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故事绘本的开发与推广

2022-05-30毕鹏程王静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文物

毕鹏程 王静

摘要:“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将文物文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绘本形式表现,运用美术创作中极具艺术特色的表达方式,在图文并茂中将中国新疆的美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真正实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本文是2021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组希望通过绘本开发和推广达到阅读促进学生的身心教育,为社会文化思维与审美提升赋能。不光将绘本扩充于中小学课外读物、更要让文物绘本走进课堂、走进人民的生产生活、走进新疆旅游文化宣传等领域。围绕着“文化润疆”背景,以新疆地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为题材的绘本进行探究,“沁疆团队”制作《博物馆的冰箱》《疆和奇遇记》《青花记忆》《吉祥锦绣》等绘本,将历史故事有序、有趣地呈现在绘本开发上,内容上厚植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求将中华民族认同和人文自信高度结合,为讲好中华故事、画好中国画、做好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疆地区博物馆;文物;绘本创作;传播途径

一、新疆地区博物馆文创现状分析

随着党中央对新疆文化发展“文化润疆”方略的提出,新疆地区的各类博物馆不断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在寻找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方式。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博物馆的各类线上线下展览活动推陈出新,努力以全新的姿态进行文化建设。新疆地区各类博物馆积极学习其他省份博物馆的先进运营模式并结合新媒体进行推广,包括加强公众号建设、开设官网、开展面向公众的公开课等活动,努力打造全新的新疆文化推广平台。这些举措提升了新疆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同时也以更好的方式传递着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全世界的人们献上了一场场视觉和文化的盛宴。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疆地区博物馆在文创开发推广等方面,相比内地发达地区的博物馆仍有差距,应当寻求多样化的途径,进一步扩大文化发展空间。为此,“沁疆团队”于2021年1月起先后赴新疆各地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新疆地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多数围绕着自治区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虎纹金币”,吐鲁番博物馆的“大联珠鹿纹锦图”“绿地对树纹锦图”等较为突出的文物,以及带有新疆民族特色的传统纺织品开发文创产品,占比约为50%—55%。其他附加物种类,如钥匙扣、冰箱贴、雨伞、水杯、鼠标垫、书签等,占文创出售展示区数量的30%—40%,其他类物品售卖占比10%—15%。目前所见到的这些文创产品,未能全面而深入地将新疆的地域文化进行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博物馆内售卖的书籍,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旅游攻略图鉴类、新疆地区以外博物馆文物普及类书籍、新疆地方史类、民俗类等。科普性强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理论化内容过多,大多适合年龄在20周岁以上的成年读者阅读,供低龄读者阅读的图书较少。

从目前博物馆内展示的书籍题材上看,新疆历史文物题材类绘本较少,甚至有些博物馆内未有绘本。而且市场现存的同类型绘本,压缩或是减少相关知识,放大对绘本呈现形式的创新,如大面积使用纸立体、书籍装帧过强,“华而不实”,导致绘本制作成本增加、书本单价提高,和同类产品相比价格略高,市场占有量不大,销量更少。

二、基于“沁疆团队”绘本开发和人群调查分析

“沁疆团队”抽取新疆5个自治州(市、县、区)的中小学,少量其他省市相同人群样本,以学前、小学、初高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为主,其他社会人群为辅的绘本图书相关问题调查进行。

(一)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普遍存在选购问题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种类丰富,家长根据自身需求,购买书籍前和购买后的阅读预期有所偏差。据数据显示,“对理论性强知识类书籍,存在难以理解的情况,不清楚什么样的图书适合自己或者孩子”占样本总数70.02%,无法正确理解书籍表达意思的占15.43%,担心一些书本侧重图片而不注重知识点的占14.54%。

(二)绘本开发过程中关注新疆地区博物馆历史文物类型的绘本甚少

绘本在新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较低,通过绘本表现新疆文化的绘本少,关注新疆历史文物方面的原创绘本更少。在调查中,有 69.4%的家长在实际购买书籍时有意向购买关于历史文物类题材的绘本书籍,30.5%的家长并没有这方面的意向。但当面对“如果市面上有关于新疆地区博物馆历史文物系列的绘本您是否会选购”这一问题调查时,有84.8%的家长有选购阅读意愿,20.06%的家长无选购意愿。团队对两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比较得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历史文物题材书籍购买阅读意向的,但是意愿度不高,其中阅读思维固有化的影响占主要原因,当“出现博物馆历史文物绘本”时,购买阅读意愿增长幅度大。

(三)“图文并茂”绘本教育中,关注心理建设,培养逻辑能力

调查中73.59%的学生和家长倾向“图文并茂”的阅读学习。“图文并茂”这也正是绘本类书籍独有的特性,绘本并不仅围绕着知识点开展,更多的是展开逻辑、言语、交流、身体、节奏、自知等方面的培养。阅读过程中,阅读方式也伴隨着情感态度的变化、自我意识而更新。图像叙事是人们叙述活动的产物,任何的叙事总是不可避免地承载着一种思想。当下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都在使用这种信息传播沟通的符号。

(四)历史类知识科普学习途径及图书阅读方式的选择偏好

调研中,学生及家长了解博物馆文物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以到博物馆实地观察、聆听讲解员讲解为主。调研中“观看纪录片”的喜爱程度竟接近博物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喜爱博物馆实体观察的主要原因——“距离”。博物馆是与文物文化距离最近的地方,人们能更清楚观察到历史痕迹。但是为什么存在观看纪录片学习比“科普书籍”有更多选择的情况呢?“纪录片”的优势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将横向纵向的历史内容及专业知识串联运用媒体处理后呈现于大众眼前。实体传统图书受到电子书籍的巨大冲击,随着新技术和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电子书籍的阅读也越来越走向成熟。但调查中家长喜爱实体书籍的占比81.9%、电子书籍占比33.83%。公众阅读认可的主流依然是实体书籍,实体、网络同步发行推广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实体书中能否找到同“纪录片”呈现相同特点的书籍形式,绘本当仁不让。

三、新疆地区博物馆文物题材绘本应用与推广

沁疆团队总共制作了与新疆地区博物馆内文物题材相关的绘本八本,制作的绘本在南北疆地区中小学课堂中以美术欣赏结合新疆“四史”思政的课堂形式推广。同时,也将新疆地区博物馆文物题材故事绘本图书赠予当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与图书角,丰富学生校园学习生活。

下面诠释新疆地区博物馆题材绘本创作——《博物馆的冰箱》绘本主题分镜内容。

该绘本内容从新疆阿克苏博物馆内珍藏的文物大陶缸入手,把新疆土陶技艺作为着力点,将历史长河中新疆土陶器皿和独特的阿克苏地区人文相结合,展现了新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知识点选取了土陶大陶缸制作工艺,故事围绕着一位师傅和三位徒弟的制陶学习生活展开,内容特点上紧贴着人民生产生活创作,在创作中加入趣味知识点,采用多种构图方式,进行第一、二、三人称的切换,避免绘本创作中的呆板。例如《博物馆的冰箱》绘本在土陶制作绘画表示过程中通过采用人物视角不同进行切换。在颜色上,每位人物的表情、服饰好像窥探性格品质的“窗口”,以冷静、坚强、善良、机智等特征赋予博物馆题材绘本的基本形象;绘本内容,体现了民族团结发展的蒸蒸日上。

(一)新疆地区博物馆系列绘本推广

再来说说绘本的创作过程,涵盖确定主题、搜集资料、设计故事脚本、草图分镜设计等步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判断对象是否符合绘本主题,沁疆团队在新疆地区博物馆文物题材绘本的实际开发过程中发现,绘本创作者必须尊重并最大表现文物客观历史知识,个性表现则需要非常慎重地加入预设故事情节及创作者感受,不断进行尝试,最终依托绘本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新疆地区博物馆文物系列绘本创作推广的启示

绘本创作时,关注读者年龄段认知审美的变化,注重读者感受;注重读者阅读内心活动,预设心理活动情节。创作角度源于生活,需要与文物融会贯通,打造人民喜闻乐见的绘本图书;加大与当地文化性博物馆的学术交流力度,校准绘本内容知识,探索绘本原创形象中的再创新,利用IP运营模式,让绘本“活起来”。

四、绘本编撰设计中适合博物馆文物创作题材类型的特点

博物馆文物绘本构建内容前,要先从文物折射的社会、文物价值、可行性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一)文物具有鲜明主题

例如制作绘本《吉祥锦绣》《垦区痕迹》,以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对象,发掘出特征鲜明的时代精神内涵;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文物展现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时代痕迹——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二)文物承载技艺传承保护

例如绘本《博物馆的冰箱》内容中阿克苏博物馆土陶大陶缸土陶盘筑法,《黄金宝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波马古墓出土的黄金器,強调所处年代文物的实用性功能。

(三)可追溯的见证变迁历史背景

例如绘本《青花记忆》中元青花凤首扁壶的传承,见证了元代丝绸之路的空前发展。

(四)神话故事中仙神鬼怪形象

例如绘本《疆和奇遇记》故事中加入小男孩疆和,用现代场景打造奇幻神话故事绘本,出现女娲补天、伏羲织网等经典神话故事情节,将其与文物《伏羲女娲图》内涵串联。

(五)多样性历史背景文物

从美术角度出发,以文物欣赏关注点切入制作欣赏类型绘本,注重构图、色彩、画面的趣味性,如以天王踏小鬼像这件文物创作了《彩绘天王踏小鬼像》文物绘本。

五、绘本创作推广——新疆地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助力新疆发展

(一)新疆博物馆系列题材绘本必须走进“读者心灵”

新疆地区博物馆题材绘本创作秉持“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将“文化润疆”这一重大理念融入绘本创作与研发之中,应用于南北疆中小学教育生活,在我国新疆这片土地上厚植当代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新疆博物馆系列题材绘本助力全民阅读、文化旅游

新疆地区博物馆题材系列绘本的开发,助力全民核心素养的提高,具体、直观地展现新疆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以绘本图书的形式宣传,打造新疆本土文化绘本品牌,将众多或是部分错综的历史故事,有序、有章法地呈现在绘本开发上,给人们以直观、美观、有层次的视觉感受,更加清晰地展示新疆当地的人文特色。

六、结语

不管是面向社会公众教育还是促进学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新疆地区博物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紧跟时代脚步,吹响创新进步的号角。博物馆文化传播新途径——绘本,将底蕴深厚的新疆地区传统优秀文化赋能其上,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把新疆的美带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本文数据支持:沁疆团队)

参考文献:

[1]聂辉.湖湘非遗文化引入儿童绘本创作的路径研究——以《湘江北去》为例[J].参花(上),2022(03):53-55.

[2]宋田博,刘东霞.基于心理认知的儿童绘本五感体验设计[J].设计,2022,35(01):110-112.

[3]黄英杰,王珏茹.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2,34(02):58-64.

[4]胡绪雯.探索博物馆儿童绘本互动设计研发[J].上海艺术评论,2020(01):8-9.

[5]张国祯,赵利娜.浅析基于地域元素的传统文化创新[J].今古文创,2022(03):69-71.

[6]赵文学.奥飞娱乐IP运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毕鹏程,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王静,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文化润疆”背景下以新疆地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为题材的绘本开发与推广》项目资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10762008

基金项目:新疆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润疆视域下中华文化认同的图像叙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BYSS144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