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2022-05-30李瑞芳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李瑞芳

摘   要:符合教育科学的幼小衔接已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可为幼儿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园、小学及家长需重视幼小衔接,强化教育协作,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能力培养及习惯养成,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加强家园沟通,统一园校教学技能,强化幼儿意识培养,实现家园校高效协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园校;协同共育;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8-0052-02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进入到小学教育的适应阶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是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良好开端,也是使幼儿终身受益的重要保障。

一、家园校协同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是由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到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则是以规范的传授、实验、作业练习等为主。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特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多数家长在幼升小教育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部分家长只注重幼儿知识学习上的衔接,而忽视了学前教育对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六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并且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可见,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即促进儿童的持续全面健康发展。为帮助幼儿平稳迈入小学学习阶段,实现科学幼小衔接,幼儿园、学校、家庭应协同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促进幼儿顺利过渡。

二、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的必要性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能力是影响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在对已升入小学的儿童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课堂听讲能力差、自理能力较弱、手眼协调能力差、朗读课文时少字错行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则是幼儿能力的不足。所以,应当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游戏活动,家园校协同引导和帮助幼儿提升听、读、动手操作等学习能力,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家园校三方资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研究提升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能力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实施科学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园可与小学联手制定“幼小科学衔接行动实施方案”, 建立幼小科学衔接领导机制,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教师则要对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达成共识。家长需与幼儿园携手,共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大培训力度

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加专家引领的系列幼小衔接教研活动,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可每月设定一个教研主题,由一名教师主持;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开展每月一个好习惯养成评比活动,以此激发教师参与幼小衔接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生活渗透,以游戏活动促进幼小衔接

1.“生活即教育”。为满足幼儿感知、操作体验的需要,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平台,以关注和发现儿童的视角,充分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在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做好幼小衔接的全面准备。可组织小中大班幼儿参加户外视动统合游戏展评,如小班玩沙包,中班拍球、投壶、套圈,大班跳绳、冰壶、保龄球等,培养幼儿的视动统合能力,提升幼兒的学习能力。

2.快乐劳动。教师可利用假期时间在家制作面食微课视频,为各年龄班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例如,小班自我服务、学穿围裙整理物品、练习捡豆子、发豆芽;中班剥玉米粒、磨面筛面、清洗面工坊物品、制作特色面食;大班开展值日生活动、帮厨活动,探究择菜、洗菜、打鸡蛋等劳动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激发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节日学习活动。如开园礼、六一美食节、“教师节”创意手工小制作、“国庆节”我为民族娃娃添新衣、“中秋节”自制冰皮月饼、冬至节包饺子等,幼儿参与过程、主动感知创作。在欢乐过节、美食分享、手工制作、亲子共享活动中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关爱他人等良好品质。

4.阅读绘本。幼儿在班级图书角和阅读坊用心阅读、主动修复破损图书、自主制作代书板、整理图书、争做“阅读好习惯美宝儿”,借助绘本阅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连贯和衔接。此外,阅读绘本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园校合力,幼小衔接双向教研

为促进幼小衔接更加科学有效,教师可组织大班幼儿参访小学操场,观看小学户外活动,体验小学特色活动和社团活动;进入小学课堂邀请一年级班主任带领孩子们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认真听讲、举手发言、遵守纪律等良好习惯。此外,幼儿园可深入开展升入小学追踪调查、学习好习惯微课题、数学教学观摩活动等双向联合教研活动,园校领导、教师各抒己见、充分沟通,为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共谋未来。

(四)家园携手共育,架科学育儿桥梁

幼儿教师可借助线上小班新生家长,幼小衔接家长会、家委会,设计家长问卷调查,组织家长线上聆听学前教育专家讲座,多方面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宣传幼儿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提升的家庭训练小游戏,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进一步加强家园沟通,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数学绘本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
幼小教育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