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能力

2022-05-30陈蓓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标准英语教学

【摘 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指导方案》围绕理解和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的五个“问题链”,回应教师关切和疑惑,为实现中职英语教学基础性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方案。指导方案一是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解读课标的逻辑联系、“内容六要素”和4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精准理解课标;二是在研制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巧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方面,为教师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南;三是明确示范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标杆”。

【关键词】课程标准;指导方案;英语教学;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2-0034-06

202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一线实践层面,中职英语教师需要在把握上位理念、宏观体系基础上理解《课标》文本内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较好地贯彻落实《课标》,需要解决在执行《课标》时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因而在《课标》与教学实践之间需要搭建一座桥梁,这就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掌握《课标》、应用《课标》。

一、《指导方案》之“为什么”

为全面了解各职业学校的学标和用标情况以及学校英语课程的实施现状,江苏省英语教学指导方案研制组对全省13个设区市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教师代表访谈,关注5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学习、理解、接受、落实课标情况;教师执行课标过程中的困惑、反馈、建议;新课标实施对现有教学的影响及改变;新课标指导下,英语教材内容如何调整及改善;配合新课标,改进英语教学最大的障碍与困难。结果显示:课程目标上,教师认同《课标》核心素养,但如何落地实施,需要具体且明确的指导;课程内容上,鉴于课时有限,《课标》3个模块教学内容难以完全实现,未能很好地体现英语人文性特征;教学方法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未能很好地理解《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对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评价上,教师认同《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评价,但如何结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反向设计,指导教学实施,需要实践层面的指导。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研制组开展多轮线上、线下研讨,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制定《指导方案》,回应一线教师在落实《课标》中的困惑,指导英语教师在贯彻落实《课标》要求下,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全面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指导方案》之“是什么”

《指导方案》是英语教师贯彻《课标》的行动指南,是《课标》与实践教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指导方案》的有效应用既能解决英语教师在执行《课标》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又能达成教育行政愿望,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指导方案》从宏观层面解读《课标》要义

《指导方案》从英语课程的本质、英语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发展英语学科素养的有效抓手、测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具体路径5个方面阐释《课标》要义,指出:“育人”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本质,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科教育中的具体化,“课程内容六要素”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学业质量水平是測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成就标准和表现标准,教学要求与评价建议是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具体路径。

(二)《指导方案》从中观层面解析课程目标逻辑

中职英语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英语课程育人的规定性内容,回应了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方案》阐释了《课标》的目标逻辑:总目标指明了英语课程的育人方向,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具有导向性作用;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路径,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操作性作用;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整体目标,回答了英语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问题,具有定位作用。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达成课程总目标的育人路径,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4个维度培养的内涵指标和发展水平,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的开展及培养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三)《指导方案》从微观层面具体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标》

为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好《课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方案》以《课标》基础模块为实施案例,通过研制学习目标、分析教学重点,按听说读写4种语言技能确定课型,应用典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进行学习评价这4个层面,结合大量示范案例,指导一线教师实践操作。

三、《指导方案》之“如何用”

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课标》为理论指引,以《指导方案》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一线的落地生根,具体教学实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一)研制学习目标

1.以落实英语课程育人价值为出发点

英语教师在研制学习目标时,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理解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目标凸显英语课程的学习意义。

2.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

英语教师应将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既从核心素养出发,考虑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也用核心素养的达成水平来测量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3.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确定学习目标

英语教师应在主题情境的引领下,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梳理、分析、整合学习内容,在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关联,并依据整合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4.以行为结果要求表述学习目标

英语教师应具体分析,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学科素养4个要素方面实现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实现这种变化和发展需要的情境和条件,用明确的活动行为结果要求来表述学习目标。

(二)分析教学重点

1.围绕主题语境探究语篇内容和主题意义

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语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理解、生产语篇,因此围绕主题语境探究语篇内容及其主题意义就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指导方案》分3个层次来探究主题意义:首先,关注主题意义,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其次,探究主题意义,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再次,挖掘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语言点对该主题所承载的语言意义和文化信息进行探究。

2.以职场语言沟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开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

职场语言沟通是中职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和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广大英语教师较为熟悉的内容。英语教师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职场语言沟通为导向,并将语言沟通和运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立场态度

跨文化理解是中职英语课程在育人价值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标志,也是教学重点。英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体验、比较、对比等多种方式学习文化知识、加深文化理解、正确认识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和职场文化精华,并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英语教师还要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将文化内涵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和品行。

4.感知思维差异,发展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思维品质

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结构体系造成思维方式不同,要学好一门外语,必然要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思维差异感知首次在《课标》中出现,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困惑,不清楚思维差异到底有哪些层面以及该如何教授。《指导方案》提出,思维差异由易到难可以分为3个层面,即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价值判断上的差异。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中外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英语的表达特点;可以从思维在不同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来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对事物做出合理评判,广大教师也可以价值判断上的差异为育人重要切入点,进行英语的课程思政。

5.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学习和使用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问题,需要英语教师通过每一节课来努力尝试解决。《课标》中课程六要素的“语言策略”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相对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标》列出的语言策略有: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语言技能发展策略。《指导方案》就具体运用语言策略、设计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在学习和训练中运用不同策略,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和指导建议,以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巧用教学方法

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目标实现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因此《课标》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在线上问卷调查和教师代表访谈中,很多英语教师表示对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指导方案》阐释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識与文化知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融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强化情境中的语言体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促进核心素养在具体授课环节中得到落实。

《指导方案》具体列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4种技能形式的教学方法建议,英语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语言技能课型,参考《指导方案》给出的教学方法应用建议,设计层次分明、难度逐级增大的英语学习活动,实施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践行《课标》中提及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达成每一次课的学习目标,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四)落实学习评价

英语教师普遍认同《课标》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但对“如何结合学业质量水平反向教学设计,指导教学实施”存在疑惑。《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综合性、情境性、复杂性实施学业水平评价,避免将各要素割裂开来分别评价,避免去情境地只评价语言知识,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指导方案》具体通过4种策略指导英语教师进行学习评价。

1.依据《课标》结合单元主体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英语教师应依据《课标》,结合单元主题,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课标》学业质量水平描述,逐条梳理单元主题下学生应达到的语言能力水平,建立评价一级指标;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从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策略角度进一步细化为可观测的成就性表达方式,形成二级评价指标。

2.多元主体分工合作参与评价

英语教师应针对评价内容,确定评价主体。《指导方案》列出3种评价主体:能力水平的终结性评价以模块、单元、学期、学年为单位进行,以教师和社会考证机构为主体;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合作能力等评价则以同伴为主体;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运用则以学生本人为主体。

3.定量定性结合开展表现性评价

英语教师应根据显性、隐性学科核心素养,采取定量定性结合的评价形式。基于评价内容,对听说读写和语言综合运用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语言表达形式须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内容上须体现情境性。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评价,都不得孤立地评价某个语言点,而应将语言知识融入语言应用的交际情境中,在评价语言知识的同时考量学生语用的得体程度、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4.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真实评价

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指导方案》中列出课堂活动、课后作业、单元(阶段)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等多种活动评价形式,英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指导方案》建议的真实性活动评价形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四、用好教学示范课例

示范课例是在《课标》总体要求之下,根据《指导方案》,从学习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实施过程到教学评价,呈现一堂英语课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回应一线教师“给予具体且明确的教学课例,从而进行广泛学习”的要求。

(一)确立学习目标

以落实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为出发点,以英语学科4个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分析教学文本,确定教学目标。注意用明确的表述活动行为结果的动词来表达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具体路径。如,“学生能在点餐情境下,运用较为得体的语言,与客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完成点餐”;“通过视频资源、案例等观察、比较、感知中外用餐顺序及就餐习惯”。

(二)确立教学重难点

示范案例为听说课型。该听力语篇主题与食物、点餐、买单等生活场景相关。教师确立教学重难点时,一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语境,运用提升学生听与说技能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探究语篇的交际功能和主题意义,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二是以职场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通过创设“点餐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食物类词汇和表达建议、同意建议及委婉拒绝的句型,通过口头交流的形式来获取客户用餐喜好、买单方式等信息,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表达观点、交换信息,最终形成有效沟通,完成点餐,服务好客户。三是引入关于“中西方点餐习惯”“买单方式”等方面的案例、视频资源等,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宽眼界与视野。四是创设高阶思维活动,发展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感知中外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比如在表达建议的句型中,英语使用情态动词过去式来表达更委婉的语气,而中文中没有情态动词过去式的形式。同时,理解中西方思维在表达方式和逻辑论证上的差异。如通过观察和比较中外用餐顺序及就餐习惯,感知中西方就餐礼仪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应用

1.听力课型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或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运用关键词策略、推测策略等帮助学生利用已知信息猜测词义,预测听力内容发生的地点,填补缺损信息。

其次,通过泛听讨论听力文本主旨大意,精听讨论听力文本具体细节,找出点餐时发出询问以及回答的语句,找出提出建议、同意建议、委婉拒绝的语句。在此阶段,学生可运用记笔记策略记录下听力文本的主旨大意、要点提纲、小结等,从而识别语篇主题内容,学习语篇意义与语用功能。教师可组织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如以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形式提取听力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以填空、简要概述等形式阐释、分析听力文本中的细节,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听力技巧和策略,便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师生合作完成听力理解练习题,学生讨论并发表观点,对所输入的内容进行巩固,为语言输出做好准备。

2.口语课型教学方法

首先,导入餐厅点餐情境,激活背景知识,明确交际功能,为训练做准备。在此阶段,教师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预先准备,如复习、归纳所学的与点餐有关的词汇、句型等,为学生搭建“语言脚手架”;也可组织绘制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收集学生对本话题的主要观点与认识,并进行适时补充,为学生搭建“观点脚手架”,从而为点餐时的口语输出做好准备。

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控制性练习如人机对话、跟读等训练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半开放练习如结对练习、角色扮演训练对所学单词、短语、句型进行实际应用,强化表达,让学生在交际中较为准确地运用所学,完成简单对话。

最后,教师设置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新的语境中,以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创设开放练习、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在中西方不同的餐厅中,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员、顾客,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点餐内容和点餐用语的差异,完成点餐语言交际任务。

(四)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制定学习评价表,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基于成就性表现的学习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客观立体地测评学生英语学习目標的达成度,检验本单元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落实。

【作者简介】陈蓓,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课程标准英语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