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锅庄舞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优势研究
2022-05-30张雨荷
张雨荷
摘 要:个体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发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找到自己。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表明了人际互动在个体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个体在团体中寻找认可感,在团体中发展自己,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文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现象入手,以藏族锅庄舞为例,结合社交焦虑的心理学概念,对藏族锅庄舞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及优势进行具体研究,并提出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藏族锅庄舞;舞蹈心理治疗;社交焦虑;大学生
舞蹈心理治疗①作为一门融现代心理学与现代舞蹈理论为一体的新兴治疗方法,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得到证明,其在提高个人体态、自我意识、注意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群体心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复杂,从而使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更为艰巨。目前在学校中,专门负责心理咨询的人员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所采取的治疗形式主要有个别心理治疗与团体心理治疗两种。[1]虽然学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较为重视,但仍然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国传统的藏族锅庄舞能够应用于团体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它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可以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一、“藏族锅庄舞”与“社交焦虑”的一般概念
锅庄舞,在藏语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藏族地区古老且广泛流传的传统民间歌舞艺术。中国藏族各区域锅庄舞的舞蹈形态与曲调虽然不尽相同,但整体形式同为圆圈或半圆,由此统一称为锅庄舞,并被称作“圆的舞蹈”“圆的历史”“圆的文化”。[2]锅庄舞整体动作呈现出舒展流畅、充满活力的特点,将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完美体现了出来,在造型上更是姿态夸张,独具一格。锅庄舞不仅技巧难度高,花样也非常多,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在自身基础上又与藏民族的其他艺术相结合,具有极高的群众参与度。目前锅庄舞在藏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特征,成为西藏、青海、云南大部分城镇中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
社交焦虑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感到紧张或者不适等,例如脸红、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并不是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通常是害怕做错事,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被批判。按照一般情况来看,大学生有适当的社交焦虑是正常的,并且焦虑是一种未来导向的畏惧感或忧虑感,这种情绪能够促使其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也有利于其社会交往活动。如若焦虑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这种情况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社交焦虑的表现形式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社交情境会发生不同的状况。例如有的学生会逃避社交,与他人尽可能保持距离;有的学生会惧怕公共演讲,甚至与人共用公共卫生间时也会感到紧张;有的学生经常不敢面对众人,会避免同学间的眼神接触等。以上情境的这些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并且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出现。[3]
具体调查发现,某高校的社交焦虑训练营安排在校心理健康中心团体活动室,每期持续六到八周的时间,每周设置两个小时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为大学生社交焦虑群体创造安全、温暖的团体氛围,以此提高他们面对社交情境的应对能力。此课程一经推广,报名人数迅速达到上限,由此可以体现大学生对于摆脱社交焦虑的需求较为强烈。大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较为成熟,自理能力很强,并且大部分的娱乐活动也被手机所代替,课程的减少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导致个人可以独处的机会变多。但如果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独处的环境中,长期缺少与他人的情感互动,就可能导致其逐渐丧失沟通欲和社交能力,对其身心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当下,以积极健康的面貌去面对自己的校园生活正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愿望。而舞蹈心理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大学生进行情绪上的疏导,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舞蹈心理治疗第一人伏羲玉兰认为:“舞蹈心理治疗是运用动作和有节奏的表情动作来帮助个人建立整体意识和正常行为操作功能。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体与心智并重、语言与非语言兼用,而且以启动人性的健康潜能为主,不偏重于处理病状问题。”藏族锅庄舞之所以适用于这种团体式的心理治疗,也是由于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能力,以舞动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获得大众的喜爱,还能提高心理辅导的参与度,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和灵活性。
二、藏族锅庄舞在治疗社交焦虑中的应用特点
大学生群体在面临人际交往关系所产生的焦虑实际上更多的是对陌生的恐惧。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无法快速地从过去的社交圈中走出来,不懂得如何以新方式相处,故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选择只和熟悉的人相处以此获得安全感,并逃避社交,不接触新朋友。藏族锅庄舞心理疏导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选择集体接触的方式进行,其在缓解社交焦虑方面卓有成效。下面将对锅庄舞在应用中的特点进行阐述。
(一)以节奏律动促进身心放松
舞蹈会给人的心理状态带来改变,这是因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是相互关联的。藏族锅庄舞蹈风格鲜明,舞姿豪放。藏族乐器以弹奏、敲击、拍打为主,这就造就了演奏出来的音乐清晰,听起来节奏感十足,风格往往是轻快明朗的,带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通过音乐传达出欢快、幸福的心理暗示,可以从内心深处调节人们的不良情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当前可选择带有摇滚风格的现代藏区流行歌曲或舞曲,它们在节奏上主要采用4|4的运动强度,较为清晰易懂。同时藏族锅庄舞的主要动作元素是颤、踢、踏,它们强调音樂节拍的准确,并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身体的变化,循序渐进地在快板的欢快和慢板的流畅中融合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前文提到,“社交焦虑”发展过于极端之后,就可能造成这类群体在各种社交场合都会感到紧张或者恐惧,而锅庄舞能通过愉快的情景改善低落的情绪,在身体的和谐运动中,使参与者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社交压力得到释放,放松自己的肢体和内心,从无拘无束的舞蹈中获得自由,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的能力。[4]
(二)以身体接触跨越社交边界
边界的概念不仅是头脑和身体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更是多个维度的认知,有身体的、头脑的、情绪的和人际交往的等等。而藏族锅庄舞的主要队形就是圆圈形,进行过程中通常由男女各分成一半拉手成圆,再顺时针方向进行舞动,多强调肢体协调,男女生搭配,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幸福满足等。[5]圆形本身有封闭的特点,藏族锅庄舞的舞动范围都在圈内进行,团体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产生稳定感、安全感,这种特点也能使整个团体的参与者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舞蹈的圆上。通过藏族锅庄舞中的接触动作来打破个体心理界限,从而达到自我修复的作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是一种很强大的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通过接触过程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他们认为,接触可以作为传统心理疾病问题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例如治疗焦虑和自卑以及严重抑郁等相关的疾病。藏族锅庄舞在治疗心理问题上主要是以身体为治疗载体,配合着思想和行为的调理,参与者围成一圈,以群体的力量缓解紧张情绪,通过人与人的身体接触将个人融入集体当中,从而获得群体归属感。在集体舞蹈中学会观察他人,配合完成藏族锅庄舞,不仅能够使参与者改变以往在社交场合中自我逃避和忽视他人的习惯,逐步控制调节自身的社交焦虑程度,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友爱,获得传统心理治疗无法提供的美好感受。
(三)以即兴发挥增强自我概念
藏族锅庄舞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更多是因为它是一种表达性艺术,它所注重的不是动作的规范化,而是重在即兴发挥,宣泄自我内心情感。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焦虑的信号说”中认为,焦虑产生的根源不是本我,而是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研究证明,提高自我信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症状。在舞蹈心理治疗中也强调身体以自然的方式去表达和交流,进而缓解社交压力。藏族锅庄舞可以帮助参与者学会运用自身的动作来传达信息,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缓和不良情绪,达到情绪净化的效果,进而清晰地表达出当前的态度与情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因此,在藏族锅庄舞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即兴发挥的方式来增强自我表现力与表现欲,就更有利于建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藏族鍋庄舞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显著,相较于动作幅度较小的广场舞,藏族锅庄舞中有大量的“跳跃”“踏步”“甩臂”“转圈”“拍手”等节奏性强并且幅度较大的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强度适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较低,通过这些动作可以让大学生在团体中得到情绪的释放。舞蹈过程中伴随着欢歌笑语,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大学生可以减少顾忌,用跳舞来宣泄自己焦虑的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藏族锅庄舞在团体心理治疗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与心理健康相结合,这样既要保留传统的民族舞蹈特色,又要融合文化内容在其中,进一步丰富藏族锅庄舞的表现形式。[6]
三、以水磨镇为例看藏族锅庄舞的应用问题及策略
心理疾病一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过于正式的心理治疗方式难以让在校大学生完全接受,而将藏族锅庄舞作为团体心理治疗的手段,虽然在形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例如个人由于对舞蹈团体的陌生感而产生抵触情绪,抑或是担心舞蹈能力不足而被人耻笑等诸多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近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是能够被有效解决的。[7]
以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的水磨镇为例,政府以及民众在重建过程中通过锅庄舞进行艺术实践,实现了因地震而产生断裂的地方文化、社会关系以及民众心理创伤的修复。水磨民众在学习锅庄舞期间,经历了从不理解、抵触,到现在全民参与的过程。这是由于水磨镇的领导以及社工们提前制订了带领水磨民众跳锅庄舞的计划,他们将活动分成了教学和展示两部分,并大力普及锅庄舞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将活动地点选择在了人流众多的广场,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学习。而舞蹈教学主要由搬迁至水磨镇的阿坝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带领,他们专业性强,身处灾后重地,也更能了解当地大学生在社交上产生的顾虑。同时,水磨镇政府面向全镇18个村举办的锅庄比赛也是民众开始接受并参与的重要原因。在地方文艺骨干和民众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民众逐渐由疏离的状态到融入社区,重建社交网络,最终构建了新的社区共同体。
从“共舞”到“共生”,水磨镇在加强民众的群体归属感、创造良好的舞蹈心理治疗氛围、提高民众自我表达意识以及社交文化的建构等方面,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实施团体心理治疗从而缓解社交焦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8]高校大学生虽不像水磨镇民众那样经历过地震带来的严重创伤,但大学是学校与社会的一个分界线,对人生有规划的大学生在大学时期会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所以面临飞速发展的社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针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问题,高校教师及领导可以采取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在校内安排藏族锅庄舞的艺术实践活动场地,普及锅庄舞相关知识,由舞蹈系学生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前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学校可以组织以游戏娱乐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可以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回忆儿童时期的美好时光,提高其参与度。同时,在有关藏族锅庄舞的团体比赛中,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增加参与者积极性。在教学资源较为充足的条件下,也可以设置相关课程,让藏族锅庄舞在大学生群体中真正起到缓解社交焦虑的作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 语
中国著名舞蹈家冯双白曾经提出“结合社会现状,舞蹈是否能够为社会、全人类提供一些帮助,也许舞蹈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舞蹈治疗既继承了释放自身压力,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以及发展的优点,又能够帮助现如今的大学生减轻由社交产生的焦虑情绪,温暖他们的心灵,促使其积极进行自我表达。因此,这种新型、健康的舞动心理疗法适合应用在中国普通大学生课堂。自古以来,民间舞蹈就是以“群”而“聚”的,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建构社会的基础,现实生活就是通过交往建构而成,艺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往模式。高校大学生正在从学校这个象牙塔过渡走向复杂的社会,对于社会交往较为渴望的他们,更迫切地希望能够摆脱社交焦虑,积极应对社会交往中的不同情境。而藏族锅庄舞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方式,适合于团体心理治疗,对于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有极大优势。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一些正在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放松与治疗,更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藏族锅庄舞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作用,使舞蹈心理治疗这一方式在现实社会中广泛推广。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阎博,樊富珉.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18:113-114.
[2] 莫尚洋.藏族锅庄舞的艺术特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刘娜.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个体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3):246-248.
[4] 冯建强,张冰松,许万林.藏族锅庄健身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125-128.
[5] 包蕊.舞动治疗对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1-62.
[6] 李萌,王琼瑶.民族舞蹈介入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研究——以藏族锅庄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124-126.
[7] 齐光辉.舞蹈治疗原理及其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08(7):12-17+4.
[8] 王文慧.从“共舞”到“共生”——“锅庄”对灾后民众的社区融入研究[J].百花,2020(1):49-54.
① 舞蹈心理治疗又称舞蹈/动作治疗(dance/movement therapy,简称DMT),是一种“运用舞蹈或动作过程,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