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海鱼:热工系统的“巾帼风采”

2022-05-30刘娜

科学导报 2022年60期
关键词:海鱼万用表热工

刘娜

盛夏酷暑、炎炎烈日,数九寒冬、冽冽寒风,四五十米的锅炉本体内,上百个仪表部位间,一个小小的身影一手拿着万用表、一手拿着测温枪,忙碌地攀爬穿梭其中,消除着热工系统的隐患故障,保障着锅炉设备的安全稳定。这一干就是25年。

原海鱼,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金驹煤电化公司王台热电分公司电气车间副主任,集团公司工会“原海鱼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晋城市总工会“原海鱼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25年的执着坚守,不仅为企业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绿色、环保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更在瓦斯发电这片热土上,耕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千锤百炼把平凡的技术执著精进

“我们检修要对设备了如指掌,很多时候要通过听、看迅速地发现问题,更要用好、用活手中的万用表。”这是原海鱼经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她坚持在每一次设备检修细心记录、每一台设备参数亲手检测,总结提炼出一套“望”、“闻”、“问”、“切”、“表”的原氏检查法,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行技术专家的肯定。

在原海鱼看来,她们好像是热工仪表的医生,而且还是专科医生,要随时保证热力设备健康运转。如果将这些设备的构成当作人体脉络的话,那她就是手持万用表听诊热力生产的医生。

“供热系统有上千个点位,不管是压力、温度、流量还是阀门控制及设备联锁,每一个点都要通过线缆进行传输控制,要保证准确无误不能出错。”对于工作,原海鱼用“追求极致”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在学习中成长、在工作中精进,千锤百炼方才成就了如今的“技术大拿”。

从初学乍练到炉火纯青,从业务小白到技术大拿,原海鱼不断在关键岗位磨练、在基层一线摔打,虽然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复杂环境更能考验人、锻炼人。多看、多听、多学、多练,才练就了处理疑难杂症的本领。

潜心笃行 把专业的根基扎稳扎实

“刚入厂那会儿还是挺激动的,工作起来也挺带劲,但是时间长了,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让我有点急躁心理。”原海鱼回忆刚工作的自己。

1997年江西煤校毕业后,她在金驹煤电化成庄热电做仪表检修工,这是她第一份工作。有时候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工作,干来干去都一个样,没什么难的。但是亲身经历的技术改造很快给她上了一课:“检修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自己所学专业技能远远不够用”。

1999年,成庄热电厂4台链条炉技术改造,要集中控制锅炉所有参数,对她和老师傅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从来没接触过。原海鱼深知技改迫在眉睫,决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便铆足了劲,准备啃一啃这块硬骨头,碰一碰这支硬钉子。

技改进入实质阶段,原海鱼却傻了眼:“什么是DCS控制系统,电脑没接触过,程序更不用说”。任务已经接下了,临阵脱逃是不可能,大家都不会,就边学边干。

通过这次技改“风波”,原海鱼撸起袖子、俯下身子、沉下心思,摒弃浮躁念头、专注热工专业、初心矢志不渝,在“吃劲”岗位上劳筋骨、苦心志,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健、更扎实。

传帮接带 把工匠的精神弘扬开来

“我们这十多人的团队,自成立以来确立了18项课题,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应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50余万元,大家都是全能型的‘多面手。”说起自己的团队,原海鱼感到十分骄傲。

2017年5月,金駒煤电化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创立了“原海鱼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汇集在一起。

原海鱼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师带徒”活动,定期开展相关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让具有较高岗位技能的工匠在安全生产中的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 ,放大工匠品牌效应,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弘扬开来。

“甘为人梯”是工匠精神最可贵的诠释。工作室成立以来,原海鱼注重“传帮带”,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年轻人。在言传身教、传授技术的同时,也把敢于吃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传承给年轻职工。

“只有让整个团队,尤其是年轻人更加优秀,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原海鱼真诚地说。

19岁到44岁,是女性最美的年华,原海鱼将25年的青春留在了车间、献给了岗位。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在日复一日的岗位上,初心不改、匠心如铸、一路芳华。

猜你喜欢

海鱼万用表热工
深海八眼怪物
Passage 3 Harvest from learning to repair cars
热工仪表自动化安装探讨的认识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鱼生活在水里会感到渴吗?
鱼生活在水里会感到渴吗?
海鱼的折法
MF14万用表在轨道电路测量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福禄克推出万用表升级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