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美学研究

2022-05-30钟慧

美与时代·上 2022年7期

摘  要:鹤湖新居是深圳客家围屋的经典之作,是客家文化背景下特殊的人文遗产。从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的起源,并从自然和谐、建筑形式、装饰艺术、人文传承四个方面进行美学解析,对其保护性的开发传承提出可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美学研究

“客家”一词是由中原传统文化演变而来,在其不断向南迁徙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种新文化体系。“围屋”顾名思义,围起来的屋子,是客家先民为了抵御外敌聚族而居的智慧结晶,是客家文化与历史相融合的建筑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鹤湖新居为罗氏一族所建,防御体系强大,功能布局合理,是深圳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保存相对完好,承载和记录了特殊的历史与文化。为弘扬客家围屋文化及客家人文精神,对其进行美学研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简介

鹤湖新居现位于深圳龙岗区南联街道罗瑞合北街1号,开基定址的是罗氏先祖罗瑞凤。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居住人数曾高达千人,民间戏称其为深圳客家围屋“第一豪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时40多年,至道光年间才初具规模。深圳东部客家先民大多来源于赣南、闽西两地,在清代乾隆年间人口数量达到顶峰。鹤湖新居集闽、赣、粤三地客家围屋之大成,是深圳地区客家围屋的典范之作,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一间围屋就像一座巨大的堡垒。在客家人聚居的深圳龙岗,鹤湖新居是现存客家围屋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现改建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建筑时间长、规模宏大,承载着客家人从中原到珠三角地区迁徙的印记,是客家先民开辟深圳东部地区的历史证明,对研究深圳客家围屋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

二、美学解析

(一)自然和谐之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注重自然和谐之美,是我国历代民居都遵循的法则。深圳客家先民有着强烈的天人合一观念,相信道法自然之说。道法自然首先体现在选址上,自然环境对客家围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讲究靠山面水,极力营造自然之美的良好氛围。客家围屋大多依据自然环境美而建,尊崇道法自然。靠山,背靠山脉利用地势落差,有助于通风排水;近水,不仅方便取水日常生活所用,还可以防范火灾,也是道法自然的重要体现。

鹤湖新居罗氏先祖因看中此地近水,并有瑞鹤停留水池之上,故取名为鹤湖新居。在鹤湖新居的正门前有一处禾坪和月池,禾坪用于晾晒、乘凉和其他集聚活动。月池也叫风水塘,形状为半月形,源于“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蕴含更多道法自然的理念,月池设计成半月形,可用来蓄水、防火、养鱼等。水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又视为财,门前有水蕴聚财之意。

鹤湖新居外围后方设有小花洲,种有许多树木绿植,树下铺有青石板,平时可供人穿行纳凉,曲径通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营建鹤湖新居的建筑材料,全部就地取材,土取自围屋附近的山丘,石材则来源于当地溪流中的鹅卵石,围屋色彩也融于自然。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美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二)建筑形式之美——中轴对称有序

鶴湖新居整体借鉴故宫皇城建筑风格的中轴对称形式,建筑风格以中原民居的厅堂府第式为主,融入城堡、山寨等防御性建筑的特点。围屋外墙体坚厚高大,四角设有碉楼军事防卫。鹤湖新居讲究建筑的整体性和主次关系的平衡,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着浓厚的传统民居色彩。

鹤湖新居形制为中轴对称,府第式较为常见的三堂两横。分内外两围结合在一起:内围是规整的正方形,四四方方;外围呈梯形,前宽后略窄,形制独特。围屋内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以及生活水井等生活设施,可以保证住户安全有序的生活。按中原传统礼制,以宗族地位或长幼顺序,居住于不同等级的厅堂。位高年长者,居中心位,上堂为最高的祖堂,一般供奉本族先辈灵位,地位至高无上,平时多用于祭祀。客家人有崇宗敬祖的世俗观念,每年在重大节日都会祭拜先祖,以求族中平安顺遂,同时也能增强家族精神凝聚力。中堂为接待外客和举行婚庆的重要场所,建筑形式最为宏伟壮观,高梁立柱,气势恢宏。鹤湖新居中堂正挂有奠基之祖罗氏前辈罗瑞凤的画像,世人称为小九公。画像下方有一张长条案,条案前面有一张八仙桌,八仙桌左右两侧各放一张扶手椅,这是客家围屋中最常见的中堂布置。而下堂一般又称为门厅,即祠堂大门所在,下堂门具有遮挡视线和丰富建筑层次空间的作用,同时也有阻挡家财外露之意。鹤湖新居功能分区明确,建筑规模宏大,中轴对称有序,可见当年龙岗罗氏家族繁华盛极一时,也充分证明了建造者的匠心巧思,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观。

(三)装饰艺术之美——木石雕刻集粹

鹤湖新居主人在装饰艺术上,奉其毕生之财,极尽工艺之精美。木雕艺术一般装饰在围屋内部的房梁、立柱、门窗等处,且装饰图案都具有非常美好的象征意义。木雕装饰内容以历史传说、花草动物、几何纹样为主,如祥龙、瑞凤、狮子、麒麟等,都反映出围屋主人对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期盼。鹤湖新居中堂隔扇门设计以木雕技艺镂空雕刻,及花卉、祥兽和卷云为题材装饰,匠心巧思、独具特色。比较出彩的木雕艺术体现在罗秋航故居的家具上,因罗秋航为罗姓子弟中的佼佼者,他的故居更加精致独特。在罗秋航故居的卧室中,一张鎏金雕花大床,精细地雕刻着瑞鹤和葡萄的图案,意为松鹤延年、多子多福。书房的书架上则刻有蛟龙吐水的图案,栩栩如生,意为升迁,有鸿鹄之志。鹤湖新居在木雕艺术上设计内容贴合生活,巧妙地表达围屋主人希冀。

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有用贝壳打磨成云母片代替窗纸制成窗屏的工艺。在鹤湖新居围屋内围中,有一组保存非常完好的海镜窗。海镜窗又名蠡壳窗,因采用海底贝类的壳,故得此名。这组精致的海镜窗位于明间隔扇门上部,满堂四扇。木质菱形隔扇框内镶嵌着薄薄的蠡壳磨片,状如鱼鳞在陈旧的木窗框中熠熠生辉。海镜窗材质稳定,坚固耐用,既不怕水,又可挡风遮阳,具有透光不透亮的特点,对室内的一切家具陈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晒伤褪色。云母片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精细打磨才能使用,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精美异常。海镜窗体现了罗氏一族在当地经济实力颇丰,可以获得如此珍贵之物装饰所居。鹤湖新居客家人既保留了汉族传统,又吸收东南沿海地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地方特色。

石雕主要体现在大厅的柱础上,柱础造型有覆盆型、鼓型、花草型及莲花宝座型。深圳地区春夏多雨湿热,石雕柱础可以有效防潮,避免立柱遭受湿气的侵蚀,造型美观,又兼具实用性。形式多变且不拘一格,寄托围屋主人对后世子孙的美好祝福。

(四)人文传承之美——中原文化流脉

客家围屋传承中原汉民族历史渊源,承载艺术文化美感。鹤湖新居历经百年风雨,淀积客家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和变革。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兼备,阅尽客家沧桑变迁。美学内涵悠远深厚,对现今美育文化工作依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传承中原文化。客家围屋的围式造型来源于魏晋时期的围堡式建筑,多用于抵御外敌的侵扰。围屋内部中轴对称布局,体现中原传统民居的特点。深圳客家至今仍保留门榜和楹联等习俗,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门榜相当于一本微型族谱,是客家人传承中原文化的产物。鹤湖新居厅堂大门上方的匾额书写着“大夫第”三字,当年御赐给罗氏第三代罗兆雄,表明其地位尊荣盛极一时。牌楼书“聚族於斯”四字,体现其追根溯源,一路南下筚路蓝缕的艰辛,字虽少却内涵深远,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历史信息,对我们研究客家美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其次,儒家礼仪文化。儒家文化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各民族受儒家文化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客家先民为抵御战乱,大多聚族而居,增强家族凝聚力。鹤湖新居是集家、祠、堡为一体的防御式建筑,围屋中心有一个祠堂。每年在特定时期祭祖敬宗,重视礼义廉耻,延续儒家文化传统。鹤湖新居望楼内设学堂诒燕学校,供子弟读书,以保证其明理出仕,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深圳客家人素有儒家重教崇文的传统,注重耕读传家,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书香文化氛围。

最后,道家风水文化。风水文化最早来源于《周易》,奠定中国传统民居的美学标准。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鹤湖新居从最初的选址到落成,仪式繁琐且非常讲究,充满了道家风水信仰。例如围屋禾坪前的月池和后方的小花洲,也是依照道家风水理论——有水聚财,荫庇子孙。

三、保护与开发传承

深圳是一线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代的摩天大楼“遍地开花”,随处都是改造新建的大厦,具有文化底蕴的客家围屋年久失修,并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以鹤湖新居为代表的一系列客家围屋是客家美学的艺术载体,作为艺术工作者,必须呼吁社会各界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开发。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申遗工作。与政府公益频道合作,加大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并熟悉客家文化。开展深圳各区的围屋普查,进行有质量的专项分级,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对围屋进行修葺和完善。同时,建设围屋博物馆、开办客家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推动围屋宣传及申遗工作的进程。

其次,修旧如旧,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全力动员客家本土居民打造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节,塑造客家围屋文化特色旅游产业链。合理布局围屋旅游资源,突出客家文化特色,有收益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做好市场调查,多领域渠道招商引资,活化客家围屋艺术,与客家当地人一起合作发展客家文化特色旅游。

最后,文化传承,客家美学进课堂。客家文化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其艺术源流古老而深远。客家美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客家围屋因少有人知曉而籍籍无名,通过客家美学进课堂,吸取民间美术的“养料”,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知客家文化、品客家美学、传客家精神,以发展性多样化的方式传承并发扬客家美学。为客家美学的传承种下希望的种子。

四、结语

深圳地区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是客家民间美术中重要的艺术载体,传承着客家先民多元的文化理念,保留着东南沿海的客家地域特色,同时具有建筑学、美术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艺术研究价值[1]。客家围屋鹤湖新居在像一本书,鲜活地记录了客家先民由中原地区南迁入粤的历程,是中原地区汉民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印记,传承了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多元的文化内涵。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的起源,并从自然和谐、建筑形式、装饰艺术和人文传承四个方面进行美学研究,最后对其保护性的开发传承提出可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是多种艺术美的集合体。鹤湖新居的艺术美学表现形式丰富,大致可分为自然和谐之美、建筑形式之美、装饰艺术之美、人文传承之美四个方面,其中美学研究对应的艺术美寓意是天人道法合一,中轴对称有序,木石雕刻集萃和中原文化流脉。深圳地区客家围屋鹤湖新居艺术美表现形式体现了对汉文化的传承性,寓意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和驱邪禳灾等,是民间美术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第二,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是多样艺术风格的代表。深圳地区客家围屋鹤湖新居艺术风格主要由广府艺术、潮汕艺术、客家艺术结合而成,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广府艺术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且受海洋的影响,以顺风顺水等大吉词语为主,艺术风格古朴淡雅、淳朴自然。潮汕艺术以黑漆鎏金为主,显得辉煌大气,客家围屋一般在重要居所中使用该艺术表现风格。客家艺术主体为汉族传统,兼容其他文化艺术,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艺术。客家围屋鹤湖新居装饰主体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在古朴淡雅,丰富的色彩中散发出多样化的艺术气息。

第三,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是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美学研究的文化内涵有:传承汉族艰苦朴素的中原文化传统,注重耕读传家、“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理念。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是客家民间美术的艺术载体,是多元文化的综合体,传达了深圳客家人的审美意趣、文化理念以及生活追求。

本文从自然和谐、建筑形式、装饰艺术和人文传承四个方面对深圳地区客家围屋鹤湖新居进行美学解析,最后对其保护性的开发传承提出可实施的策略和建议。鹤湖新居整座客家围屋是一件珍贵的艺术作品,蕴含着深圳客家当地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表达了鹤湖新居先民的审美意趣以及生活希冀[2]。在客家民间美术的基础上,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挖掘深圳地区客家民围屋美学的深层内涵,并对其进行系统性整理,为今后客家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闫俊文,刘庭风.多维视角下的赣南客家围屋美学内涵研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8):137-140.

[2]郭粼,曾国光.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初探[J].大众文艺,2009(24):111.

作者简介:钟慧,硕士,深圳横岗中心学校一级美术教师。研究方向: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