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发布高考改革方案 实行“3+1+2”模式(等三篇)

2022-05-30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普通高中县域

6月27日,云南省举行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解读发布会。云南将从2022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新高考”实行“3+1+2”模式,不分文理科。

“3+1+2”新高考模式中,“3”是語文、数学、外语,“1”是物理和历史中选1门,“2”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任选2门。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各科满分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考生选择1门,成绩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思想政治、化学、地理、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考生选择2门,成绩按照等级转换分计入高考成绩。

从2025年起,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即高考录取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区分本、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考生总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院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此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也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25年起,每年春季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社会同等学力人员,全省统一组织开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未参加分类考试以及未被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参加6月举行的统一高考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分类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为各类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方式,引导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摘自《云南日报》)

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域高中

抢挖优秀校长和老师

在近期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县域高中作为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是县里连接城乡教育的枢纽,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又牵引着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办好县域高中,对于引导和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吕玉刚表示,目前县中数量占了全国普通高中总量的一半以上,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这块如果发展不好,很难谈让我们整个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所以必须把县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而整体提升我国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对县域高中的发展提升,重点抓什么,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吕玉刚表示,重点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快发展提升:

“首先,加强招生统筹管理。”要强化省级招生工作统筹,落实地市招生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坚决遏制县中优质生源过度流失,坚决遏制一些学校跨区域特别是跨市域、跨县域争抢生源的问题。

“第二,健全教师补充机制。”一方面,按照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编制标准及时补充教师,满足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特别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另一方面,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域高中抢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过度流失。

“第三,积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国家将继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项目,重点支持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同时也推动各省(区、市)指导市县一校一案、一校一策,制定本地县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补齐我们一些县中存在的办学条件短板,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县中办学条件。

“第四,加大县域高中对口帮扶力度。”国家将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建立国家示范、地方为主的县中托管帮扶体系。从今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将启动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前期我们已经把对口帮扶关系建立起来了,共有48所部属高校,主要是有附属高中的高校,积极支持这项工作,面向中西部地区托管帮扶115所县中。这个暑假期间,有关部属高校将与有关县中完成托管帮扶协议签订,9月1日开学以后正式启动实施。”

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将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加强条件支持保障,开展优质示范高中带动帮扶,加快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摘自新华网)

“体育课不被占”已入法 学生的锻炼权需保障

新修订的体育法近日颁布,其中,确保体育课不被占、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等条款,充分体现了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国家意志。

青少年的健康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体育课被占用,“体育老师生病了”,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不仅让孩子们失去了锻炼权,也让“小眼镜”“小胖墩”日益增多,孩子们不同程度存在健康隐患。

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年下降的困境,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但部分学校仍执行不到位,加之体育师资不足,担心学生运动伤害等因素,使得体育课内容保守、学生兴趣不浓,“应试体育课”“不出汗体育课”成为日常。

新修订的体育法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这些修订,不仅体现了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国家决心,也意味着孩子们享受体育课、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护。

一直以来,体育课不受重视,孩子锻炼时间不足,根源都在畸形、功利的教育观上。想正本清源,需改变“用分数给孩子贴标签”的心态,让全社会对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有更深认同。同时,体育老师也需认真研究刚出台的新课标,上好体育课,教会孩子一两项运动技能,让他们真正融入、沉浸到运动中,享受体育乐趣,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需要警惕的是,孩子的锻炼权在现实中仍可能被侵犯,为此,相关部门需强化监督、投诉、举报机制,以确保“体育课不被占、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成为所有学校常态。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保障学生的锻炼权,不仅考验着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也考验着家长和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恒心,更考验着整个社会持之以恒、重视体育的决心。(摘自新华网)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普通高中县域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