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用性文体的价值探寻及教学重构
2022-05-30曹林芳
摘要 实用性文体是以真实需要为目的而写的文章,统编教材中实用性文体的写作旨在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关心社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任务情境的设计,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学生真实需求的满足。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实用性文体 价值探寻 教学重构
引用格式 曹林芳.小学实用性文体的价值探寻及教学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2(20):37-4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的总目标提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1]实用性文体是以真实需要为目的而写的文章,是写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要认识实用性文体的价值与功能,精心设计教学路径,重构课堂,指导学生把这类习作写好。
一、小学实用性文体的价值探寻
1.满足真实需求,成为一种生活能力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实用性文体可分为三類:应用文、议论性质的习作、偏客观的描写事物类习作[2]。纵观教材整体,三种实用类习作,低年级安排了2次,中年段安排了14次,高年段安排24次。从数量的递增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实用性文体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安排的位置来看,有的安排在单元习作中,有的安排在综合性学习单元、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还有些隐含在口语交际中。比如,五年级上册在不同位置共安排了8次实用类习作(见表1),关照整体,链接单元,从儿童生活和学习两个角度进行实用性文体的编排设计。教材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为生活的需要、学习交流的需要而写。
从各年级的内容安排来看,由强调格式规范的留言条、通知、寻物启事等简单应用文,到写倡议书、演讲稿、研究报告、活动策划书等,遵循儿童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的规律,进行分类、分层设计,由易到难,走向综合与应用,体现了为生活需要而写的价值。
2.提升言语表达,成为一种生活智慧
表达是习作教学的重点,而实用性文体能生长儿童的言语智慧、生活智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1)培养“用”的语言能力。不同实用性文体的表达要求各不相同:留言条、通知、寻物启事、研究报告、作品梗概、活动策划等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准确;演讲稿、海报、倡议书等语言表达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号召性;日记、书信、读后感等除了客观的描述,还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都指向信息传达、交际沟通、事务处理所需的“用”的语言能力[3]。同时,统编教材中每一种实用性文体,“用”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取决于阅读对象的认可度。如写一份竞选稿,就要考虑演讲的内容是否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写“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策划书,要看它的可行性,同学们是否可以实施,是否会有好的效果。
(2)培养富含思维的语言能力。《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统编教材中实用性文体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显著的价值,如实用文格式要规范、语言组织的逻辑要合理。实用文习作不是提笔就写,要先搜集资料,学生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筛选、分析,要围绕要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要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否深刻。如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并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关心社会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努力让实用文写作满足开放、多元的社会生活,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统编教材实用性文体编排的一种追求。统编教材编排的实用文涵盖了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文本学生可以看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实用文无处不在:校园的标语、商场的广告、喜宴的请柬……在统编教材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回忆录、科普小品文、游记等具有很强文学色彩的文本,这是“实用”和“文学”相融合的文本。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选编了3篇游记:《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的语言优美,采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独特的地域之美;《金字塔》旨在学习通过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三篇文章既是写实的,同时也有文学手法,兼具感性和理性之美。在当代,社会生活是多元的,文本也必然会随着不同的生活需求变得多种多样。由国外到国内,单元习作“中国的文化遗产”只有兼具文学性优美的表达才能对应开放、多元的社会生活的交际需求,才更具时代性,才更有利于高度开放的全球化的文化交流需求和国际理解[4]。
总之,指向生活的真实需要,让小学习作教学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话语方式、生长需要关注的基础上,是小学实用性文体的应然追求。
二、小学实用性文体写作的教学重构
1.指向应用价值,设计任务情境
指向生活需要的实用性文体强调学以致用,为生活、交际、应用而写,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的内驱力,并增强观察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敏感性。因此,实用文写作训练要注意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交际情境,在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积累经验。
指向需要的写作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任务,是带着学生研究任务,是和学生一起完成任务[5]。因此,指导研究具体的任务项目,比指导如何写作更加重要。具体的任务项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要求,而是一个语文学习的任务情境,甚至就是一个任务群。例如六年级上册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教师构建一个任务群(见表2)。完成一次这样的习作,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为生活而写作的成就感,体现写作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2.指向交际价值,转换不同角色
(1)明确作者自己的角色。指向需要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完成生活所必须的交际任务,是为满足一个明确的需要。比如妈妈要你写一个请假条,是为了告知班主任请假的相关事宜;整理一个毕业联欢会的活动策划,是为了让班级内每个人明确活动目的、地点、时间、分工,做好准备工作,让联欢会顺利开展。因此,实用性写作的教学,首先要认识到写作项目是为了满足谁,有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也就是明确作者的角色。只有进入角色,进行任务的研究和写作,写作才能达到目的。不同的任务,角色是不一样的,可以是策展人、广告人、倡议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写作任务中的主体角色,帮助学生转化角色意识。作者角色的转换带来写作思路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进入规定角色、进入特定情境是表达生活需要的基本策略,是完成实用性写作任务的前提。
(2)树立习作对象意识。指向需要的写作都有交际对象,要培养学生的对象意识。比如三年级下册实用性习作“国宝大熊猫”的要求是:通过查找资料介绍人见人爱的大熊猫。为了增强对象意识,习作导读部分增加了“许多小朋友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可能有些疑问要解决: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提示阅读的对象是儿童,内容是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补充提问的时候考虑对象意识。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查找资料之后,照搬内容,很多语言晦涩难懂,教师要指导学生转换语言表达角度,使阅读对象读明白,喜欢读,甚至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又如五年级上册实用性习作,通过查找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说明方法才能让阅读对象更容易了解事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对象意识,更容易达成写作目的。
基于交际写作,作者不仅仅是文章的表达者,而是一场信息交流的组织者;读者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与作者进行一场积极的对话,是文章意义的建构者、合作者。
3.指向表达价值,张扬写作个性
(1)激发思维碰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议论性质的实用类习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议论性质的习作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多以写理由的形式出现,可以看作是从小学习作到初中作文的过渡。例如二年级下册“写自己养小动物的理由”、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五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本书”、六年级上册“ 让生活更美好”等。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议论的性质十分浓厚。教师要通过简单的议论文性质的文章,培养学生甄别和选择事例的能力,学习归纳和演绎的写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习阐述不同的见解[6]。
(2)凸显融合性写作。指向需要的写作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是凭空撰写的,要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所需。还要侧重写研究报告、读书评论、调查报告游记等,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融合性文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指向。例如我们让学生写“妈妈的童年生活”,可以打破传统的记叙文形式,指导学生先拟好采访稿去采访妈妈,用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拟定不同的采訪稿,从不同的方面、从相互关联的地方提问。这样的写作过程,就不是简单的以回忆的方式完成的,产生的感受也比较丰富。又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必须先查阅资料,向当地民众访谈,才能提笔。 它是一种综合的学习实践活动,融合了思维、写作、人际关系协调、社会活动实践、口头表达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撰写的时候可以借鉴单元阅读教材中的表达方法,抓住习俗的重要特点写清楚。融合性写作,张扬儿童的写作个性是提升小学生素养的关键通道和桥梁。
4.指向目的达成,满足真实需要
指向需要的写作教学的评价以目的达成程度为评价作文的主要指标,即主要看写作意图能否很好地实现、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满足、阅读对象能否接受。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灵魂,“教学评一体化”是回应“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的一个举措,更是构建统编语文教材习作教学新样态的一种探索[7]。依据实用性写作中的角色意识和目的要求,为不同评价对象划分评价维度,制定指向明确的描述性量规要求,以评促学。
除了运用量规表规范、引领实用性写作,还可以根据评价的主题、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对象进行丰富多元的评价,这也是评价文章是否满足真实需要的有效评价路径。
小学实用性文体的价值巨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还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角色意识、交际意识、社会意识,写出有特点、有个性、充满智慧的实用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常志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实用类习作的编排与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2019(Z2):33-39.
[3] 徐红飞.统编教材实用文习作教学解读[J]. 小学教学设计,2021(16):41-42.
[4] 周一贯.“融合性文体”的存在逻辑与教学价值——统编教材另类文体的教学刍议[J]. 语文教学通讯,2021(30):8-11.
[5] 黄厚江.实用性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J]. 中学语文教学,2017(05):9-11.
[6] 杨文华.为生活交际而写作——小学高年级实用性作文心理机制和训练序列探索[J]. 语文建设,2020(16):21-24.
[7] 杨峰权.“教学评一体化”下习作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实施[J]. 教学与管理,2021(35):57-60.
*该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哲学理念下‘多向度习作指导策略研究”(C-c/2021/02/19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