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能训练的创新探索

2022-05-30李荔

关键词:教学探索高中体育体能训练

李荔

摘   要: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体能训练内容,符合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要求。对此教师要做好教学探索,并从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延伸、训练评价等诸多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以此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机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生普遍存在一些体能问题,教师要正视这个现实,并启动体能训练机制,即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拓展训练维度,以此培养学生自觉训练的习慣。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7-0053-02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体育锻炼普遍不足,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能也处于较低水平。对此教师可在体育课上渗透一些体能训练内容,如此能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能现状,增强其身体的抗压能力。精选体能训练内容、创新体能训练形式、丰富体能训练活动、延伸体能训练时空,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和探索,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能潜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帮助。因为学生的体能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训练设计时,需要做好教学调研,以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现实需要做出不同安排,如此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进行体能训练的机会。

一、精选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的内容众多,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以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内容。即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要结合学生体能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具体安排,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运动基础、训练兴趣以及教学训练的条件,包括场地、器材等,特别是学生体能存在的问题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其体能做出客观评估,以做出相匹配的训练设计。

学生对运动内容有选择性,对此教师不妨多设计一些运动任务,以让学生自主挑选。例如在进行球类运动的训练时,教师可准备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在训练爆发力时,可准备耐力跑、速跑、障碍跑等。为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还可推出举重、韵律操、武术等训练内容,如此可让学生主动进入到训练环节,进而自然成长体能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跟进组织和指导,并及时传授一些训练方法,做好衔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能训练的效率。体育课不是自由放松课,其有鲜明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体能训练环节,教师也要制定清晰的教学流程,以达成更多的训练目标。学生有运动热情,但缺少运动耐心,对此教师还要做好思想工作,以促使学生端正训练态度。

二、创新体能训练形式

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形式有选择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匹配设计时,需针对学生的训练现实做出引导。跳绳、打篮球、举重、乒乓球等,都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的改善,对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并针对学生的训练需要做出具体组织。特别是学生的训练心理,这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教师要对其重点考虑。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主动申请训练项目,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情信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参数。

如举重训练,其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能状况。教师在组织举重训练时,可先传授一些基本的动作要领,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操作,以免出现运动损伤。为丰富运动形式,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因地制宜,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举重训练,即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将课桌等物品当作杠铃开展多种形式的举重训练,如此可为学生带来更多进行举重训练的机会,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能。创新体能训练的形式,不只是教师的责任,如果能发动学生参与其中,势必能带来更加丰硕的训练成果。

三、组织体能训练活动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时,要设计训练方案、优化训练环节、评价训练效果,以提升训练效率。学生是训练的主体,教师围绕学生的体能现实进行活动组织,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调整,也能够有效提升训练效率。体能训练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支持,教师从方法传授的角度进行教学组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可让学生在实际操控中获得运动体验,提振运动信心,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有重要帮助。

学生进入体能训练环节后,很容易产生厌倦感,教师对此要有更多的预判,以随时对训练程序做出调整,例如可及时更换运动内容、改变训练形式、增加趣味性游戏等,这些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的冲击。如打篮球,这是很多学生的最爱。教师可在各年级中设置小范围的“三人制篮球”联赛活动,并让学生自行组建运动团队参与联赛活动。学生要参与比赛,就需要积极训练、需要讨论方法、研究战术,如此其体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学生对集体运动比较有感觉,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组织训练,如此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训练成果。

四、延伸体能训练时空

教师要有延伸设计的意识,即为学生多准备一些课外训练任务,并要求学生科学评估自身的体能情况,以自行制定训练计划,并主动开展体能训练,这对全面形塑学生的体能有很大帮助。高中生的思想日趋成熟,对其体能存在的问题开始有理性认识,因此教师讲清其中的利害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主动接受体能训练任务,并在与生活的对接中完成体能训练任务。

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进行训练,如晨跑运动,这是最为普通的体能训练形式。但学生大多没有晨跑的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晨跑时,需要设置一些要求,甚至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晨跑活动,如此能给学生带来一些监督力。晨跑未必要追求距离和速度,养成习惯最为重要。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晨跑目标,制定监督方案,并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晨跑训练制度化、常态化。

体能训练的形式众多,对此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即为不同群体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方式,布设不同的训练任务,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如此可创造更多的训练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有效训练。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高中体育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