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教学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05-30林红
林红
在教育新形势下,学校有必要将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联结起来实施,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对自身进步的归属感,使之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正如技术能在很多领域实现大规模定制以满足众人的多样化需求,在线学习也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为学生采用不同途径迈向同一目标重构方式;另一方面,它能解放教师,使之成为学习的设计者、顾问、促进者、导师、评价者以及咨询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指引学生。
我校的线上教学创新和亮点异彩纷呈。我们先通过学科备课组长会议反馈、教师访谈、师生问卷形式,收集了各学科网络教学数据,包括学科或特色課程的教学设计亮点、课前自主学习资源的创新整合办法、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造设计、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办法、课上师生的创造性互动与反馈、学生的收获等各方面信息,形成充实的调查资料。再通过科研部门、学科组、部分卓越教师的阶段性总结,创立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三合一”混合式生本教学模式。
一、组织再造,深度的小组建设赋能网络课堂
(一)线上学生管理小组化
我校整体践行卡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借鉴组织行为学理论,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改进线下原有的小组管理方式,打造线上特色小组管理模式。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每个班划分为7个学生小组,每组7~8名学生,固定管理。结合线上学习的特点,班内各小组组建本组的微信群、QQ群、钉钉群,多群联动,无缝管理:用于学生线上不定时沟通交流、课中小组线上讨论和学生小组线上会议,同时监督和考核组员每天的学习情况,如组员在群中上传听课笔记图片、当日积分,接受组长和其他组员、教师的监督及考核。班内还组建了组长微信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可以在群内与组长交流各组的学习状态、问题、发展趋势,也可以上传下达相关消息和通知。
二是突破班级壁垒,年级创造性地组建了大组群,集合了年级所有班级的小组组长。该群主要用于大型活动、比赛方面的培训,同时还能让各班横向比较小组建设经验、互通有无,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三是增添与线上管理相适应的每日积分管理、每日小组会议总结、每日组员评价表。每日积分管理,即组内每日上传一次组员积分表到班级,积分表包含组员一天上课的听课、作业、考勤、笔记拍照检查等量化积分项目,每日上课结束后由组长整理汇总。每日小组会议总结固定在下午5点,时长20分钟,各小组在该时间段召开微信会议,总结当日听课、作业等学习情况,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组长形成会议记录。每日组员评价表为组员对当日学习情况进行文字描述自评,组长做总体文字评价。组员积分表、每日会议记录、每日组员评价表一同上传班级智慧课堂软件系统,形成电子档案。
四是首创周末小组活动制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周末线下学生小组活动变为线上活动,组内学生固定在每周日上午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召开周末小组活动会议。组长提前撰写会议议程并发到小组微信群,议程写明时间、地点、组织形式。会议议程包括“常规”与“特殊”两个部分,常规议程包括总结一周内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分析小组存在的问题、组内师徒结对互教本周学习上不懂的问题、组员提出各学科知识点问题互考对方、完成海报等学科活动等,特殊议程一般是完成一些紧急任务。会议发言、讨论、展讲等环节采用卡甘小组合作结构法提升效率。会议结束后,每位组员撰写本次周末活动的电子版小结,谈活动的收获与问题,组长撰写总体评价,并将整个小结与会议议程制成电子文档上传至班级组长群,形成电子档案上传至智慧课堂系统,供教师分析学情与问题,或其他小组交流参考。学校建设学生小组合作管理机制,不断创新、调整、匹配,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线上学生小组自组织管理闭环,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网络教学质量。
(二)线上教师团队式管理数据化
线上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的线下教学不同,多表现在数据特征上。教师团队式管理主要体现在授课、资源处理等集约化分工方面。教师管理数据化是指教师在直播互动教学平台上课后,导出班级学生听课人数、在线时长等数据反馈给班级和家长,形成监督、诊断;教师每日撰写上课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效果、思考改进措施,进行每日反思,并拟定听课表现优秀的学生名单,将小结和名单的电子版上传至学科教师备课群,再汇总到年级数据库,形成电子档案;教师要求学生上传每日听课笔记到学生小组群,组长进行评分,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听课习惯;教师通过钉钉软件布置作业,进行在线批改,选出优秀学生作业并在班级群展示,提供名单给科代表,科代表对当日作业进行打分,形成不同档次的积分管理;教师组织的课前测、课中测,课后单元测、年级月考等测试,均采用在线测试的形式,形成电子数据分析报告。以上各种数据均进行积分管理,形成班级学生上课的日积分、周积分、月积分,并与班级考核、学生德育考核挂钩,各年级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
二、全面创新,教与学多点发力
(一)教学方式契合网课特点
课前,教师通过直播软件将整合的学习资源发送给学生预习,注重资源深度整合,厘清微课、课件、课本、实验视频、课前测试题、自主学习任务单之间的纵横关系,凸显翻转课堂模式;课中,采用适合网络的基于小组合作、先学后教、学生展示分享、播放生动视频、启发连麦问答式等多种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提高线上课堂的有效性;课后,教师与对本课学习内容有疑惑的学生互动,突破时空限制,随时在线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看直播课的回放,延展学习时空,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特色网络课程应运而生
前期,学校线上教学主要以常规性国家课程为主,课程内容从线下搬到线上,缺乏新意,导致学生逐渐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扭转不利的网络学习态势,提升学生的兴趣,我校另辟蹊径,在充分利用前述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从学科单元章节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匹配本学科的特色课程,将生命教育、卫生教育融入其中,创造了一系列网络特色学科课程。例如,语文备课组利用主题协作式学习,结合辩论内容的课文,推出“超级辩手网络赛”;数学备课组依据项目式学习推出“趣味数学小主播之讲述数学家故事”,学生围绕课程制作完成微课作品;综合实践备课组推出“厨房时光”之私房菜和“纳里有魔法”之家庭收纳技巧。特色网课重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学习动力,效果显著。
三、优化评价,网络评价体系多元
评价理念立足多元化,评价体系迈向全面化。我校深入改革评价机制,将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网课期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评价主体从教师拓展为教师、学生及第三方,评价对象从学生个体拓展为教师、学生小组等。例如,学生评价老师时,学生在直播平台填写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问卷,并对各课程进行满意度打分,提出对课程的建议,评价各科课程。
评价内容从唯应试成绩走向“五育并举”。我校从德育、智育、美育,态度、毅力、创造力等多个维度改进评价,使学生评价走向科学化。例如,各年级每天要上传每个学生的听课、作业、考勤、在线时长等项目的量化积分,积分累积形成该生德育、智育等多方面的评价数据。
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升级为“四个结合”。例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等。评价还注重证据性提交,做到有据可依。高效、精简、反馈及时的评价闭环推动学生努力前进,监督和指引着学生自我约束,使其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四、线上线下结合,构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线下复课以后,我校结合线下教学情况,对网课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混合式教学的“一体两翼”实施路径:“一体”是混合式教学的主体,指创立了“三合一”混合式生本教学模式;“两翼”指以深度小组建设为基石的组织保障机制,以及具有深刻性、绿色生态特征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混合式教学图式的主体部分是“三合一”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实施环节。该教学模式是我校网课期间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三合一”指课前课中的翻转课堂模式、课中课后的卡甘“结构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陶行知“小先生制”三者的融合。那么,为什么要融合这三种模式呢?因为翻转课堂能够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小先生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其他学生讲课,符合“金字塔理论”,能够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总之,这三种模式均体现了新课标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变革了教与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心,符合素质教育精神。混合式教学主要指前述三者的全程混合使用、课中师生混合式講课、课中实验法、演示法、视频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理念指导下的混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原有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深刻的系统化知识,推动学生的思维由记忆、理解向高阶思维发展。这是我校基于网络教学的问题与经验迭代后的创新。该方法灵活多变,紧扣“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的生本教学核心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并努力提升课程趣味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混合式教学图式两翼中的“左翼”为小组合作机制。其中,卡甘“结构”指美国卡甘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200多种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策略,如“三步访谈法”“内外圈法”等,在网课教学的课前、课中均有多处应用。结构与结构往往形成结构群,共同作用于合作小组,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组建设包括合作技能培训、合作文化培养,成员分组、分工、重组等,使小组进行迭代式建设,形成较为成熟的内涵型合作小组,进而形成自组织合作小组,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混合式教学图示两翼中的“右翼”为绿色多元评价体系。我校在评价主体和对象方面,创造性地将评价对象从学生个体拓展为学生小组捆绑评价,对科任教师个体和班主任个体的评价也拓展为备课组、班级组捆绑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突破单一的、应试性的学科成绩评价,初步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五育并举”的多元内容评价维度,并尝试量化赋分,进行多元考量。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注重四个方面,即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结合、个性化评价与共性评价结合,提升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再好的教学模式,若没有正确的评价激励和目标导引,也难以发挥功效。因此,组织机制与评价体系须双管齐下,才能“两翼”齐飞,为主体部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混合式教学图式最下方为信息素养,“一体两翼”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以信息技术为基石,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多种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贯穿小组合作机制、多元评价体系和“三合一”教学模式中,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可以说,信息素养如同“阿基米德杠杆”,撬起了我校的特色混合式教学。
“一体两翼”混合式教学实施以后,师生在线下教与学中,充分保留了线上教学的信息技术与方法,如问卷星、一起作业软件、智慧课堂积分评价系统在继续使用,同时也深刻反思了各方存在的教育问题,更加灵活自觉地践行着“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融合”“创造”成为主题词,共生共长、教学相长生成新的教学景象。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下教育的困境被线上教育化解;而线上教育凸显的问题又正是线下教育的优势所在。基于调研的深度思考,学校团队认为,混合式教育将是未来学校教育的新常态:一是线上与线下教育时空、手段、资源的混合;二是素质教育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三是项目式学习、居家学习、生涯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四是课堂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混合;五是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的混合;六是师生角色的变换与混合。混合式教学方法多样共存,具有全面性;混合式教学形态变化多端,具有变通性;混合式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具有生长性。我校形成的“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让师生回归教育原点,实现绿色发展,浇灌生命成长,撑起生态教育的一片蓝天。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