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初中历史课堂设计与实践

2022-05-30戴柠莞

客联 2022年7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历史教学

戴柠莞

摘 要:随着当下教育对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要求的提高,教学法革新的需求也迫在眉睫。长久以来,历史课堂多以讲授法、材料分析法等传统教学法为主,近年来逐渐出现情境教学法和历史剧表演等比较热门的新式教学法选择,本文欲以情境教学法和历史剧教学法为参考,在此基础上探寻初中阶段沉浸式历史课堂实现的可能,这就是沉浸式教学法这一概念的提出。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法;历史教学;角色扮演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提升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是强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课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育者们开始在课堂内引入许多新式的教学手段,其中就有沉浸式教学法与“模拟游戏与角色扮演”法。

兴趣对于学习的正向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当下的共识。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对知识点的课程标准要求多停留在认识、理解这一比较浅显的层次,不可否认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是可以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但这样的课堂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需求。不应忽略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且具有强烈的课堂参与欲望,但同时,多数初中学生缺乏自觉执行和自主追求长远目标的能力,结合这两方面特征再来对传统课堂进行反思,历史课堂教学改进可以有以下思路:在达成同样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更大限度地让学生“进入”课堂,利用其思维活跃的特性增加其课堂参与度,以“兴趣”代替“任务”,增强学生自觉执行的主动性。或者再进一步,这样的改进不仅达成且超越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参与中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探求理解的过程中将思考的能力内化为历史理解的能力,在“沉浸”中强化对时空观念的把握,由此落实历史教学核心素养要求。那么,如何将“沉浸”的概念与现实课堂结合融洽,笔者在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梳理。

一、沉浸式教学法的概念厘清

“沉浸式體验”的概念近年来在我国多个领域出现,例如沉浸式话剧、沉浸式游戏等,而这一看似新颖的概念其实在教育领域出现并不晚,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就在法语教学中最早提出了沉浸式教学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的摸索被称为圣·兰伯特英法双语教育实验。自这一教学方法出现后,许多教育从业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细分为单项沉浸、双向沉浸和结构性沉浸几个分支,“给说主流语言的学生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机会”被称为单项沉浸,[1] “招收两种语言的学生,英语母语者和少数族裔语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他们在一起学习对方的语言,用对方的语言学习课程”被称为双向沉浸,[2]这也是目前在双语教育领域的热门研究。还有一种就是结构性沉浸,即“以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利用第二语言讲授学校开设的几门学科”。[3]总的来说,沉浸式教学多用于语言教学领域,在《外语教学法流派理论与实践》中更是直接将其定义为:“用学习者非母语的语言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4]但是,教学方法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狭窄领域的应用,回到《外语教学法流派理论与实践》对沉浸式这一概念的解读中有这样一句话:“语言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教学的媒介”,[5]同理,沉浸式教学法不仅是语言教学的媒介,更可以在广泛的学科教学中成为有效的助力。如果说语言环境的营造是沉浸式语言教学的关键,那么历史情境的营造便是沉浸式历史教学的实现方式。所以,当沉浸式教学从语言教学领域“解放”出来,我们就看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更多实践可能。

二、沉浸式历史课堂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教育都在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增加参与性,相对于历史剧排演这一类短期沉浸式课堂来说,完全沉浸式课堂更能体现沉浸式教学师生互动性强、学生主体性突出的优势特点,并且学生不止在短暂的几分钟表演中得到展示,而是以历史参与者的身份贯穿整堂课,让课堂的完整性更高,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可发挥的空间。

作为一名历史参与者,学生以全新的身份和视角去“进入”一段历史,这就不再是简单的认知范畴的学习,而是拥有情感色彩和理解共情的体验。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抛弃”了各自的身份,站在平等对话的历史空间中表达自我、叙述历史,有利于营造出民主而开放的课堂氛围,而这样的氛围能够在整堂课里贯穿始终,这就是完全沉浸式课堂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

完全沉浸式课堂的人物角色设定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在短期沉浸式课堂里,教师多作为旁观者和“幕后人”存在,教师需要让位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展示空间和主体地位凸显,但是,在完全沉浸式课堂中,想要实现“完全沉浸”的设定,那么教师就不能缺席课堂,他必须要参与课堂,对课堂起到把控和走向的引导作用,推进师生互动的发生,所以教师要么成为“历史参与者”之一而存在,要么作为解说人一类角色存在,总之不能“袖手旁观”。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需要明晰自己的身份设计,如果教师也是“历史参与者”之一,那么在这段历史中自己的角色将会做出哪些具体反应,又要如何以这个身份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环节的转变;如果教师只是流程的推动者,那么要用怎样的语言去营造出沉浸式的课堂才能不显得自己的突兀和“出戏”。教师对自己在这两个方向上的不同定位都将决定整堂课不同的风格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但也能让课堂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三、结语

在沉浸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因为角色扮演所带来的平等性和趣味性,师生互动更加融洽,互动所带来的学生专注性和课堂活跃性都得到极大提高,这是教学法改变所带来的极大的益处。而对教师来说,设计一节沉浸式教学课堂的挑战性是大大高于传统课堂的,它需要教师对整节课的重新编排以及大量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6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61

[2]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6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61

[3] 黎平海.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暨南大学金融专业课程外语教学为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9

[4] 张萍,张君.外语教学法流派理论与实践[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149

[5] 张萍,张君.外语教学法流派理论与实践[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149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历史教学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