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高中数学课堂

2022-05-30苏杰锋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驱力氛围认知

苏杰锋

[摘  要] 数学学习内驱力不仅能够驱使和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 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策略,即营造和谐环境,激活课堂氛围;准确把握起点,激活学生认知;充分挖掘资源,活跃学生思维.

[关键词] 内驱力;氛围;认知;思维;高中数学

数学学习内驱力主要包括数学学习自觉性和对数学的认识兴趣,其不仅能够驱使和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还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实效. 然而,高中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严谨性,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这就造成高中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困难,客观上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普遍较低.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形成足够的内驱力,是高中数学教学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策略,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营造和谐环境,激活课堂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言:“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并且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只有主动卸下心理上的包袱,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潜能,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这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驱力至关重要[1].

比如,在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内容时,由于涉及大量的概念、性质和定理,如果教师简单要求学生重复记忆这些概念和定理,这样的教学缺乏新意,也不会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可以用一个小游戏切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 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中的4个图形(如图1所示),你能够根据图形说出相应的定理吗?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说得更快、更准确.

高中生具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将抽象乏味的数学定理融入紧张激烈的小组竞赛当中,通过你追我赶,大胆发言,一节枯燥的复习课变得有声有色起来,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与发挥.

[?]准确把握起点,激活学生认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道:“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和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枝芽上“滋生”出来的,旧知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现实起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并非一张由教师任意泼墨的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的学情,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认知困惑点和思维生长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2].

比如,讲到等差数列时,如何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这一概念是本节课的关键. 尽管学生在学习初始很难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定义等差数列,但是学生对于数列中各个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 因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入手,设计如下四组数据:①0,5,10,15,20;②35,43,51,59,67;③19,16.5,14,11.5, 9,6.5;④21172,21244, 21316,21388,21460.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据,从中提炼出这些数列的共同点,学生在经历自主推导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数学语言严谨表达等差数列的概念. 即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教学中,教师精准把握学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知识体系.

[?]充分挖掘资源,活跃学生思维

1. 引用数学史料

数学史不仅记录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而且记载着人类探究数学的艰难历程,教师将其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使之成为重要的学习素材,教学时引用数学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理性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当数学文化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教学才会更加接地气,学生才会通过文化层面更加理解数学,热爱数学[3].

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引入了《张丘建算经》中的“分钱问题”,题目意思为:把钱分给若干人,第一个人给3钱,第二个人给4钱,第三个人给5钱,以此类推,每个人比前一人多给1钱,问总共有多少钱?教师引导学生以此导入等差数列的前n項和概念,使得导入过程流畅自然,充满着文化气息.

教学中,教师以《张丘建算经》作为背景,通过数学史料渗透数学文化,为数学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彰显了数学学科的文化气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 巧用数学工具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指的就是工具. 所谓数学工具,主要指的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流畅地展开思考而提供的各种直观或物化的学具、表格、图形等. 人类社会从远古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数学工具对于数学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巧妙地运用数学工具,能够让抽象和隐性的知识显性化,能够让数学思维可视化.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点拨和引导,那么学生难以形成深刻印象,往往似懂非懂. 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借助数学工具,让学生看一看、做一做,那么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讲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图片: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按如图2所示的方式放置,就能够判断横梁是否水平,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随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谓是水到渠成.

教学中,教师结合现实生活经验,借助数学工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了学生不断探索与追求的心理倾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善用生活经验

赞科夫曾经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学生的天地就开阔了.”数学生活化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对生活现象和事物共性的符号化提炼,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其生活原型和表象.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情境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现实原形和应用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将生活经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素材,以原形的直观生动性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不但能够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浓浓的“生活味”,而且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有效开展数学思考,实现生活原型对知识理解和构建的催化功能.

比如,讲到“集合”概念中的包含关系时,教师可以借助班级里的学生建立模型.

师:你们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

生1:我们都是高中生.

生2: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

师:那班里这列同学有哪些共同点呢?

生3:他们坐在同一列.

师:为什么这列同学的共同点比全部同学的共同点多呢?

生4:因为他们是班级同学的一小部分.

师:这就说明这列同学是被包含在全班同学中的. 是这样吗?

生:是!

教师趁势引出“集合包含”的概念.

教學中,教师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概念,从而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仅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还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实效.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每位一线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等激发内驱力,从而激活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力. 高中数学文化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1(27):28-29.

[2]  辛淑媛,黄瑞.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21(14):23-24.

[3]  唐洁琼. 立足学生把握起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的价值分析[J]. 数学教学通讯,2018(30):63-64.

猜你喜欢

内驱力氛围认知
培养内驱力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