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数字短片创作”课程发展与突破

2022-05-30程子原刘辉刘博明

美与时代·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

程子原 刘辉 刘博明

摘  要:“数字短片创作”课程是数字艺术视觉这个新兴专业的必修课,其培养方向是针对新媒体平台的从业人员和自媒体创业人群。移动互联网平台中的公众号、微博等,多以动态图、短视频、图片及文字传播为主,时长多为30秒至3分钟。现如今,短视频的创作已逐渐成为主流传播方式之一。

关键词:数字视觉;数字短片创作; 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创作课程优化研究与实践”(JG202056)青年访问学者进修期间阶段性研究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竖屏时代教学微视频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GJB1320291)研究成果。

我校数字视觉设计作为一流专业,是针对互联网时代培养自媒体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其中,数字短片创作课程,是在融合诸多专业课程、建立在项目基础之上的综合性课程,是这个新兴专业中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融合了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实践型课程,在互联网时代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学生在短片创作的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拍摄、剪辑、后期、特效、片头片尾设计、字幕、声音等整个流程,完全独立创作和设计,所创造的短片作品,發布于各个新媒体平台上,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本文结合“数字短片创作”这门课程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考试评定等的设置上加以讨论,结合时代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对数字视觉专业的建设目标及原则、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验室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建设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媒体特征

对于学生的就业前景,我国更多的是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工作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工作的途径也在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特长,兼职或创业,从而形成了自媒体行业的“校园派”,即从大学生的视角拍摄的短片作品。大学生自媒体群体,一方面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对自媒体行业感兴趣的同学。我们这里谈到的是从事数字视觉专业学生所拍摄和制作的短片。

这类大学生自媒体人具有以下特征。

(一)在日渐成熟的自媒体行业,专业学生虽然经受了很多技能及实践的练习,但是想要快速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模式,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自媒体大学生初出茅庐,想要迅速占领一席之地,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成熟行业里,想要加入自己的元素和风格,还是需要时间来鉴定的。

(二)自媒体是一个发展迅速、千变万化的行业,会随着社会新闻及热点随时变化,行业及舆论的导向性也比较明显。因此,要想持久而稳定地迈向行业尖端并占领自己的一席地位,实属不易。对于创业者来讲,更是一个需要勇气来挑战的行业。

(三)因为自媒体的门槛较低以及网络的普及性等特点,许多专业外人士和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纷纷加入其中,那么在鱼目混杂的圈子中,竞争就会异常地激烈。对于学生而言,既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懂得如何运作和经营,熟悉行业模式和套路,知道观众关注的点,并融合自己的风格和方式,才能让受众既能接受又能够得到相应的积极反馈。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数字短片创作”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将工科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既要有专业的数字技术,又要求对艺术的品味与素养。我校是工科院校,本门课程隶属于艺术与设计学院名下的数字视觉专业,学生招考时要通过艺术大类考试,因此,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本课程的专业由来,为原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合并而成,倾向于现代媒体的视觉整合设计方向。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提升学生的时代敏锐度,又要确保学生拥有数字视觉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

本课程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能够熟练地进行数字设计相关的软件操作,能够设计和生成公众号、小程序、APP以及网页的开发和维护,能够掌握短视频整体设计流程,在视听语言、拍摄、布景、声音、剪辑、特效、动画制作、建模等方面都应有一定的涉猎,这样,方能独立完成完整的短视频制作。在数字短片拍摄方面,应能够熟悉基本的拍摄设备,熟悉各个类型短视频拍摄的要领和特点,熟练运用照相机、DV及其周边辅助器材等进行拍摄。该课程还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并重的培养策略。

从自媒体特点而言,本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社会敏感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的群体生活、实时新闻,关注社会焦点、环境问题等,并进行思考和调研。日常的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专业课程并且精通相关的专业技巧,在学习中要有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毕业时更要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作品,若此,题材和内容才能有深度和意义。

三、加大实训室、工作室建设力度

本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动手实践能力是要求很高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企结合项目来进行。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建立特色的实验室、实训室、工作室。例如影视后期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虚拟现实与智能多媒体实验平台等。不同实验室、实训室要能够满足不同课程的实践和实习环节的需求。工作室的建立是依托专业课程、校企结合项目而建设的。数字短片创作课程所用到的实训室和工作室可以是多个,依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运用到摄影与摄像实训室、影视后期实训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还可以依托教师与企业的项目,以工作室为出发点,承接学校或企业项目来进行实训练习。

(一)摄影与摄像综合性实训室

摄影与摄像综合实训室主要是承担前期拍摄、摄像、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课的实训任务,基本与影视前期拍摄相关的专业性课程都可以在这一实验室中得到满足。并且这一实验室的开设也可以满足学院其它专业学生的相关课程需求,做到一室多用。

(二)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

该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拍摄短片以后的视频校验、视频后期剪辑、特效等的需求,以及数字视频的刻录等要求。短片拍摄期间,需要校验视频、格式的转换等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和配置较高的电脑及软件,一般学生普遍用的笔记本是满足不了制作需求的,因此,需要强大的台式电脑来进行短片的后期处理。实验室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而且对于学生参赛、双创项目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将是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声音与音效实训室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对于声音方面的录制具有较高要求,声音和音效也是衡量一个短片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专业的收音、后期配音、特效音的编辑工作,都需要强大而专业的音频设备。该实验室的建立可满足数字视觉、动画等专业多门课程进行实训操作。

(四)虚拟现实与智能多媒体实验平台

在该实验室中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多媒体游戏开发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任务。该实验室除了可以满足上课的需求外,还可以进行各种科研任务,例如VR拍摄和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等。

本门课程所需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影棚等,也可以提供给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进行交叉性的跨学科研究,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浪费。专业的设备有助于學生制作出精良的短片作品。

四、培养新时代具有正确价值观的积极青年

(一)从兴趣入手,以学生为主导

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器,更是事业的内在动力,对所从事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在人生之路上增加了甜味剂。如何能够使学生拍出有深度、有内涵的好作品,这就需要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入手。

以往的实践课程,都是教师给定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拍摄。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会出现学生对该主题不感兴趣,消极、被动完成课题任务的情况。二是教师给定的主题往往过于严肃和深入,远离学生的生活圈子。学生因为年龄、生长环境和经验等问题,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生活范围狭小,通常涉猎不到社会问题,因此,对于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理解不够深入,甚至觉得晦涩难懂,不理解其中的涵义。三是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成长环境和背景不尽相同,很难达成思想观念的统一性。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教师在评定作品时,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同一主题作品也很难显示出学生的潜力和真实的水平。

在实践课程中,我们将小组作业改为个人作业,教师给出多个方向供学生选择,题目自拟,角度自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相对的主动权,但是,因为限定了范围,所以教师可以绝对地把握住方向。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教师能够宏观掌握方向,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有助于教师给予其正确引导。二是对于学生而言,自己可以主动思考,真正做到从自身情况出发,将自己的经历、感想、阅历、见识,形成自己独有的想法,并将其通过作品展示出来。三是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调研,深入自己的研究领域,通过搜索社会走访、论文和书籍的阅读,全面解读该主题的全貌,从而找到契合点深入创作之中。最后,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点,充分调度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形成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从兴趣出发带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路线,有利于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全面了解自己,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融入课程思政,建立学生正确三观

数字短片创作课程,应在理论课程讲解中,融入思政课程的案例,加入思政元素。如建党百年的微纪录片、红色主题的历史资料、城市变迁的宣传片、时代楷模的专题片、节能环保的公益广告、中华传统美德的数字广告等。将其引入课程,目的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其自食其力的使命感,增加其勇于步入社会以及用自己所学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的责任感。思政理念贯穿课程中,引导学生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将他们的所学和能力奉献给祖国,要发出美好声音,弘扬正能量。本门课程作为大四上学期的专业课,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为学生做好即将参加工作的思想准备。因此课程设置的环境,应尽量跟社会接轨,在案例选择中也应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多方位接触社会,增强使命感。

五、紧跟市场步伐推进课程与就业接轨

(一)校企融合、引入项目的实训模式

本门课程共48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28学时,一周的实习。从学时分配上来看,28学时的实践课程和实习周,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而授课主要以概述和引导为主。实践课程中,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拍摄短片的题目和内容,从调研开始,深入了解主题,找到切入点和合适的短片风格,撰写分镜头脚本,再开展拍摄,最后是声音的植入以及后期的制作。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根据课题、双创项目、企业给定项目自主选择,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从社会和市场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跳出自身视角,立足于社会,关注市场,以期为学生走出校门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从企业和市场的反馈以及受众的评论中,让学生认清自己,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查缺补漏,明确方向,有效衔接未来岗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

(二)培养竖屏时代审美取向

如今媒介的发展,自媒体正在从横屏时代演变为竖屏的传播方式。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竖屏思维,在短片的构图、色彩、声音等方面,全面融入竖屏审美传达方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迎合受众的需求。在新的格式框架下,要分析竖屏短视频独特的拍摄手法及后期设计,追寻竖屏拍摄的技法,探索竖屏视觉美学特色与设计策略,让学生创作出更加符合竖屏格式的镜头美学作品。

六、教材的选择

对于目前市面上的本门课程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以国外翻译的书籍为主,翻译之后的中文版本教材再出版发行,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国外撰写的教材,往往根据本国国情出发,在拍摄题材上还是风格界定上都与国内有着一定差异。因次,国外教材无论在撰写年代上,还是在案例选择上,都不适用于我国短片创作课程的教材。

在教材的资源与参考书的选择方面,本门课程是一项交叉性学科,涉及到技术、艺术、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传播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单纯的选择拍攝类或者视频剪辑类教材具有片面性。建议我院数字视觉专业本门课程的参考书或者教材,采取教师自主编写的形式,可以借鉴市面上诸多学科的书籍,也可以参考网络课程的案例、培训教材等。

(三)因为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科的交叉性,我们可以建立学院的书籍库,以方便本院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借阅书籍。相同书籍可以是多本,以达到资源优化。众所周知,艺术设计类的书籍往往篇幅过长,价格较高,且时效性短,更新换代较快,对于学生而言购买过于昂贵的教材是不划算的。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不是照本宣科地灌输,因此,教材的订购和选择,一定要适用于我院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教师在书籍的选择上也要慎重。

七、结语

“数字短片创作”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数字视觉专业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数字视觉应用人才。因此,我们既要对本课程的体系进行改革,建设和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符合时代需求的实训室和工作室,编写适合本门课程的教材,努力为我院培养出优秀的数字视觉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爱国、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愿意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传播正能量的数字视觉自媒体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雪彤,罗军.短片摄制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内容探索[J].艺术品鉴,2018年(5):280-281.

[2]赵毅.高校校园短片制作探微[J].新闻世界,2014(9):237-238.

[3]南喜明,等.大学生短片创作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8):66-67.

[4]尹贵.论“数字短片联合创作”课程教学模式[J].大众文艺,2012(16):282.

[5]肖红宇.数字化时代的校园影视短片创作刍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9)2104-2105.

[6]吴迎君.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10).

[7]宋卓桐.新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文化产业,2021(2):158-159.

作者简介:

程子原,硕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青年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数字短片创作。

刘辉,硕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刘博明,硕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人才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打造高校“双引擎”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
实践知识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以植物线虫学课程为例浅谈农业高校农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