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笃学不倦,谱写医学青春
2022-05-30杨柳
杨柳
日前,一份包含33门医学课程内容的学霸笔记在网络走红,它是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汪洋同学所写;(图1)他笃学不倦,初心不变,“逆袭”成长,如愿进入医学殿堂;其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曾获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中,获得了3项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是同学们眼里的“汪牛”学长。(图2)
“95后”汪洋从小动手能力很强,热衷探索新奇的事物。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第一次产生了学医的想法。
高考填报志愿时,汪洋一心想读临床医学,但却阴差阳错未能如愿进入医学专业。入学之后,汪洋对医学梦想的追求越发强烈,主动联系同学和老师去医学院旁听课程,学习过程中,他对医学院各门课程深感兴趣,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决心。最终,汪洋通过不懈努力转专业进入了他翘首以盼的医学殿堂。
进入医学专业后,汪洋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临床场景、纪录片、影视、实验室都是他的学习之地,这拓宽了汪洋的视野和格局。在医学院,汪洋保持着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逐一做好分析并整理成电子文档。
勤劳的汪洋每天坚持早早起床,上课时十分专注,思维紧跟老师讲述的内容,遇到任何疑问会直接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及时解决。也正是因为这样,汪洋的学习成绩获得了长足进步。
他一边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一边开拓自己的科创思维和科研能力。从第一次接触临床病人开始,汪洋便思考做些什么能更好地帮助到病人。大二时,他被附属肺科医院的陈昶教授团队的研究吸引,当即主动联系老师,参与到团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面对临床问题,在课题组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在老师和师兄的悉心指导下,汪洋积极参与课题组相关研究以及学术成果的转化。
每当在科研上碰到问题时,汪洋会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再细致查阅相关文献,在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后,就和师兄师姐交流讨论。感到压力大时,汪洋就通过跑步来缓解放松自己,让自己每天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
刚转专业时,汪洋的成绩还处在班级中游,但到2018—2019学年第一个学期时他拿到了5.0的满绩点高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直名列前茅。他还将自己深入浅出的知识点分析,整理出覆盖了33门医学课程的详细笔记,并将其毫无保留地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就这样,该笔记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共享的一本学习“秘籍”。文档笔记思路清晰明了,思维导图知识缜密,同学们个个敬佩汪洋的学习方法。(图3)
2018年暑假,汪洋参加了在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开展的卓越医学生职涯发展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结束后,他加入了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昶教授的团队,并成功运用断层三维重建和3D打印技术,参与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肺部穿刺导航模板。该导航模板有望可以辅助医生快速精准地完成肺部穿刺操作,减轻病人的痛苦。
2021年6月起,汪洋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习,从患者收治入院到询问患者病情,再到帮助患者拆线换药,每一步汪洋都十分积极主动地对待,得到了带教老师和患者们的认可。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有梦想就要奋力去追求。年轻的汪洋已顺利保送直博,继续谱写医学青春。未来,他将继续聚焦肺癌精准诊疗,坚持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争做一名脚踏实地的中国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