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微课导学优化化学课堂

2022-05-30王一平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王一平

摘要:微课作为新课改与信息技术共同作用下的一个产物,因其具备应用灵活、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迅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常用手段,再加上引导性学习成为主流,这就出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导学优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导学;课堂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1-0100-03

微课指的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而出的一种情景化学习资源.导学则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课与导学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微课引导下高效学习知识,构建实效性课堂.

1课前借助微课导学优化化学课堂

1.1利用微课辅助预习,有效运用碎片时间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预习,围绕新课内容制作多个微课,要求学生利用课前的碎片化时间自主观看,让他们在微课引导下初步了解新知识.

例如,在进行“金属材料”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常见和常用的金属材料设计与制作一系列微视频,第一部分包括铁、铝、铜、镁等金属材料,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学生生活经验以及实物照片等多角度介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等重要的物理性质,把重点放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上面;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通过厨师炒菜加佐料作比喻引出合金的概念,着重介绍铝合金、铁合金等材料的性能、熔点、硬度和用途等,并利用实验视频介绍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讲解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第三部分列举一些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眼界的拓宽.之后,教师借助这些微课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前的碎片化时间自主观看,并调查一些金属材料及合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其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从物理性质上感受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区别、纯金属与合金的差异,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调查研究和比较学习,帮助他们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1.2运用微课温故知新,做好新旧知识衔接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微课为依托,把同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以问题、讨论、习题或精准阅读等形式制作成微课,当作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知识与复习旧知识的资源,以此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起来.

比如,在展开“原电池”教学时,鉴于课程标准对电极、电势等概念不作硬性要求,在理论方面控制知识的深度,因此,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得失、单线桥、双线桥、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制作成微课,并借助微课将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对原电池相关问题进行一些定性的介绍和分析,如:对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判断,设计原电池时对正、负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选择,以及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等.当制作好这些微课视频以后,教师要共享给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根据个人需求有选择性地自由观看,通过课前微课的铺垫,他们对原电池的原理、电路的形成,以及书写电极反应式等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使其在课前利用微课轻松的“温故”,便于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更好的“知新”.

2借助微课导学创设良好课堂情境

2.1巧妙应用微课导学,营造化学历史情境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微课导学营造化学历史情境,结合具体化学知识的发展史设计与制作微课,将这些化学史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不仅可进一步提升他们学习化学兴趣,还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以“原子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借助微课将科学家们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制成時间轴,简单介绍原子发展史:①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观点: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的微粒;原子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②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物质由原子组成,且原子为实心球体,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同种分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电子镶嵌其中并中和正电荷,使原子呈电中性,原子可以再分;④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并几乎集中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⑤1913年,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轨道上绕核作高速运动;⑥20世纪20年代,德国科学家海森堡提出电子云模型,运用电子云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帮助学生认识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

2.2合理采用微课导学,设置生活生产情境

化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教材中有不少生活化元素,生活中也有大量化学现象的存在,且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合理采用微课导学模式,借助微课视频设置生活、生产情境,带领学生观察化学现象,研究其中蕴含的化学本质,辅助他们理解知识,同时培养自身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

如在“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播放一个关于人类对铁的发现、冶炼和应用的微课,指出铁广泛运用至农业、工业、兵器和国防等行业,搭配相应的图片,并在微课中展示各种铁矿石的图片,搭配讲解:铁之所以被发现和冶炼历史较早,是因为地壳中铁元素含量丰富,也比较容易冶炼,自然界也存在铁单质,来自于太空的陨铁,地球上的铁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教师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强烈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使其了解新课主题,让他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接着,教师在微课中展示纯净的银白色的铁,以及表层覆盖有黑色四氧化三铁保护膜的铁,播放亚铁离子在血红蛋白中的存在和运输氧气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铁元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欲望.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氧气、氯气、硫,硫酸、盐酸、硝酸,以及硫酸铜的反应,微课中同步展示相应的实验视频,使其研究铁的化合价的变化,提升学习深度.

2.3通过微课灵活导学,营造问题探究情境高中化学教师可通过微课营造直观化的课堂情境,再由情境中引出问题,吸引学生主动的思考与探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在问题导向下探究化学的奥秘.

如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教师先明确指出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可逆反应与交流特点,讨论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使其知道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特点是正逆反应同时进行,不过可逆反应无法进行到底.接着,教师在微课中利用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据此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入蔗糖,当加入一定量后,凭大家的经验觉得会怎么样?学生回知道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掉,加到一定量后就不再溶解,追问:不溶解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呢?使其回忆溶解的原理,让他们在微课辅助下意识到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但是溶解并没有停止,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之后,教师讲述:这时蔗糖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利用播放播放高温下一氧化碳水进行可逆反应的视频,由学生分析和思考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引领他们借助微课资源继续研究.

3借助微课导学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3.1结合微课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高中化学教材中编排的实验大部分都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结论可靠,但是也有少部分实验不易操作,较为复杂或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微课导学的功效,将一些实验以视频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突破疑难点的障碍.

比如,在开展“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时,由于氯气有毒,本节课的实验以视频形式为主,教师可以将实验制成多个微课,课堂上,先在微课中播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与在英法联军作战中首次使用氯气攻击敌方的视频,引领学生结合视频尝试找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思考为什么现在禁止化学武器的使用,让他们认识到氯氣具有毒性.接着,教师在微课中展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出示硫和氧位于同一主族,提示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氧气的化学性质,预测氯气有怎样的化学性质,使其积极思考、讨论与回答,得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同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之后,教师播放氯气与金属铁、铜等金属发生反应的实验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物质的类比分析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与比较能力,随后教师在微课中播放氯气同非金属氢气、水的实验视频,使其注意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认识氯气,有利于他们突破知识难点.

3.2科学使用微课导学,助推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在实验环节同样要用到微课的导学作用,在微课中介绍一些实验操作规范、注意事项、装置设置和流程等,指导学生按照微课设计与操作实验,助推他们顺利完成实验.

例如,在实施“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化学基本操作,将过滤咖啡渣、过滤茶叶、捞饺子等操作制成微课,讨论固体与液体分离工具的特点及选择;将儋州古盐场晒盐和海南莺歌海盐场的原理制成微课,讨论蒸发的原理;把海水淡化、石油分馏的原理制成微课,讨论蒸馏的原理;把煲中药、泡茶、熬汤的过程制成微课,讨论萃取的原理.接着,教师在微课中呈现导学案,分析粗盐提纯的步骤,组织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完成明确步骤,以及溶解、过滤与蒸发的注意事项与操作方法,使其下讨论如何将粗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等杂质除去,得到干燥的食盐?结合微课课件,组织他们分组讨论、交流与小结.之后,教师在微课中播放溶解、过滤与蒸发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模仿微课设计与进行实验,使其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随后在微课中介绍应用化学沉淀法除去杂质离子的方式,让他们选择恰当的试剂亲自动手操作和完成实验,最终得出纯净的食盐.

参考文献:

[1]李中尧.高中化学“微课+导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4):98-99.

[2]叶雷春.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

[3]赵海,王旭.怎样将微课和导学案应用于高中化学翻转课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466(06):51-53.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