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建构的理念设计与实践路径
2022-05-30吴明红
吴明红
中山市龙山中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几年来,学校始秉承超越教育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厘清德育目标,优化德育方法,拓展德育路径。
一、深刻厘清学校德育目标
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龙山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提出“超越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厘清学校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及自立自强的素养和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具备积极的公民意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能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德育目标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解读与实践。德育目标的清晰定位,有利于学校在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厘清突破的方向。
二、深度优化学校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克服固有的“两张皮”现象,讲究方式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开展。
首先要牢牢把握好正确的导向,全面强化党组织对学校办学行为和实践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党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政策,不断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坚持在德育工作中做到遵循规律,努力做到学校德育工作能符合当下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常态化的德育活动、主题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化的德育平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在各学段的螺旋式上升,学生德育认知与行为实践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积极情感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逐渐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在魅力、外在引力和实际效力。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清晰认识到德育是系统工程,家庭和社区与学校协调一致是学校德育实效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积极通过相关机制建设、活动设计和评价平台的应用,既强化学校德育理念的输出与引导,又能协调好家庭、社区的积极参与,从而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立体网络,形成三方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三、深入拓展学校德育路径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必须立足实际,艺术设计实施路径,从而实现育人主体的全员、视角的全方位、时间的全过程。
1. 课程育人
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导向性作用,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建设与课堂教学的深化,将思政课程落到实处。
着重加强德育在学科课堂的融合渗透。通过对学科教师在理念和方法上双重引导,大力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切实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和高度融合。组织全体教师对自身负责和参与的学科在内容上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学科在学生道德培养上的侧重点和切入点,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强调对学生科学品质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语文、历史、英语等科目则侧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国际理解能力的培养。
2.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思想、理念、实践、经验和成果等不断累积沉淀后,升华而成的精神内核与气质要素。校园文化既可以是外化为具有学校独特个性的物化标识,也可以是内化于全体师生内心与气质的精神表征,但毫无疑问的是,带有“超越教育”独特底色与烙印的文化校园,为龙山中学品牌的重构与彰显既提供了切实的物质支撑,又给予了精神与内涵的熏陶。同样,建设超越学校文化,激励学生奋进超越,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
通过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凝练“超越教育”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的“三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比如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的设计和展示,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德育的载体与平台。
注重围绕学校的“超越教育”理念体系,以“讲好龙山故事、弘揚龙山精神、创造龙山梦想”为主要内容,通过班会、宣讲会、宣传栏等线下途径,结合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网络平台,共同拓展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方式,不断强化广大师生内在精神气质的引导与培养。
3. 活动育人
德育活动为学校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活动德育则为学校德育进行了多元形式的创新。为此,龙山中学通过精心设计,以各种价值导向正确、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大力开展常规性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意识与行为习惯,比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农活动、每月召开一次主题团会。通过常态化的德育规范养成,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身心健康、热爱劳动、懂得感恩等多种主题的教育。
精准设计主题化的德育活动。通过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比如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对应的主题教育,清明节尊重生命、祭奠英烈,端午节热爱祖国、为国拼搏,重阳节尊老敬贤,等等。对节日文化主题的发掘与教育,既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又提升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4. 管理育人
学校管理涉及学校办学行为的方方面面,也从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反映出学校德育的理念与追求,自然也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着大大小小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架起学校德育与管理的互通之桥,艺术地将学校德育和管理充分融合。
管理基于制度。没有系统、科学、全面的制度建设,管理就将因为基础的缺失而陷入紊乱、无序与失衡、无效。所以,我们应该既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明确要求,又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不断优化学校的制度建设。在不断优化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基础上,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从而在此基础上以制度与治理来实现全体师生价值认同与行为约束的各种规范。当这些规范在师生心中形成内在约束,外显为行为的规范,管理育人便已从纸上的制度成了师生言行的自律。
所有人都是育人的主体。一方面要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与引导,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尤其是学校行政领导,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都要积极争做“四有”好教师,都必须以规范的言行、良好的师德为学生做好道德示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掘学生当中的好人好事,通过朋辈道德榜样的树立与宣传,让学生明白高尚并不遥远,美好就在身边,从而增强道德榜样的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力。
学校德育建构的理念设计与实践路径,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抓手,它既要充分根植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学校校本实践的内在需要,又要深度对接学校个性化办学理念的教育主张,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