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剧名冷知识:用好典故不容易
2022-05-30李楚翘
李楚翘
斛珠夫人:一位贵妇的才情与薄命
2 0 2 1年上映的传奇奇幻言情剧《斛珠夫人》改编自同名网文小说《九州·斛珠夫人》,刻画了一对令人艳羡的情侣,而闪烁着古典光芒的“斛珠”一词,却源于一个悲伤的宫廷爱情故事。
历史上的“斛珠夫人”,是唐玄宗极为宠爱的女子,本名江采萍。江采萍出身儒医世家,幼习诗书,才貌冠绝后宫。她喜爱梅花,常于梅林中吟詩作赋,翩然有出世之仙姿,唐玄宗对其美貌和才气欣赏,因此封她为“梅妃”,也更戏称她为“梅精”。
可惜花无百日红,太真(杨贵妃)进宫后,逐渐取代了梅妃的地位。昔日争相进献梅花的驿马,换成了一骑红尘送荔枝。在唐玄宗的默许下,恃宠而骄的杨贵妃更将梅妃打入冷宫,不许这位最大的情敌与皇帝见面。
后来,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某次国外使臣进贡珠宝,玄宗命人取一斛珍珠,私下赠给梅妃。斛是古时的计量单位,唐代一斛等于十斗,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多斤。
然而,一斛沉甸甸、亮盈盈的珍珠送到失宠的梅妃面前,换来的不是谢恩,而是谢绝。梅妃命人退回了珍珠,并题诗《谢赐珍珠》一首,向皇帝剖白心志:“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珍珠是古代贵妇梳妆的首饰,梅妃表示,我如今独居冷宫,无人关心问候,也无需“为悦己者容”,这一斛珍珠再贵重、再美丽,对我而言有何意义呢?难道它能够抵消我心中的寂寞和痛苦吗?
这首不无幽怨的诗,表现出一位不幸的女子自尊自爱的品格。唐玄宗读后亦感怅然,便命乐府为此诗专门谱一首新曲词,取名《一斛珠》。宋词兴起后,“一斛珠”又作为词牌名,李煜、苏轼等名家均有作品。
电视剧《斛珠夫人》的剧情发生在虚构架空的世界,与历史上“一斛珠”的故事并无联系。作者把女主角设定为渔家采珠女,后来卷入宫廷权势与爱情的旋涡,一生命运与珍珠相系,称其为斛珠夫人,倒是恰如其分。
三千鸦杀:一位武士的深情与决绝
《三千鸦杀》是2 0 2 0年上映的古装玄幻爱情剧,剧名乍看也颇为玄乎,带着些许古意,却又跳脱出了我们熟悉的汉语断句逻辑。
确实,“三千鸦杀”是个从日本舶来的典故,源于1 9世纪中期一首名为《都都逸·三千世界》的日本诗歌,原句为:三千世界の鴉を殺し、主と朝寝がしてみたい。
译为汉语,即:“三千世界鸦杀尽,与君共寝到天明。”
“三千世界”是佛教的用语,指广阔大千的世界。今人眼中晦气的乌鸦,在古人看来却是主宰万物生长的太阳的象征。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里都认为太阳中心住着一只三足乌鸦,称为金乌或赤乌。
因此,想杀尽世上所有乌鸦,意在阻止太阳升起,让此刻与爱人相聚相守的温情之夜永远延续下去。中国古诗也有类似表述,如南北朝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不过,比起中国诗的温柔敦厚,这句“三千世界鸦杀尽”要凌厉得多,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之外,更显出一种杀伐决断的气势。这当然与作者特殊的身份有关,据说此诗出自日本幕府末期的政治家高杉晋作之手。
高杉晋作一生只有短暂的2 8年,却是明治维新历史长卷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出身武士世家,少年时即投身尊王攘夷运动,组建奇兵队,反抗幕府统治,被后世誉为“维新前三杰”之一。
与那个时代许多风云人物一样,高杉晋作的浪漫主义人格不止张扬在马背之上。生活中,他喜好文学与饮酒,会弹三味线,也爱逛花街。有说法称“三千世界鸦杀尽”即是高杉晋作给爱人艺伎的赠诗,也有人考证是写给同为维新志士的友人木户孝允。
给爱人也好,给知己也罢,总之,这句造语奇绝的诗写尽了乱世中人既执迷又叛逆的心态,令人过目难忘,多次被后人引用延伸。
《三千鸦杀》电视剧没有日本元素,讲的是玄幻世界里的亡国公主复仇记,实际上还是个甜宠剧。男主人公舍身成全女主人公的剧情,倒也配得上“三千世界鸦杀尽”的情极之毒。不过,拿来主义的裁剪并不贴合中文语境的表达方式,这番跨文化的引用还是稍嫌刻意了。
有翡:一种对美好人格的认同
2 0 2 0年上映的古装武侠剧《有翡》,改编自网络小说《有匪》,这两个标题同音不同义,但有个共同点:看起来都像是只说了半句话,后面还有余味。
究其出处,确实如此。对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有匪”二字的出处并不算冷门,乃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翻译成白话就是:远望淇水弯曲的岸边,碧绿的竹林深处,有一位文采斐然的君子,他的学问精湛、品格高尚,如同精雕细刻的玉石,呈现着美好的风仪与涵养。
“有匪”之“匪”,在这里是个通假字,等同于“斐”,指人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采。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也催生了两个流传至今的习语:切磋,琢磨。其实“切、磋、琢、磨”本是四个独立的动词,分别指骨、牙、玉、石四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引申为一个人钻研求索、修炼自我的态度。
在春秋时代,“学问”不光指书斋里的知识,更意味着治国处世的韬略。一位饱学之士,亦当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此,有说法称《淇奥》的主人公是卫国第十一位国君卫武公,他曾辅佐周天子平犬戎之乱,终生虚心纳谏,为政清明。这种猜测不无道理,《诗经》中确实多有歌功颂德之章,毕竟越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人们越对明君能臣有所期待。
当然了,对后人来说,《淇奥》中这位“有匪君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翠竹和美玉作为比喻的“君子”形象从此植根在中国人的精神认同之中,成为后世有志之士向往的榜样。
小说《有匪》讲的是一群少年侠客在江湖中历练的故事,在讲究修炼的武侠世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因女主人公名叫周翡,电视剧改名《有翡》,虽有一字之差,但赞美了君子也赞美了女子,倒也说得通。
《庆余年》:一种幸存者的悲欣交集
2 0 1 9年上映的《庆余年》改编自同名小说,主人公穿越到一个名叫“大庆”的虚构王朝,从小城青年逆袭至朝中要臣,一番纵横捭阖后急流勇退,亲历了权势兴衰与人生百味。
《庆余年》之“庆”,可谓一语双关。若视作名词,可解释为主人公在大庆朝度过的意外余生。若视作动词,则刻画出了主人公功成身退、暗自庆幸的微妙心理。
无论是字面含义,还是心理溯源,都与中国人文学记忆里那部写尽了“盛衰”的名著——《红楼梦》有关。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梦游仙界,在太虚幻境中读到了预示自己家族众姐妹命运的判词,其中有一首名为《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段词咏叹了一个不幸之中有万幸的故事。贾府抄家败落后,贾琏与王熙凤之女巧姐遭到“狠舅奸兄”拐卖,多亏刘姥姥相救脱离苦海。
“余庆”是封建文化中的专有名词,指先代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昔日贾府风光时,贵妇人王熙凤接济过穷苦的刘姥姥,这一点无心之善,最终让女儿成为覆巢之下的幸存者。
《庆余年》原著中提到了《留余庆》这首曲子,既借为题名,又融入了故事中的地名与作者本人经历烙印,营造出耐人寻味的含義,也是一番不错的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