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数字金融“乘数效应”赋能千行百业

2022-05-30黄跃珍

董事会 2022年7期
关键词:运通广电金融

黄跃珍

洞察:数字金融具有“乘数效应”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中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从对产业影响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数字经济主要有三个特点。

数字经济能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数字化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重塑了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也孕育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问诊、直播电商、云展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在线下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反而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推动很多行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促进企业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与传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专利技术、组织运营、人力资源等不同的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处理能力”或者叫“数字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由于其形成要基于外部环境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大数据,所以数字化能力本身就具有不断更新和迭代的属性,从而具有自然界生物动态进化的特点。数字化能力可以使企业及时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不断重构并提升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优秀的企业能够从同质产品“大同小异”,发展到“千人千面”“一人一策”,为客户专属打造个性化服务模式。

数字金融“乘数效应”凸显。在传统业态里面,金融机构对产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存贷款、资金理财等金融服务,这也受到各行业的诟病。但是在数字经济趋势下,金融机构的服务边界不断延伸,更多金融资源被配置到普惠大众、科技创新、智慧政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赋能千行百业。数字金融也是广电运通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汇聚点。

实践:“124”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电运通由ATM起家,一直是国内智能金融终端领域的龙头企业,移动支付盛行后,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2017年年底,公司董事会及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开启了向人工智能转型升级之路,并选择以应用场景作为突破口,立足金融主业,深入拓展安全、交通、教育、便民服务等细分赛道。

2020年年底,为加快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公司提出了面向“十四五”的“124”发展战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金融科技+城市智能”两条业务主线、深入协同发展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大核心要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并从五个方面展开战略布局。

依托“数字金融”,推动金融科技、城市智能两条业务主线加速延伸,促进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十三五”中后期,广电运通一方面聚焦金融主业,实现了“金融制造”到“金融科技”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内延外拓,在交通、安防、政务、教育、便民服务等领域也逐步培养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基于此,公司把“十三五”中期就积极规划布局的智能交通、安全、便民等方向合并,整合成为支撑公司中长期发展的第二条业务主线——城市智能,就是现在讲的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产业数字化。

“十四五”期间,广电运通将紧贴客户需求,充分发挥公司场景资源的先发优势,持续深耕金融科技、城市智能应用场景。首先是要夯实金融科技主业,紧跟银行网点数字化建设机遇,持续推动银行现有业务场景的数智化转型,加快拓展银行+、金融信创、数字货币场景化等新领域,大力延伸拓展金融服务边界,与银行一起共创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推动金融业务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其次是全力打造广电运通城市智能业务版图。一方面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能政务、智慧教育、便民服务等细分领域,应用智能技术构建便民、利民系统。另一方面,协同相关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延伸拓展城市大脑、智慧停车、智慧警务等城市综合业务,实现城市数据和信息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对廣电运通而言,金融科技、城市智能两条业务主线既要能各自发展,又能融合创新,而交汇点就是“数字金融”。因为城市智能领域各个细分赛道比如交通、政企、教育、文旅、乡村振兴等,都是银行延伸触角、提升获客能力的优质渠道。

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数字经济技术和产品体系,构建公司中长期发展竞争优势。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各产业生态,广电运通将围绕客户痛点,加大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以及智能终端的研发攻关,并转化为产品与解决方案,从市场角度检验公司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

广电运通非常重视在安全可靠的算力领域的战略布局,下属子公司广电五舟在算力领域有多年积累和沉淀,具备研发和生产服务器、PC等多种算力产品的能力。同时,公司坚持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围绕“三云一中心”,不断强化云计算能力,已经建设了广州市政务云、国资云等项目。当前,采用集约化方式建设公共算力已在全国各地形成广泛共识,全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今年,广电运通成为广州公共算力中心项目的供应商。广州市公共算力中心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成后将对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算法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广电运通的算法能力已经从单一的“钞票识别”发展到“多模态身份识别”。未来,公司将继续推动算法技术及产品的迭代和升级,在掌握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人群密度检测、异常行为识别、车辆结构化、工业视觉检测等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持续跟踪全球最前沿的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的新算法,力争在计算机听觉核心算法方面有重大发展。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广电运通已自主研发了企业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aiCore System,公司将以aiCore为底座,有效提升运算性能和扩展能力,面向金融、财政、安全、交通、政务、便民、教育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有效支撑行业客户的业务数智化转型。

应用场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我们已经打造了智慧网点、智慧车站、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零售、城市大脑等多个AI+场景标杆项目,在应用场景落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技术和产品、完善商业模式,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和产品与各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提升运营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资本与产业双轮驱动,打造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群。

广电运通积极利用资本手段,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布局。2021年,广电运通联合多家企业投资设立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高端智库”,专注数字金融,研究数字经济,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广州加快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

2022年1月,广电运通拟投资10亿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广电数字经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投资运营平台,以城市为单位,在具有一定基础与资源的城市设立合资或控股子公司,协调当地的生态资源,以投资+建设+运营的方式开展数字化投资业务。3月初,广电运通又联合广州交易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广州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当前,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革命性关键要素,数据交易将成为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驱动力。设立数据交易公司,将探索搭建多源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开发市场所需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为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提供新思路。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铁军”队伍。

“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无线电集团和广电运通的文化符号,深深植入广电运通的发展基因,公司也一直走在国企改革的前沿,已经在多家下属子公司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同时,公司还积极落实“三个创新机制” 等改革措施(创业创新项目孵化机制、事前约定超额利润共享机制、重要投标项目成员风险金共担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实现利益共享,吸引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努力打造广电运通数字化发展的“铁军”,为全面引领数字经济浪潮提供人才支撑。

联合行业合作伙伴,着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开放是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数字经济强大创新力、生产力的根本來源。作为金融科技“国家队”,广电运通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华为共建鲲鹏、昇腾计算产业生态。2021年,广电运通还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金融科技、城市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未来,广电运通将继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作,持续与合作伙伴共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成果:数字技术和金融场景深度融合

广电运通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一开始就是以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首先考虑的是能否解决行业痛点、能否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等现实问题。经过几年的坚持和突破,广电运通基本完成从ATM到AI的战略转型,并开创了更宽阔的赛道。以下两个案例,就是近两年广电运通数字技术和金融场景深度融合的场景典型。

首先是各大城市及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布局的“数字人民币”。

2022年4月2日,广州成为第三批国家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目前试点地区已经涵盖北、上、广、深、琼等21个地区和北京冬奥会场景。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桥梁,数字人民币给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业内解读,数字人民币的场景之下,金融科技企业如能基于政府、税收等发展应用,完成未来2B端的数字支付和数字钱包的基础性转变,其发展前景相当巨大。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工作组核心成员之一,广电运通已中标长沙银行、兰州银行等8家银行的数字人民币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已形成数字人民币场景全链条建设能力,成为各大银行首选合作伙伴。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已在数字红包、硬钱包发放、零售消费、轨道交通、乡村振兴与扶贫、智慧园区等数个场景中落地项目,如与建设银行广东分行合作的有轨电车数字人民币乘车项目、与交通银行合作的数币外币兑换项目等,业务覆盖海南、杭州、成都、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数十个城市。

其次是广东省十大民生事件之一的“粤智助”。

场景建设是将银行金融服务下沉到非金融服务中,基于用户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建立具有相似特征的场景客群,精准定位其金融需求,并以非金融服务为引导,引领客户金融消费需求。

2021年下半年,广东省政数局与广东省农信社联手打造和部署“粤智助”,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打造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粤智助”作为一款专攻乡村场景的综合轻型化智能平台,能够实现公积金查询、政务打印、社保查询、银行账号查询、理财产品购买等近200项政府服务与金融业务自助办理。

广电运通负责智能终端及软件系统的研发、制造与设备布放,目前已在全省安装调试了近2万台“粤智助”设备,实现了广东省内行政村全覆盖。随着服务的逐步开通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群众真正体验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便利,极大节约了时间和交通成本,同时减轻了政务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受到各级社区的欢迎。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到,数字金融发展大有可为,但归根结底,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的发展。未来,广电运通将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给金融业本身及实体经济带来的“乘数效应”,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猜你喜欢

运通广电金融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不一样的嘉年华
美国运通官方微信改版打造焕新体验
只要一卡在手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P2P金融解读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