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定位、突破与发展趋势

2022-05-30陈云龙

中小学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学业课程标准

陈云龙

摘要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在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学段衔接、增强指导性等七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国际课程改革新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准确理解课程修订的工作定位,同时在把握国内国际教育改革新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实践。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6-0010-03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课程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人才画像;学科课程标准则对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等作出规定,旨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定尺度、立规矩。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此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是在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特定的工作定位以及明确的发展突破。

一、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定位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更是社会的教育,因此对教育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学校围墙内,而是应该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来考察和研究。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定位。

其一,把握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的深刻理解和深入认识,以人类文明进步的视野,在世界范围内、在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背景下,思考教育的未来和教育变革的方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而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其二,明晰国际课程改革新方向。一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共同目标。随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面向21世纪成功研制核心素养、为未来人才画像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世界各国(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纷纷研制自己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由输入驱动转向输出驱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种“输出驱动”的教育改革运动由英国兴起,并逐渐遍布全世界。“输入驱动”的管理机制对教育系统的控制主要通过课程指南或教学大纲加学业水平测试来实现,“输出驱动”则是通过规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管理和监控教育系统。在这场运动中,学习结果的成就标准逐渐从依据学生实际表现水平而制定的表现标准向规范性标准转变。规范性标准规定的是特定学段学生学习结果应该达到的表现水平,它表达的是某个国家对自己基础教育系统所能达成的理想状态的具体思考。[1]

其三,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进入21

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与使命。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规划大中小学课程改革,并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列入主要工作任务。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责任担当—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要培育时代新人,明确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即要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

二、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突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迭代升级,由注重输入驱动模式向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在秉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实现了以下七个方面的突破。[2]

其一,完善了培养目标。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提高政治站位,把好育人方向。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来确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其二,优化了课程设置。新课程方案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强化劳动教育,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一至九年级开设,明确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实施途径,如独立开设的劳动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机动时间等。落实国家信息科技战略政策,将原来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独立设置,引入“信息科学”的内容,培育现代公民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并将课程名称改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一至九年级一体化设计,其中三至八年级独立设课,其他年级的内容以学科渗透的方式来落实。综合设计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若选择开设科学学科,需统筹科学和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学习内容。

其三,凝练了核心素养。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育人要求在学科层面的细化,体现在学科育人当中,明确为课程育人目标。课程层面核心素养的研制是我国的首创,这样的成果将课程育人目标升级到了3.0版,即1.0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2.0版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3.0版的课程核心素养。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其四,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一是强调以核心素养为纲,全面优化课程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融入课程之中,努力吸收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二是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课程内容少而精,降低难度,有效落实“双减”要求。三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四是在学科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的课时,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其五,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以

及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落实是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对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标准阐明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及其具体特征,对学科学习所要达到的育人要求给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准确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素养水平选择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科育人模式,并为教材编写以及各级各类考试和评价提供上位的价值方向、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

其六,加强了学段衔接。首先,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其次,做好小初衔接。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再次,推进初高衔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另外,对于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活动也做了衔接考虑,要求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发展学生特长。

其七,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此外还强化了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课程实施的指导,增加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三、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在不断规划着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其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的印发,绘制了我国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其二,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发布了《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在“教育4.0”的蓝图中提出了转变学习内容、转变学习经验的关键特征,进而提出了推动教育系统创新的关键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化教学、体验式教学、与计算机有关的教学、具身化教学、多元文化教学;以及新技术构建未来学校形态的三种路径,即利用5G 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校园形态、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创建灵性高效的学校形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个性化智能学校形态。[3]其三,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織发布了《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并且提出,我们当前正面临着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在哪儿学和何时学”的迫切需求。[4]

未来的基础教育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上述报告既是对未来教育勾勒出的蓝图,更是对教育工作者发送的一封鼓励思考和想象的邀请函。面对未来的召唤,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此次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将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在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实践,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回答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2(5):32-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

[3] 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20(3):3-14.

[4]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性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21-11-11.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学业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艰苦的学业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