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开发与实践探究
2022-05-30连珂
连珂
摘 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事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更是在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实际上说明一段时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小学段的学生课业负担非常繁重,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这里面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测评技术层面的原因,文章仅就如何进行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开发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学业质量;学科核心素养;新学业
一、要重视小学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开发
小学阶段的学业质量测评(较小规模的测验不算)一般是以学期为单位的,长期以来,这种测评命题质量不高,过多关注知识点考查和技能掌握情况,这种测评思想向下传导,造成小学生平时过重的作业负担,直接表现是作业量大、重复性高。所以,提高命题质量,增强试题的导向性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意义重大。把题目命制好,不是简单地编情境,改数字,这里面首先是要有一个测评框架的设计。在中学,测评之前,一般要进行双(多)向细目表的设计,但在小学阶段,大多数教师认识不到,也没有掌握这个专项技术。而当前已是一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时代,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思想也要随着改变、升级,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课程思想,都要重视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开发。
二、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要素
(一)背景信息
背景信息主要说明测评范围、题型设计及期望。
1. 知識分布。知识分布要对应知识领域或者模块,一般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或者专家经验确定。
2. 测试分数与教材单元对应。学期的测试要考虑这个学期学习单元的量与分数是否匹配,防止出现某个单元学习耗时很长,可反映在试卷上分数却很少的情况,避免命题基于经验判断。
3. 题型比例。根据测试目的、性质,确定当前测试采用的题型,采用大板块划分,要能测评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一般相对固定,但也不反对在专项测评中增加新的题型。
4. 难度系数。依据测试目的、学情,主动设计,难度要合理,要和测试目的保持一致。
5. 预估水平。预估水平体现了命题质量,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6. 其他信息。凡是命题者还想表达的测试内容,对测试有一定约束力,或者对测试有帮助的信息,而又没有约定俗成的项目,都可以搜集并写出来。比如测试时间、试卷长度、答题时间等。时间一般是测试“净时间”,不考虑学生的检验时间,试卷长度无形中限定了试卷阅读量,答题时间把命题者拉进测试之中,从另一个角度保障试卷容量的科学性。
(二)双向细目表中的要素
1. 考查内容。考查内容要体现范围广、知识点小,至少要列表到单元。不便写明知识点的,提炼出学科核心内容更好。
2. 认知维度。对于小学阶段的测试,认知维度的划分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划分比较合适。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层级的划分很细腻,若命题者是多人,一定要在命题前先会商层级,取得一致意见。较小规模的测试,在认知维度的划分上一般不用划分到六个层级,四个层级就可以,把高阶思维压缩一下,比如记忆、理解、应用、掌握,这四个层级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地采用布鲁姆认知维度的划分了,而是基于教师理解和学生掌握情况的划分,但具有很好的实效。现实的情况是,小学教师很多都不掌握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他(她)的命题是完全基于个人经验的,所以才会有“一会(儿)就出一套题”情况的出现,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命题,造成课堂教学、作业布置都是基于经验,这也说明技术的重要性。
3. 约束性和导向性。2017年高中新课标已经颁布,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明确,虽然没有明确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但在现行课标中、平时教材培训中及教师个人对学科教学的把握上还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的,所以,在双向细目表中明确素养指向对试题命制增加约束性,对平时课堂教学有强烈的导向性。
4. 思维水平标定。传统的双向细目表注重考查知识的认知发展,缺失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考查。在新的测评框架中补上思维水平的划分,一是有利于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检查命题知识认知维度发展是否存在一致性,两者是否能相互印证,解决试题难度忽高忽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标定思维发展水平能促进日常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当前,比较成熟的学习质量评价理论当属SOLO分类理论,SOLO把学习者认知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把SOLO层次放到测评框架之中可以从思维操作层面检查知识点认知分布的合理性。
5. 说明类信息。说明类信息主要包括命题材料来源、难度预估及分数统计等。这类信息呈现得越多,就越能促进题目的原创性,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地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状况,提高试卷质量,实现测试意图。
三、新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实践
郑州市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于2019年元月、2020年元月、2021年元月连续三年对全市小学进行学业质量监测,采用抽测(锚题)形式,部分学校、部分学生参加,测评框架采用上述框架结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测评框架实例
2020年1月,郑州市对10个区48所学校27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数学五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表1分别为试卷结构及双向细目表(局部)。
(二)测评框架的运用
2019年11月统一了测评框架,依据测评框架命制试题。以第六(6)为例,命题前对这道锚题要求如下:
我们应把命制新的学业质量测评框架的思路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把测评框架中使用的技术应用到平时作业的设计,让从作业布置中就体现理念、体现技术,摆脱作业布置的随意性、重复性,切实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
新的学业质量测评框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以知识、技能为体现的关键能力,对学生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也有一定的涉及,但程度显然不够,所以大型的学业质量测评一般还包括问卷调查,因为通过问卷才能探寻学生认知、思维及能力发展背后的心理因素,这就不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了。
参考文献:
[1] 安德森,等.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 皮连生,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彼格斯,科利斯. 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 高凌飚,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