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的 运行现状与优化

2022-05-30王丽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6期
关键词:河长制优化策略

王丽

摘要:河长制是中央所推行的水资源治理措施,致力于形成一种全新的治水模式,用于提高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从实际的运行而言,目前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协同治理的难度增加、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更好体现河长制的治理优势,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且有效的优化工作,实现对水资源内部的有效管控。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的运行现状,根据国内外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经验和启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长制;跨区域水资源治理;运行困境;优化策略

我国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为重视水资源的治理工作,这是人们探索文明世界的有效途径,河长制的存在,则是在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创新方案。但是从这一制度的运行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协同治理存在较大难度,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技术落后,所以应该从多个方面贯彻落实相关方案,展开更为细致的调查和探究,进而确保河长制的有效落实。

1    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的运行现状

河长制在水资源治理中,经过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水资源治理提供了助力。但在发展过程中,还伴随一些问题,需要对其形成认识。

1.1 协同治理的难度系数增加

河长制在践行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展开全新尝试,为跨区域水资源的治理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可是在具体实践的时候,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从纵向分析中,信息的准确性比较低,在层层传递信息的时候,无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再者,权利在交叉的时候,追踪的主体难以得到确定,导致问责主体不够明确,其中包含了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会结合职责分工将任务及时分配给相关部门,虽然可以相互作用,但是内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经常会出现信息资源共享不及时的情况。

1.2 管理方式单一

河长制是一种创新类措施,部分河长在巡查的时候发现问题,并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深入查找问题所在,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而是习惯简单地上交问题。再者,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水资源治理时的评估工作,无形中加重了工作负担,出现职责冲突的时候,会影响其对整个形势的判断。

1.3 管理技术落后

河长制的实施,还需要创新和优化管理技术。就目前的实施情况而言,存在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联动的合作模式、没有完全融入到跨区域水资源管理中等问题。再者,信息化的巡视工作不足,部分河长对信息化巡视的重視程度不够,没有及时打开相应的APP,最终出现的情况是发现问题不能第一时间上传,影响问题的及时整改。

1.4 管理队伍的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低

跨区域水资源治理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但是在多元化参与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作为一项知识密集性任务,需要相关人员具有极强的水利专业知识,还要全面认识到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主动学习常规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对一些突发事件作出合理反应,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管理队伍的水平不高,一般是让当地人员任职,进而限制了人员的流动性。再者,河长制以人治为主,实施效果对人才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人员文化水平过低,容易出现职责不清的现象。

2    国内外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经验和启示

2.1 国内外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经验

2.1.1 国外

要优化我国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策略,需要主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联合治理的方式,确保水污染的问题能够得到改善。以多瑙河流域的水资源联合治理为例,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第一,构建完善的行政体系,由国际委员会长代表每年轮流担任,从组织模式上分析,则是设置专家组和任务组,实现水利治理和水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第二,法律层面,签订了多个条约,从林业、环保等方面为水资源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执法过程中受到国家和群众监督,着重体现活动成效。第三,预警系统的构建,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监测和预警系统,构建多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确保信息快速流通,并在流域中设置12个国家情报网络中心,顺带开发了三个子系统。第四,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多瑙河内各类行动应该向群众公开,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同参与到跨区域水资源的治理活动中。

2.1.2 国内

国内的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以四川内江沱江河的治理为例,经过成都、内江和自贡等城市。为打造青山绿水的城市,政府开始推行“河长制”,采用分级负责制度,对其中的七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全面整治的过程中,实行“一河一治”,落实各级人员的基本职责,对“河长”和市级部门的责任进行梳理,构建系统且完善的河长制治理体系。其次,在提前的市场调查中,根据河流的污染情况、污染现状进行整理、汇报,将每年水质的总体目标和治理任务下发到相关的责任部门,优化整治方案,将责任落实到实处。然后,构建完善且系统的治理对策,在河长制基础上,对企业、生活垃圾、生活污染、河面漂浮物等各方面的治理进行统筹安排,进一步削减河流中的污染物。最后,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针对乡镇地区水量小、建设和维护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采用人工快渗技术,或者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方式,对项目资源进行系统安排,派遣专业人员到各个处理站进行科学管控。

2.2 国内外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启示

分析国内外跨区域水资源的治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发展现状,借鉴其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长制下的跨区域水资源治理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多瑙河流域实行的是统一管理,让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进行有效联合,及时处理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我国河长制的实施现状而言,需要管理机构优化对水资源的处理方案。

第二,加强和地方之间的合作。水资源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要有统一的目标,及时摒弃自身的狭隘思想,服从上级的指挥。沱江跨区域水资源的治理之所以成功,在于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的紧密配合,形成政府合作、协同发展的局面。

第三,赋予群众知情权,加大公众的参与力度。从国内外的水资源治理经验中看出,群众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完善和监督水资源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群众力量的介入,既能缓解当下政府、企业在水资源治理中的问题,还能为政府快速做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确保整个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有效性。

3    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的优化策略

3.1 明确单位职责实现内部权益的优化配置

跨区域水资源治理涉及的范围广,其中包含了农业、污水处理和水利等多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比较分散,存在着交叉管理的问题,河长制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而在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中,一般是生态环保部门负责做好污水的处理工作,水利部门则是防洪工作,在统一安排下,协同配合,达到高效治理的目的。而且相关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单位职责,各自完成本职内部的工作,确保区域合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治理,有着财力上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水污染防治措施,构建排污等有效的生态模式,政府的负责人作为“河长”,应积极落实对应的治污工作,实现跨区域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已经签订的跨区域联合保护模式中,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深化活动,积极优化协作内容。为尽快完善饮水水源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工作模式,需要将重点放在基层,加强对县级和市级的管控工作,适当借助基层力量优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以此来确保各个区域水资源的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标准。由此可见,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污水治理和收集显得更为困难,所以推行分散性的治理方案,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新城区、旧城区的治理方案,科学划分污水治理模式,这样在加快城市污水管理建设工作的时候,也能对一些管控标准低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与升级,进而实现对污水工作的深度处理。

3.2 相关制度的协同配合

河长制的实现对水资源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工作,但是基于制度自身的缺陷,面对跨区域治理工作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细化分析,联合各个部门设置对应的沟通平台,及时交涉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且流域生态保护机制的存在,主要是解决上下游中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生态的共同发展。为实现流域工作的综合治理,需要对各类机制进行协调配合,找到更为完善的治理模式。

自从“十三五”以来,一些地区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持续加大水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县、乡、村三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职,完成废物点的排查工作,对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而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也探索出“检察长+河长”制,构建生态类水资源的信息共享機制,积极参与到跨区域水环境的整治工作中,随着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了这一区域中水生态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设置对应的保障机制,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探索,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协调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准。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实现水资源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在减少经济利益纠纷的时候,也能推进各项公共类事物的良性发展。

3.3 构建对应的管理机制

河长制管理体系的形成,区别于传统的治理模式,要想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还需要多方参与。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力量,以微博、微信和短视频等众多媒体平台,分析水资源治理情况,让社会大众成为水资源治理的参与者。群众和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扫描微信号,实时关注河长制工作动态及工作成效,并对河长制工作进行管理。大众在公示栏即可查看对应的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职能部门也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专业的管理机构,确保外部力量的参与,定期对水资源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达到标准。此外,河长制的推进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不要局限在固定的模式内,而是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智能手机APP,实现对水资源的智慧管理。用户可采用不同的权限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端口使用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的管理模式体现在水质变化、污染预警和日常考核等多个部门,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管理体系。

3.4 实现多方积极参与

以资源为主导,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到流域管控中。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各领域协同治理提供便捷性,首先是要转变观念,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手段开展宣传工作,或者是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团体活动中,尽量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确保信息的公开性,相关部门借助网络平台,确保市民随时获取河长制的运行情况,或者是增加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大众全面了解河长制,增加信息的透明性。为再次加强对信息的反馈工作,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采纳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公示对应的处理方案,和民众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合作机制,确保河长制的顺利进行。最后,为达到共同治理的目的,及时让各类主体在跨区域治理中展现自身的利益需求,让各种分类目标实现统一化,为大众和市民参与提供源动力,并为水资源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4    结语

跨区域水资源治理本身就是一项极为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对各类治理主体而言是一项具体的挑战,而将其作为一项制度进行有效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于当下面临的困境,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树立协同配合的治理观念,完善管理体系,为跨区域水资源治理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真正构建有效的治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颜海娜,曾栋.河长制水环境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反思: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2):7-17.

[2] 罗智康.推进河长制全面见效面临的困境及其创新措施探析[J].现代盐化工,2019(03):103-104.

[3] 陈泽宏.“河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效用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9(20):186-187.

[4] 张国辉.河长制实践的治理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9(1):188-194.

[5] 陈敏,陈治刚,曹春霞,等.基于“河长制”的水环境治理综合探索:以龙河为例[J].住宅产业,2019(11):106-110.

[6] 纪海婷,李骏,张喜.“河长制”下的河道治理和保护研究:以扁担河为例[J].水利技术监督,2019(5):156-159,249.

猜你喜欢

河长制优化策略
一张图读懂推行河长制的“ 山西步伐”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