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傍晚
2022-05-30于诺
于诺
黄昏来得快,去得也快。上一秒,天空还是蔚蓝色,下一秒仿佛就被橘色的夕阳烤化了,露出金色的边边角角,就像绣着金丝线。村子东南角,用石子儿新铺的空地上,垒起了一座三尺高的戏台,戏台不大,十几平方米的地儿,一两个忙里忙外的人来来回回,他们的鬓角在夕阳的映射下闪闪发光。戏台在每个月初一和十五的时候就会热闹起来,给一些留守乡村的老人带来欢乐。
一些颤颤巍巍的老人背着手或拄着木杖到这里来看戏。板凳没几个,好些还少了条腿,看起来不太结实的样子。陈婆婆、赵奶奶、何大爷干脆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地上,就那么坐着,怔怔地盯着戏台看。我牵着老太的手,找了块凸起的石头坐了下来。不久,阿和和小炉子也来了,阿和是扶着她奶奶过来的,小炉子则是被大人硬牵着来的。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几根木头垒起来的戏台,尽管简陋,却足以承载我对村外世界的所有幻想。有个细瘦的男人出来了,皮肤黝黑,颧骨凸起,眉毛已经掉光了,一口黄牙,给人一种阴鸷而违和的感觉。他面无表情地尖着嗓子报了戏名,又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我撇撇嘴。一个穿着厚重戏服的女人出来了,脸被涂得苍白,眼影厚重,像哭肿的桃子眼,不太自然。戏服褪了色,朱缨没了尾,头冠无了珠。她咿咿呀呀地唱,不时破音或明显喘气……
我趁老太不注意,偷偷溜走,边跑边给阿和和小炉子使眼色,她俩也跟了过来。我们往西北方向跑着,跑到老地方——小河桥。河水已经干涸,石头缝里生满了枯黄的杂草,它们在渐趋寒冷的风里摇摆不定,仿佛秋天无力呼喊后的回声,散乱狂漫。我还没等气喘匀就开始向阿和发牢骚:“又唱这个,耳朵都要起茧子啦!”小炉子吸溜着鼻涕,点点头。阿和浅浅地笑着,说:“好啦,这次我们玩什么?”我迫不及待地指着已经干涸的河沟,说:“我们来比谁先跑到对岸吧,就像上次一样。这次肯定不会再让小炉子赢了……”小炉子“嘿嘿”笑了,小麦色的皮肤泛起笑纹。
我们一起喊着“1、2、3,跑”,便冲了下去,河沟不深,坡也不算太陡,但冲下去时还是会激动地惊呼一声,那种刺激能暂时让我们忘记苦闷。我们躺在原野上,眼前是满眼的橘红色。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 李建新
【教你一招】
这是一幅农村风光图,更是一幅农村风俗画。自然环境描写给人画面感,把人带到情境之中。简陋的戏台、粗俗的演员和以鞋为凳席地而坐的乡人是和谐的。但对于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这些却是无趣的。倒是在干涸的河床上来场跑步比赛,更刺激、有趣。文章流露出率真,處处体现着孩子的真性情,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鲁迅的《社戏》,看戏时哈欠连天,偷豆时兴趣盎然。文中所选的素材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洋溢的童真童趣却能唤起共鸣。(余东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