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30张瑞琴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考实践

张瑞琴

摘   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纳入小学思政教育体系之中,学校应当在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关键词: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8-000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讲话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依托课堂教学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师要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等相关学科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为此,教师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契合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一是依托语文园地,了解古代名人。教师可以书中所列出的古代文人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平,并借此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和历史名人。二是利用古诗文单元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可引导学生观看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紧抓诗歌单元,引导学生摘抄爱国诗句,自创诗歌并编撰成集,举行爱国诗歌朗诵会。借助课堂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多措并举,利用校园文化节、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形成规范的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民族团结主题文化节、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队会活动以及民族团结故事连环画创作活动等,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小学生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例如,学校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校园文化节,进行了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展演;举行了民族团结主题班會,观看了民族团结电影,讲述了民族团结故事。在动人音乐和曼妙舞蹈中师生切身感受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通过多样有趣的社团活动,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利用红色资源,坚守红色信仰,把红色火种播撒在小学生心中。教育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悟中国革命的传统精神,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从小立志,勇于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例如,借助清明节,学校开展了创作“民族英雄”绘社团活动。学生查阅民族英雄资料,开展民族英雄连环画创作,在绘画过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及故事梗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各民族英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又如,紧抓“戍边中队”这一称号,学校开展了英雄事迹学习中队会,让学生学习戍边英雄事迹,铭记历史。队会中有几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所有同学时不时泪目,真实地感受到一代代边防军人用青春和热血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的战斗精神。学生在潸然泪下的同时,用责任和担当赓续中国军人的精神。

三、整体推进学校课题研究进程

一是通过开设主题教育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在举办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校园文化节上,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喜迎党的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强国有我,少年中国主题升旗仪式、童心向党等活动。推进主题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在参与体验中培养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策略,以及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设计,以此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丰富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例如,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组织学生观看民族之花文化墙;结合音乐课,学唱歌曲《五十六个民族》;结合美术课,学习绘制民族服饰;结合语文课,推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结合科学课,指导学生制作民族团结的手抄报。此外,学校在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同时,积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回民小学学子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总之,学校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师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文琴.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2]徐锦锦.点滴细微处,犹然用精心——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J].语文学刊,2013,(24).

[3]孙   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考实践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