师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在公开课之后做出评价反馈,因此公开课就可成为新教师的关键事件。基于调研,笔者发现公开课作为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主要体现在提升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两方面,下面以语文教师的实践经历为例进行说明。
1. 提升专业能力
公开课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小刘老师是刚入职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入职一个月后学校的亮相课中执教鲁迅的小说《祝福》,试讲时30分钟就讲完了,学生对于小刘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早已掌握,对答如流,剩下的10分钟刘老师不知所措,十分尴尬。在与师傅讨论后,她重新做了教学设计,将叙事学的叙事视角与叙事结构等理论引入《祝福》的教学,课时内容整体充盈丰富起来,在正式的公开课时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小朱老师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在全区的新教师基本功展示中选择执教《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出现了冷场。原因是本课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四首古诗,风格各异,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无从答起。在与区教研员的讨论中小朱老师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以学科知识规律而是要以学生认知规律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设计时,要注意采取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后来小朱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以“托古讽今”的手法将课外古诗词的前两首进行互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增强职业认同
小冯老师入职后勤奋好学,第一年就报名参加了全市的新教师基本功大赛。刚开始试讲时,课堂氛围非常好。可是指导教师发现,班里有一个男生经常举手想要回答问题,小冯老师总是视而不见,到了后半节课,这位男生非常沮丧,干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并发出响亮的呼噜声。下课后,指导教师就这个问题与小冯老师交流后发现,原来这位男生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上周就因为纪律问题把小冯老师气哭了。指导教师与冯老师交流,引导她认识到: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权利,教师要一视同仁,对待纪律表现不好的学生更要有耐心有方法,不仅要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之处,更要关注和鼓励他们的点滴成长。后来冯老师反馈,在正式讲公开课的时候她邀请这位男生发言,从此以后他上语文课总是认真听讲,而且在其他课上也有很大进步。小冯老师参加公开课的经历,让她重新认识了一名教师的职责,增强了她作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二、新教师在公开课中的内部加工:一次关键事件的自我澄清过程
对于关键事件,教师必须有一个自我澄清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关键事件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经历的关键事件,经过焦点明朗化、作抉择、反思等内部调控过程,从而获得专业结构的形成、改变或强化,这也形成了专业发展的基本循环。[3]笔者以此为依据,勾勒出新教师在关键事件中的内部加工过程,这是一次在关键人物引领下的自我澄清。
1. 聚焦:关键事件促进教师成长的路径
关键事件是指能强化当事者的原有认知或引起当事者原有认知冲突的事件。[4]对于新教师而言,更多的是引起他们原有认知的冲突,如对于教学原则认知的冲突,或者是对于教师职业认知的冲突。关键事件所引起的认知冲突,常常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效果感受到,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察覺到。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聚焦,随着焦点逐渐明朗化,教师能够识别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进行连接。找到问题之后,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够经过分析作抉择。这一过程为新教师提供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例如:公开课引起了新教师对于教学原则的重新认知,新教师认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聚焦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便是教学的起点。
以新教师执教公开课《卖油翁》为例,小林老师认为,教师应当将课文包含的所有知识讲清楚,可是讲清楚了时间又不够。在与指导教师讨论时,问题得以明确,显然小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了。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依据:所教文本的原生价值、教学价值以及学生学习的疑惑和困难。这些学理知识小林在大学学习时都在教科书中见过,但是具体到教学实际时,小林希望将《卖油翁》中所有的文学价值都一一道来,但却对学情有所忽视。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引,小林找到了“课讲不完”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合理。经过学情调查,她将“教学内容合理化”这一教学原则嵌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删减了学生已知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设计为预习作业。她的公开课终于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 反思:从教学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变
小林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是很多新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如何将大学教科书中的教学知识转化为真实情境下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真实的教学经历和对教学经历的反思,其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2020年北京市昌平、顺义、大兴、怀柔四区新入职的中学语文学科新教师中,师范类毕业生占60%。他们在大学期间专门学习过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课程,但是实战经验非常有限,即使是师范生的实习期也仅有2~3个月。通过小林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要实现从教学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新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整合教学知识。如完成《卖油翁》的备课与教学,需要整合文本解读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关于教学的知识)以及学生心理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第二,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新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结构化的学习过程。新教师掌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过程,也标志着其从一名大学师范生成长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三、公开课作为关键事件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
在关键时期经历不同事件以及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都会给新教师的未来职业发展带来不同影响。以公开课作为关键事件,真正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满足公开课的有效性、关键人物的引领、教师的自我反思三个条件。
1. 实施有效公开课
无论公开课是什么样的类型,只有反映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公开课才能对新教师有所裨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新教师的公开课也出现了异化现象。如学生没有发生真正的学习过程,只是教师的陪衬;新教师缺乏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只是在背别人的教案;组织方只负责安排任务、开展评选,却忽视了新教师准备公开课的蜕变过程,等等。
有研究者提出了有效公开课的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5]对于新教师而言,有效公开课的内在功能是公开课作为一节普通课的教学功能,外在功能是公开课作为新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展示功能。除此之外,还应当关注公开课在组织管理中的功能,即促进新教师适应工作环境、形成教学交往、融入教研团队的功能。只有确保新教师公开课的内在功能、外在功能以及管理功能,公开课才不会沦为一场作秀和表演,才能成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
2. 发挥关键人物的引领作用
虽然新教师同样都经历了公开课,但是每个人在其中的感受却有所不同。只有公开课引起了新教师探究和反思的过程,新教师能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专业发展,公开课才可以称为关键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个人的努力是必须的,但要使公开课成为新教师的关键事件,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即关键人物。新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多是通过个人“试误”来应对现实冲击。“这种‘单干的形式,可能造成初任教师对教学产生一种‘畸形的、窄化的理解,并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作出错误的诠释。”[2]294为了避免新教师出现低效与窄化的“单干”情况,一些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关键人物的重要性,开始为新教师配备师傅,并对师傅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在师傅的引领下,完成一次从关键事件引起的认知冲突到思维清晰化的反思过程,才能实现新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3. 培养教学反思能力
新教师在入职第一年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岗位胜任,解决职业生存问题。首先,新教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其核心能力指向教学技能的提升;其次,新教师需要提升职业认同和专业素养,其核心能力指向反思能力的提升。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教学技能的提升是阶段性目标,反思能力的提升则是长期目标与关键目标。如有学者指出:“对于初任教师,反思的和技术的能力都是重要的,这两种类型的能力是不能互相排斥的。”[6]一方面,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技能才能开展教学,才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在教学反思中才能认识到教學技能的问题所在,从而激发动机、提升技能。因此,关键事件是培养新教师反思能力的载体,教学反思也将促进关键事件显性化。新教师的反思不是拿着放大镜聚焦关键事件的细节,而是通过对真实情境下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决学习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基于元认知的自我反思。当然,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不同阶段的关键事件表现为不同的主题,教师反思的主题也会随之改变。
参考文献:
[1] 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4):65-70.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28-38.
[4] 苏红.关键事件:抵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67-70.
[5] 何玉海,蔡宝来.试论有效公开课的基本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15.
[6] 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1(5):52-58.
(编辑 杨晓梦)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北京市中小幼新教师入职培养研究”(课题编号:BFEA190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