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分析
2022-05-30刘雪娟杨岩花
刘雪娟 杨岩花
刘雪娟,杨岩花.永昌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14):-129.
摘 要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对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和措施方面的建议,包括健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大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低收入人群常态化帮扶等。
关键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4.04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篇事关民族全面振兴的大文章。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可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总面积7 439 km2,下辖9镇1乡,112个村、917个村民小组、17个社区,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永昌县是以河灌为主、井泉灌溉为辅的农业大县,获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羊产业大县”“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等称号。截至2020年底,永昌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插花型”贫困县摘帽,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阶段,永昌县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进步,农民的收入和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建立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1 取得的成果
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永昌县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全县上下一心,各部门联动,全力推动扶贫工作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开展。
1.1 培育富民产业,致力增收抓扶贫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富裕的根本之策[2]。永昌县注重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按照“扶龙头、强主体、多元发展”的思路,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1.2 强化智力支撑,激发内力抓扶贫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愚。永昌县始终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化普及等精神扶贫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其“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舆论氛围,坚定其脱贫致富的信心。
1.3 优化干部队伍,上下衔接抓扶贫
永昌县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把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形成抓好扶贫的工作合力。2018年以来,永昌县通过树立样板、典型引路,打造和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等先进典型,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永昌县共建成新城子镇毛家庄村等12个省级美丽乡村和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树立乡村振兴样板村36个,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 创新举措
2.1 夯实产业基础,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振兴之基。永昌县紧抓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政策机遇,出台了《永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原夏菜)建设规划》《永昌县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实施方案》《永昌县2020年奶绵羊产业发展资金奖励补助方案》等政策文件,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基础、扩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增强农业品牌建设等举措,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2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永昌县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以“三大革命”“六大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分类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实施垃圾、风貌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拆除废旧房屋,实施风貌改造,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2.3 强化人才培育,引领乡村创新发展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3]。1)永昌县大力实施乡村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培育菜草畜领军人才5名、乡村电商领军人才2名。2)永昌县加快培育乡村经营性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70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52名;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4场次,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员730人次。3)永昌县加强社火、小戏小曲等乡村文艺能人培育扶持,挖掘采集乡村文艺能人近400名,各乡镇文化站配备工作人员2名以上,评审第三批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20名。
2.4 弘扬乡村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1)持续实施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六大工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积极培育婚育新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2)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以疫情防控、扶贫帮困、关爱妇女儿童、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各类活动1 200余场次。3)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36个示范村配备文化体育设施设备,巩固提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文化服务供给工程,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2.5 补齐民生短板,增进农民福祉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农村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民生事业建设。乡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
3 对策建议
3.1 健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
3.1.1 完善帮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1)继续坚持脱贫攻坚行动中实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并不断加以优化和完善。2)对脱贫对象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等照顾。3)在扶持产业发展和确保稳定就业方面,做到帮扶不松手、支持不松劲,以达到稳定脱贫乃至逐步迈向富裕生活的目标。
3.1.2 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利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成果,建立防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完善县乡互通、多部门参与的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4]。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定期排查,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5]。同时,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落实“一户一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3.1.3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1)全面落实红光新村后续产业就业扶持政策,持续巩固红光新村养殖小区和养鸡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万只奶绵羊场二期工程及特色种植等项目建设,创造更多的产业发展条件,为搬迁户提供就地就近务工岗位,增加收入。2)不断提升村级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安置地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业就、能致富。
3.2 大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3.2.1 积极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1)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导向,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以高原夏菜、优质肉羊、饲草饲料等产业为主导,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项目,使产业链尽快从种养环节向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延伸,加快构建“集群成链”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新格局。2)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发展以小家禽为主的五小产业,持续提高农民收入。3)继续实施消费帮扶,动员引导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3.2.2 着力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1)不断完善用工信息平台,建立“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就业企业”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增加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收入。2)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3)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和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帮助弱劳力就地就近就业。
3.3 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3.3.1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1)因地制宜規划编制并严格执行规划,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村庄建设布局散乱、功能不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2)彻底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扎实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3)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田间、园区路网配套、功能完备。公共交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县城公交向乡镇延伸,努力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3.3.2 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1)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不断加强。2)继续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从政策上、待遇上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稳定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3)全面实施健康乡村建设,提高县级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检测能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充实乡村医疗队伍,同时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大病救助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医疗帮扶政策稳定不变,减轻脱贫户医疗负担,降低因病返贫、致贫的风险。
3.4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群常态化帮扶
3.4.1 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在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实施社会救助制度,要根据救助对象的特殊困难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救助帮扶。对因疾病、灾祸等原因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及时予以临时救助,做到“有困必帮、有难必救”;对于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创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家庭,继续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进一步强化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的作用,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3.4.2 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
1)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改善现有养老机构的设施条件和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养老机构的作用,接纳更多有需求的老人入院养老,管好用好农村互助养老院,为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持。2)认真落实为困难群众代缴养老保险的政策,减轻其缴费负担,保障其今后的养老生活。3)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关爱,除在生活上予以保障外,还要在残疾人就业、教育、医疗、康复、呵护等方面予以特殊的优待和照顾,帮助其融入社会,健康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2).
[2] 韩园园,孔德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民共同富裕[N].天津日报,2021-09-13(9).
[3] 曹立.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5):55-58.
[4] 张仲强,张瑾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以D市D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4):192-193.
[5] 李伟,刘杨,兰彦堃,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对策研究[J].奋斗,2021(1):58-62.
收稿日期:2022-06-06
作者简介:刘雪娟(1977—),女,陕西临潼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E-mail:1223648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