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程与文化融合扬文化、育人才
2022-05-30张建华
张建华
随着素质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此举有助于学生继承中华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培养文化素养、提高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國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价值。与此同时,历史教材本身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进行学科教育策略调整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并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引导初中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成长目标。
彰显历史学科优势 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初中历史学科中蕴含着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因为枯燥的讲解方法,对历史文化知识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对正处于重要成长时期的学生进行人格修养、道德品质及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多重培养。在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这一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理论家等名家的思想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者动漫作品,使他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百家争鸣”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隐藏的内涵。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需要学习和遵守的道德规范,对人们形成约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思想作为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道德标准,以此来约束自身行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又能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产生全新的理解。
结合显性教育素材 深入探究传统文化
历史课本中的显性教育素材对教师来说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来源,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应用这类教育素材能让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更加积极的影响,借助显性教育素材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使学生获得智慧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启迪。
例如:在学习“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代科技和古代科技进行对比,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内容的输出。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古代四大发明,学生对此会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现代、古代科技文明发展变革的看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历史课本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引导学生观看古代科技文明纪录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发展文明以及深厚底蕴进行交流,进而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此外,在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时,教师除了对该书的地位以及医圣张仲景的相关故事进行讲解,还需适当对内容进行拓展,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文化进行适当讲解,结合现代西医进行对比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国传统中医。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为其日后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做铺垫。
挖掘教材隐性内容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积极应用新奇方式,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适度的拓展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并且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吸收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的熟悉,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学习“岳飞抗金”这段历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文素养和优良道德品质,并且增强其内在的历史责任感。除了对这段历史内容本身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还可以对岳飞部将蒋都督曾经驻扎过的领地被命名为“蒋垛”这一历史小常识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教师需要着重讲解岳飞及其部下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在隐性教育内容的影响下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初中历史教材蕴含着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历史教学教育中。既要挖掘历史教材教学的内涵,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思维,使其在理解历史内容、了解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句容市下蜀中学)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