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与史结合,诗与画相融

2022-05-30王鹏程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历史

王鹏程

语文是学生学习母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提升课堂品质,而且有利于创设更好的认知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渗透历史,理解诗词情感,培养迁移力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发现,一种学习经验会对其他学习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全新认识和获得的能力被称之为学习迁移力。初中语文教学和历史融合,能让学生用已经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历史的视角和视野去进行再次深入的认识理解,特别是对诗歌辞赋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有更加透彻的领会。

1.以历史眼光引导学生审视课文的现实价值

文学和历史从古至今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诗词歌赋中蕴含的丰富历史元素,具有历史的烙印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语文和历史的结合,能帮助教师对课文中诗词的历史内涵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丰富诗词教学的方式,加深和提高初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让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木兰诗》中事件发生的时代,从历史视角解读《木兰诗》描述的内容,利用历史资源对诗歌中的场景进行展示和解读,让学生用历史眼光与诗歌深入交流,明白作品的写作倾向和历史内涵,对融于诗歌中的知识形态有比较全面的理解。诗歌教学和历史文化的巧妙相融,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品味、鉴赏、评价。

2.用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情怀

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翻译诗歌字词内容,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教学效果往往不好。如果将相关的历史故事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历史经典故事、名人逸事等在教师的生动讲述和情境提问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杜牧的《赤壁》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岳阳小乔墓的石碑、赤壁大战的影视作品等为学生讲解小乔和周瑜、曹操之间流传的故事,深入挖掘文本的历史元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添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二、携手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共情力

文学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少文章体现了文学作品和音乐之间紧密的关系,有的课文本身就曾经是音乐作品,如《诗经》《乐府诗》等。语文和音乐在课型、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培养之道。初中语文教学结合音乐作品,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共情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1.以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思想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为增加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和文章产生共情,会在教学中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此时将语文教学和音乐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有更加深入的领会。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作者写作这篇散文时自我心态的情绪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和希望的欣喜心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未来、对光明的希望,进而被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所感染。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圆舞曲《春之声》等曲目,在欢快的圆舞曲中,感受不同的作者对春异曲同工的体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借景抒情、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经典作品。

2.以音乐衬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情绪价值

作家和音乐家都善于利用作品来塑造形象,寄托情感。语文教学中文字描述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具有优势,能让学生从文字中品味人物、事物、景物的形象,从而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情绪。将音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引入语文教学,围绕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选用相类似体裁的音乐作品,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的旋律、节奏、音响、演唱等,将对作品的体会向更深处漫溯。如部编版初中语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作者想象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和神奇,想象着牛郎织女在天上的幸福美满生活。这种情景化的描寫表达着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此时教师播放一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用音乐化的鸟鸣和溪水声,让大家体会到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民都希望过上和谐质朴、生机勃勃的美好生活。文学以形比喻情感和音乐用声音让情感更具有形象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融合美术,增强艺术审美,培养想象力

语文和美术融合,符合新课程改革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实践。将美术和语文融合起来,能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也能以美术优势促进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促进初中生增强思维灵活性,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简洁传神的绘画语言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化,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认知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挖掘语文教材作品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审美体验

初中是学生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审美态度开始确立,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对各种形态的审美特点有着自己倾向性的爱好和选择。此时将语文和美术学习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如在部编版语文课文《愚公移山》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画家徐悲鸿的油画同名作品《愚公移山》,引导学生体会画作和课文内容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油画作品的表现手法、线条结构,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拓展。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美的形象,激活学生艺术想象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作为材料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的,是一种采用间接方式进行形象塑造的语言艺术。虽然作品对人物、事物和情景能进行生动的刻画描写,但这都是需要阅读者将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是一种需要良好想象力的艺术形式。而美术具有独特的空间造型可以直接由视觉所感知,视觉表现形式往往更加明显,对外界媒介的依赖性不强。美术作品对语文教材内容中美的形象具象化,是把文学作品以美术技巧进行美的展示和形象展示的有效途径。如在部编版《台阶》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在浓厚的油彩和细腻的技巧中感受父亲这一普通农民形象,感悟劳动人民的质朴美。通过欣赏油画作品,帮助学生对《台阶》中父亲的思想情感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以具体美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台阶中父亲的行为和语言进行合理的发散联想,深刻体悟。

“好风凭借力”,创新优化教学思维和方法,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和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历史
创意美术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