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的“内容为王”

2022-05-30周静

新闻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闻策划内容为王创新

【摘 要】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载,迅速消耗受众阅读的时间、精力,人们更乐于接受短、平、快的阅读。相较之下,动辄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电视新闻专题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并留住受众,其关键就在于坚持“内容为王”。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吸引受众的根本,谁的内容优质,谁就握有王牌。本文从电视新闻专题的内涵、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内容为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内容为王;新闻策划;创新

在信息便捷化、快捷化的时代,受众虽然更喜欢看快手、抖音一类的短视频,但这并不意味着受众审美水平降低。电视专题片因其重在深度报道,具有理性思辨色彩,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多视角、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化报道形式,更易留住受众,使其产生深层次共鸣。这足以证明“内容为王”的影响力和价值所在。因此,电视新闻专题只有坚持做价值的传播者,坚持“内容为王”才是王道。

一、电视新闻专题“内容为王”的特点

(一)寻找好选题

一部电视新闻专题成功与否,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选题。那么,什么是好选题?又该如何甄别?好的新闻选题必须是对社会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真实新闻事件,且具有时效性、典型性、贴近性等特点。从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的获奖作品中可以发现,获得特别奖的作品《同心战“疫”》是以抗疫为主题;获得一等奖的电视新闻专题共5部,其中的3部《金银潭实拍80天》《生命缘·永生》《雄关》都是以抗疫为主题;另外2部《闽宁纪事》《百亿大和解》分别以扶贫和司法调解为主题。这些获奖作品都是多视角聚焦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成就,深情讴歌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社会反响热烈。因此,好的选题一定是紧扣时代主题,且选题重大、立意高远。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所有新闻媒体都在抢占新闻高地,只有推陈出新,做足、做活、做新本土新闻,彰显区域化特色,才能避免陷入同质化的窠臼。以廣西为例,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讲话一周年、“4·21”讲话五周年,广西各媒体秉持着敏锐的新闻嗅觉,以此为主题,深挖相关新闻素材。同时还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主题进行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广西本土的特色新闻素材,找准切入点,只要用心,一定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新闻作品。

(二)做好新闻策划

好的作品一定是经过团队“头脑风暴”,让思维在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结出的智慧结晶。“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新闻策划诞生的过程。新闻策划不是一两个点子,而是许多个点的集合。它就像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智慧线,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以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的作品《“时代楷模”黄文秀: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为例,2019年6月16日晚至17日凌晨,百色市凌云县山洪暴发,公路被冲毁,多人伤亡失联。18日早上,广西广播电视台立即派出记者赶赴现场报道灾情。当晚记者回传消息:广西优秀选调生、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事故中遇难。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之年,而黄文秀倒在扶贫一线的事迹感天动地。广西广播电视台立即组成报道组,全程跟踪拍摄事件进展,拿到了鲜活的新闻素材,挖掘整理了50多个故事片段,并最终形成电视新闻专题《“时代楷模”黄文秀: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正是有了前期的精心策划,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并最终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因此,只有做好新闻策划,才能出精品。

二、电视新闻专题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电视新闻专题综合运用电视表现手段,深度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全面或独特视角的新闻报道。它具有真实性、新闻性、深度性、思辨性等特征,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许凭空捏造、弄虚作假。

电视新闻专题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一)解说词运用不准确

解说词是电视新闻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介绍、叙述画面无法表达的内容。用词精准,不仅能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画面语言所表达的主题,还会引人入胜。但很多专题片的解说词要么写成工作总结,缺少美感;要么解说词与画面重复,显得累赘。

(二)拍摄手法单一,构图没有美感

这与摄像记者的敬业精神、钻研精神有关,很多摄像拍摄时,没有大局意识,只想尽快完成既定任务,多为应付差事,拍到就行,而不是选择多角度、分镜头拍摄,压根不去钻研拍摄手法和技巧,不考虑编导意图和后期制作需求。

(三)画面剪辑凌乱,无效剪辑多

很多画面只是简单堆砌在一起,仅仅为了铺满声音线,毫无剪辑技巧。如果采用有效剪辑技术,使多种镜头巧妙合理组合,画面呈现效果就会更加饱满。

(四)配音不动情

通常情况下,配音人员没有直接参与稿件创作,对内容没有产生共情,也没有充分理解编导意图,就仓促进行配音,大多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念一遍,结果只能拉低专题片的水准。

(五)音乐运用不恰当

电视是一种声画艺术,音乐的运用要根据稿件主题和画面的需要,而不能依个人爱好,随意选择一段音乐。若整个节目的基调比较沉重,就不能配上很欢快的音乐。配乐要与画面有效结合,可以起到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受众也更易产生共鸣,激发联想,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电视新闻专题的提升路径

(一)拍摄手法要多元

现在很多专题片拍摄手法过于单一,这源于摄像记者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头脑里没有精品意识,惯用拍短消息的手法进行专题片的拍摄,根本无法拍出质感。专题片的拍摄手法一定要多元。比如,南宁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电视专题片《邕江》的拍摄手法堪称典范,它不仅仅有大众熟知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还有航拍、微距拍摄、水下拍摄、高速拍摄、延时拍摄等一系列拍摄手法,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立体展现南宁的自然美、生态美、城市美。因此,《邕江》一经推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解说词要精准

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线,它把一个个杂乱的画面有序串接,构成了一部优秀的电视作品。解说词不是对画面的重复解说,它一定是补充说明画面无法表达,而观众又需要了解的信息。精准的解说词可以起到渲染气氛、揭示主题、阐明意义的作用。如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特别奖的《同心战“疫”》,其开篇(总序)特别引人入胜,解说词仅仅207个字,却生动表达了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激励下,形成的弥足珍贵的抗疫精神,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力量。

(三)配音要共情

电视是声画艺术,除了画面,声音的塑造也极为重要。对专题片而言,与主题契合的配音可以更好地发挥传播作用。如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的获奖作品《百亿大和解》里面的女声配音沉稳大气、节奏分明,真正做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节目讲述的是山东滨州西王集团陷入百亿元债务危机,企业面临生死考验,一旦破产,1.6万名职工、800多名村民的生计将成难题。同时,上下游产业链上10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也会受到严重冲击。从这段配音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配音中传递出的沉重感。为了拯救这个资产500亿元的企业,邹平市市长胡云江带队同各方周旋,经过147天的努力,通过司法和解的途径,化解了债务危机,西王集团重获新生。司法和解成功,从配音中感受到努力终有回报的那种欣慰。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配音,反观南宁广播电视台的同类题材的新闻专题《司法助力 “涅槃重生”》里面的配音就有些欠缺。节目讲述了广西一家企业濒临破产,最后通过司法拍卖,化解危机,重获新生的故事。本来是一个稍显沉重的主题,但配音却是快节奏,没有轻重缓急,连珠炮似的,听了之后有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因此,配音员在开口前,一定要理解并吃透所配稿件要表达的主题,要感同身受,配出的稿件才能共情、动情,才能成就一部好作品。

(四)音乐运用要恰当

音乐作为一种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号,它能达到电视画面无法表达的感情深度与广度。音乐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以起到深刻揭示事物或人物内在品格、烘托气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丰富作品的感染力。音乐的选择一定要与主题相契合,不要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调,要注意把控节奏,使其与画面内容相辅相成。为了使音乐与主题达到高度融合,有些甚至创作主題曲。如广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赵琳就为新闻专题《“时代楷模”黄文秀: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创作了主题曲《最温暖的坚定》,配在专题片的结尾部分,渲染了气氛,使得黄文秀懂感恩、爱家乡、爱人民,无私奉献的青年“第一书记”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因此,在专题片创作中,音乐运用的精妙,与画面完美结合后,可达到一种新的艺术效果,使全片添色增辉,从而满足受众对电视艺术审美的需求。

(五)后期剪辑要有艺术

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画面语言,依靠镜头和镜头间的有机组接来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因此,后期剪辑是一项重要的创作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掌握着新闻专题片的创作命脉,是整个节目的艺术效果被展现出来的关键。这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艺术的想象力及组织材料、开拓主题的能力,还要熟悉电视画面语言及蒙太奇的运用等相关技术技巧。在开始剪辑前,后期编辑人员一定要充分理解编导创作意图,并在剪辑时,适当留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在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非常便捷化,很可能因为画面一秒的吸引力不够,直接就被切换了。因此,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片头画面的剪辑一定要优中选优。片头既是全片重点,也是编辑难点,如何选择好编辑点,使画面呈现最优表现力,是编好全片的关键。如以抗疫为主题的《同心战“疫”》片头画面张力十足,编辑把航拍、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快闪、慢镜头等多元拍摄的61个画面用蒙太奇手法剪辑成1分30秒的片头,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使时空达到高度组合,全景式记录了中国人民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展现了中国人民从磨难中奋起的坚韧不拔,让人产生共情,迫切想看下去。因此,好的后期剪辑,会使画面呈现效果更加丰满,增强专题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包装手法要创新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的审美也在不断革新,“素面朝天”或“略施粉黛”的电视专题已难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故步自封的结果只能是无人问津。这就要求后期包装人员在进行专题片包装时,一定要胆大心细,充分利用声音、特技、字幕、色调等多种手段创新包装手法,提升受众观看的视觉效果。尤其是片头和片尾,制作精良可以增强整个片子的美感。一个精彩的开头,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让受众欲罢不能,迫切地想了解故事后续发展情况。如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的《闽宁纪事》,其片头在包装手法上做得相当精妙,很抓人眼球。节目一开篇,移动的三维地图就冲进了观众的视野,几秒之后画面迅速推进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闽宁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交代了故事发生地。镜头虚虚实实,却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违和感。整个片头时长仅仅1分钟,却生动形象地交代了现代化的闽南镇是如何从无到有,崛起于荒漠之中,吸引受众去观看闽宁这座生态移民小镇是如何摆脱贫困之路。2021年2月3日晚上,《闽宁纪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当天播出时段福建省网收视率高达7.01%,位居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是日常平均收视的15倍。因此,要想制作一部精良的专题片,必须创新包装手法,以凸显专题片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作是一项集合多方创意与智慧的工作。这就要求编导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捕捉到好选题,做好新闻策划,做到心中有数,采访才能有的放矢;摄像记者要有精品意识,拍摄手法要多元;配音人员要共情,做到解说准确、动情;剪辑人员要精心创作,使声画有效结合;包装手法要创新,使专题片立体呈现。因此,只有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制作出权威、专业、深度、多元的电视新闻专题,使其永葆生命力。潮

参考文献

[1]中国记协网.同心战“疫”[EB/OL].[2020-10-14]. http://www.zgjx.cn/2021-10/29/c_1310278369.htm.

[2]程辉.浅谈目前电视专题片创作中存在的问题[J].西部论丛,2017(7).

[3]中国记协网.“时代楷模”黄文秀 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EB/OL].[2020-10-14].http://www.zgjx.cn/2020-10/14/c_139436684.htm.

[4]中国记协网.百亿大和解[EB/OL].[2020-10-14].http://www.zgjx.cn/2021-10/25/c_1310257071_2.htm.

[5]中国记协网.闽宁纪事[EB/OL].[2020-10-25].http://www.zgjx.cn/2021-10/25/c_1310257069.htm.

(责任编辑:黄康温)

作者简介   周静,南宁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编辑

猜你喜欢

新闻策划内容为王创新
县级台如何做好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让新闻报道深一度
广播融合发展中的取胜之道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