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家校共育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2-05-30徐佑国
[摘 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和家长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创新教育模式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初中家校共育的困境,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进优良家风建设,提升家长育人能力,以和谐的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家校共育;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并曾多次提出“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初中生处于生理发展的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同时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在社会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保护学生免受不良社会因素的侵蚀,是家庭教育面临的重要考验。对此,学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初中家校合作共育的困境,并采取有效方式方法进行破解,逐步形成家校命运共同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新时代初中家校合作共育的困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长期以来,受传统落后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智育和德育主要依赖于学校,教师感到教而无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也与日俱增。总的来看,新时代中学家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家校共育形式主义严重。家校合作共育是新时代初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健康发展的诉求。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校共育存在形式主义严重的困境,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仅仅将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配合者,只有在特殊情况发生时才与家长联系,家长合作共育停留在网络平台和口头上,在班级人数较多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会表现出不及时的情况,导致家校合作制度流于形式。
二是家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健康科学的家校共育实践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但现实中,学校多为负责统筹、安排的角色,家长则处于被动参与、被动接受、被动配合的地位,导致“教师强,家长弱”现象成为家校共育的一种常态,使得一些家长没有充分了解家校共育的目的,甚至出现了抵触心理,直接降低了家校共育的教育效果。
三是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父亲或母亲有一方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更有甚者父母将孩子直接交给祖辈代管,陪伴孩子的意识不强、时间不足、方法不对。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考试以及升学压力,家长普遍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导致“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多有发生。此外,由于青春期遇上“中年危机”以及其他家庭重要事件的发生,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孩子、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等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二、新时代初中家校合作共育困境的
破解路径
1.学习名人家风,和谐育人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首要场所,良好的家风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家风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家风建设不仅是家长的任务,更是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的责任。学习名人家风,可以让家长体会到家风对于子女成长带来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育优良家风,在家庭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此外,还可以开展“好家训、好家风”线上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广泛地宣传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从而拉近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开展课题研究,转变育人理念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脱草鞋,换皮鞋”“跳农门”,诸如此类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子女成才,再加上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夸大宣传教育焦虑,导致家长、教师、学校都陷入分数的内卷焦虑中。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身心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自信地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针对初中阶段的异性交往、学习压力、校园欺凌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并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其中,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借助课题研究的契机,更好地激发教师和家长学习家校共育理论和调查研究方法的热情,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与家庭结构,准确把握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让家长更加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孩子在校方方面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家长都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发展的整个生态图景,从“窥一斑”的窘境走向“知全豹”的豁然开朗,让家校共育同频共振,让家校合作深入人心。例如,针对学生轻生而引发的悲剧,可以进行案例分析,从问题情境中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的必要,进而通过家校共育让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知晓生命的宝贵,懂得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针对二孩的到来而产生的新问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如何平等、科学地处理家中两个孩子甚至多个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更好地构建和谐家庭。
3.拓宽合作方式,加深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而家长往往成为学生教育的盲区,学校需要创新家校合作的方式,不断提高合作频率和质量。传统的家校共育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事务、心理健康等常规问题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和交流,使家长准确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和班级现状,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规避一些成长危机。但传统家校共育中,家长往往扮演追随者和执行者角色。随着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治理方式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共享,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并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委员会成为解决复杂与棘手问题的良好帮手,在面对学校管理、校园安全、网络信息和初中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委员会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家长与学校相互交流、沟通,并为学校的发展和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此外,学校可以变家长会为家校发展论坛,论坛不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家长也可以“现身说法”,同伴互助研讨,请教育专家现场点评等。家长进入教育场域,观念有所更新,主动性有所增强,家教水平将稳步提升。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家长“进课堂、进考场、进会场、进食堂、进操场”的五进活动,为学校与家庭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共同引领并见证学生健康成长。
4.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合作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直接改变了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在提升教学活动有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家校合作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广大家长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校沟通更加深入。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积极分享家校共育中的相关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将家庭教育的优秀案例制作成小视频,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给班主任教师,同时教师挑选优秀视频分享给其他家长,从而实现优秀家庭教育策略共享,实现家校深度合作的教育目标。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数字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产品,策划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家长提供科学、系统、专业、权威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形成以家校沟通渠道更顺畅、家长培训机制更完善、个性跟踪指导有特色的“互联网+”家校深度合作新模式。但是也要注意,随着“五项管理”工作的强力推进,对待“互联网+”技术也要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让新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三、结语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教育的起点,是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共育是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綜合素质直接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成就,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和新时代初中家校合作共育的困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帮助家长强化家教家风建设,以恰当的家校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作者简介:徐佑国,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野徐镇社区教育学校副校长,E-mail:961408594@qq.com(江苏泰州,22532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三五”2020年度课题“生命教育: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研究”(编号:XC-b/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