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

2022-05-30黄馨仪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文特征课文

黄馨仪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改革教学实践,逐渐地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教学趋势。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细微处着手展现语文教学的特征,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凸显语文的美学特征

语文是一个与审美相关的学科,比如基本的字词句段、写作阅读等,都各具审美特征,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审美教学作为重点的内容来进行渗透与落实,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美,探寻美,让学生能够解析文学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美的意蕴,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体会文章中所蕴藏着的美,教会他们如何去鉴别真善美,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等等,最终从细微之处去凸显语文学科的美学特征。

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美。这篇文章所运用的辞藻并不是那么华丽,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却是十分生动、形象的,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脱俗、淡雅的感觉,甚至能够让读者的脑海中呈现一个十分美好的乡下人家画卷。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面也十分讲究。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安排,整篇文章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协调,显示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探寻这篇文章所存在的美,依次展开学习实践,从而让学生拥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及创造美的手。又比如,教師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一首词的时候,应该结合词的特点,让学生去分析词当中的语言美、格律美、意境美及节奏美,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分析,切实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美,能够受到这种美学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充分激发出自身的审美意识,进而产生寻找美和创造美的想法,让整个教学能够凸显美学特征。

二、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凸显语文的情感特征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而课本中所收录的文章都各具特色,有着很大的鉴赏与分析价值。这些文本的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等,能够满足学生阅读面拓展的需求。作者创作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会倾注真挚的情感,甚至会融入一些哲学思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关注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要让学生从细微之处着手去体会作者潜藏着的情感与思想,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此,教师让学生能够感悟语文学科的情感特征,加深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与酝酿,实现高质量的情感教育。

如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应该专注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深层解读,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去感悟雷锋精神,让他们通过阅读,去体会作者对雷锋的赞扬与歌颂之情,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切实的熏陶。又比如,《金色的鱼钩》这一篇课文中就有很多细节描写,像老班长硬咽鱼骨头的细节描写、对“我”心理情感变化的细节描写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加以关注的细微之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细节点进行分析,让他们能够从这些细节之处体会老班长的无私奉献之情,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进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会油然而生。

这样,让学生能够从文章的细微之处去感悟文本的内涵与中心,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诠释,凸显整篇文章的情感特征,学生才能领悟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才能加深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思想感悟,凸显语文的人文性特征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加强学生的思想感悟,从细微之处来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而人文性其实更加强调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逐层解剖,更加专注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也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与生命力的激发。所以教师就要从人文精神的内涵(知、情、意)着手,结合文本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展开高质量的阅读实践,最终探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如在《两小儿辩日》这一篇课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将重点放在两个小孩的争辩上,他们从温度与大小等两个方面着手来辩论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论实践。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逐渐拓展自身的视角,让他们对其进行延展。比如,教师可以让他们关注结尾孔子对两个小孩的回答。孔子在听了小孩的一番辩解之后,他一时间无法下结论,于是十分坦然地对两个小孩表示自己也无法确定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而两个小孩便嘲笑孔子。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深层地思考这一细微之处,孔子是否应该被嘲笑?以此让他们展开深层的思考与感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即使是一个智者,他也存在知识局限的问题。这里也正好可以感受到孔子高尚的人格与情操。这其实也从侧面展现了孔子的“智”不仅体现在了他的学识渊博方面,更是体现在了他高尚的人格与道德情操方面。所以这篇文章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文性特征是十分丰富深刻的,它能够对学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学生对文本细微之处的解析,能获得更为深层的感悟和体会,形成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能够得到有效的深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感悟,要将思想感悟与人文性特征的探寻进行相互联系,实现有机的统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增强,基础知识储备得到丰富,能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最终挖掘出语文的人文性特征。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大学科,它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解读能力以及文本创作能力,这些实践的本质也在于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特征进行探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注细微处的探寻,要专注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透视语文教学的美学特征;要引导学生深刻地领悟文本,透视语文教学的情感特征;加强学生的思想感悟,透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语文教学特征的分析,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丰富他们的技能与知识储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意识,最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南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特征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