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育人价值探析
2022-05-30李涛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党史教育作品,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厚的教育資源,是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解读教材文本、创设历史情境、聚焦具体人物、巧用课堂延伸等教学策略对其进行意蕴解读和价值重构,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也有利于通过学科教学实现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崇高理想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党史教育;爱国情怀;红色基因;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要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党史教育作品,这些作品体裁多样,既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也有通讯、传记和新闻等,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是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作品的党史元素进行萃取和提炼,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也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作品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党史教育作品,或直接叙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依托文学形象来展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党史教育的绝佳素材。笔者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与党史教育相关的作品共计23篇,根据其内容属性,可大致划分为展现党的奋斗历程、凸显党的革命传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大类型。
1.展现党的奋斗历程
党史学习教育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因此,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作品。例如,有反映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对于国家前途命运思考的《沁园春·雪》,有描述国共内战时期红军克服艰难处境勇往直前的《长征》,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英勇抗日的《黄河颂》《白杨礼赞》,有叙写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消息二则》,有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在研制原子弹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邓稼先》,有歌颂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在航天和军事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太空一日》《一着惊海天》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或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2.弘扬党的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是指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2]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这类作品大多以人物传记和诗歌散文的形式呈现,主要反映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例如,《老山界》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写了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的艰难处境,刻画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在夹叙夹议中讲述了闻一多先生为探寻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以及后期投身民主运动的事迹,突显了其崇高的英雄气概和无畏的革命精神;《回忆我的母亲》用叙事散文的形式回忆了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既抒发了其对母亲无限怀念的深情,也表达出其为革命事业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革命信念。类似的课文还有《纪念白求恩》《梅岭三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作品在叙述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里,将他们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英勇不屈的崇高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3.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累积沉淀了许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成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作品。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长征时期革命领袖和红军将领所制定的基本政策和军事策略,反映出共产党在实践中勇于自我革命的探索精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借助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敌后游击等10幅浮雕,凸显了在中国革命中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驿路梨花》叙述了人民解放军在边疆建设中与少数民族同胞共同生活、工作和战斗的相处时光,展现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类似的课文还有反映抗战时期统一战线建立的《回延安》,坚持中国道路取得伟大成就的《飞天凌日》。学生可从中认识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它们是党不断壮大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始终永葆生机的根本原因。
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育人价值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塑造、党性培养和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借助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进而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也有利于发挥党史教育在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和树立崇高理想方面的育人价值。
1.厚植爱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坚守的基本精神,它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蕴含爱国情怀的文章。
例如,《邓稼先》一文叙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稼先为祖国科技和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革命事迹,展现出其淡泊名利、不怕牺牲、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又如,《太空一日》讲述了在21世纪之初,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时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描绘了一位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对祖国朴素而真挚的热爱之情。这些文章完美地诠释了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爱国情怀的实际践行。类似的课文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黄河颂》《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教师在教学这类作品时,应向学生系统介绍相关人物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并通过撷取耳熟能详的史料故事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并从中获得精神的浸润和滋养,进而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毅然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2.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沉淀而传承下来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的一种崇高而坚定的精神谱系,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是新时期涵养学生革命精神的宝贵资源。因此,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毛泽东、朱德、陈毅、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还原了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的斗争历史场景,突出地展现了共产党人无所畏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例如,《梅岭三章》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在南方坚持游击抗战的生活,展现出共产党人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以通讯报道的方式叙写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英勇反击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表现出战士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和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奋勇向前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类似的课文还有《说和做》《老山界》《回忆我的母亲》《红星照耀中国》等。
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帮助学生读懂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年党史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进而赓续老一辈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革命精神。
3.树立崇高理想,明确奋斗方向
纵观党的不同历史阶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一直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3]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选文上也注重选入了呈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文章。例如《回延安》一文,讲述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想信仰,胸怀天下,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实现了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转折。
又如《消息二则》,报道了在解放战时时期,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横渡长江,势如破竹,冲破国民党的防御阵地,打破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计划,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奠定了制度基础。类似的课文还有《驿路梨花》《飞天凌空》《纪念白求恩》等。
这类课文将共产主义理想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内核予以呈现,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继承和弘扬,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而发奋学习与努力。
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
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党史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解读教材文本、创设历史情境、聚焦具体人物、巧用课堂延伸等教学策略来实现对党史资源的意蕴解读和价值重构。
1.解读教材文本,厘清党史的发展脉络
从教学来看,让学生全面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党史教育作品,在文本中对于党史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述,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这类作品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厘清党史的脉络,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的价值。
例如,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中“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等浮雕的内容,向学生系统讲解我党从南昌起义开始独立领导人民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敌后战场,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发动全面反攻的背后所展现的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历史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象征意义的同时,厘清与党的发展相关的历史脉络。
又如《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创作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背景之下,抒发了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时的欢悦之情。其中对于新中国遭受的十年浩劫和党的拨乱反正均有不同程度的描写。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诗歌第三节中“神话的蛛网”“雪被下的胚芽”“挂着眼泪的小蜗”“绯红的黎明”等意象词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厘清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路线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因祖国苦尽甘来,万象更新,充满生机和希望而产生的激动之情。
2.创设历史情境,激活学生的共情体验
所谓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等。[4]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党史教育作品,多集中于叙述和展现了党在成立初期以及发展时期的相关史实,由于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无法形成立体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创设类似于史实的具体情境,有效链接学生的相关经验,减少文本的距离感,引导学生融入历史情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老山界》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历史了解不多,对老山界的险要地势也一无所知,难以对长征的艰难处境和战士的顽强意志形成感性认识。因此,上课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长征相关的视频,如《血战湘江》《长征故事》等,通过展示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央红军面临的重重困境以及遭遇的强大敌人,进而深度理解红军长征对于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星夜翻山图》和《夜宿山腰图》来还原或模拟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读图来感受中央红军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
又如《黄河颂》,这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歌,想要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先对这一时期的“武汉沦陷”和“全面抗战”的相关历史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整体感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国破家亡的惨烈现实和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等相关背景;然后再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的朗诵音频,将他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旋律激昂、节奏鲜明的声韵中感受黄河的宏伟气势和源远流长,进而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豪情壮志。
3.聚焦具体人物,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党史教育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立体的革命领袖与革命英雄,他们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奋战到最后一刻,展现了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在教学这类作品时,教师要聚焦于具体的人物,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重点分析,以感受其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获得精神的滋养。
例如,在教学《梅岭三章》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主体分为三个环节,分别对陈毅身陷绝境、死而后已的革命情怀,誓死卫国、激励战友的革命意志,以及展望未来、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陈毅的革命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更加立体直观;然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如“断头”应读得坚定,“正十年”应语速放慢,“应有崖”应有重读,“遍種”和“自由花”之间应稍有停顿等,让学生在声韵的世界中,感受一个无惧生死、舍生成仁、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形象。
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于1951年4月,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反击美国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在讲到“松骨峰战斗”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时面临的重重封锁和物资短缺的艰苦处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直接叙述与间接描写的角度,着重分析志愿军战士如何在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情况下勇救朝鲜儿童,与敌人进行顽强战斗;最后,通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激烈场面,进一步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4.巧用课堂延伸,升华作品的教育深度
课堂延伸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对课堂所授内容进行知识补充和拓展的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党史教育作品,虽然覆盖了党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囿于篇幅,所选篇目或为部分节选,或是单篇文章,篇章之间相互独立,很难对学生形成系统而持久的影响与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对课堂进行延伸,拓展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并挖掘作品的价值内涵。
例如,《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写景抒情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全文,读者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眼中意境壮美、气势恢宏的北国风光,更能感受到革命领袖广阔的胸襟和雄伟的气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及时补充一些毛泽东的散文、诗歌和语录等,并适当地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毛泽东的革命经历和人生信仰,进而深入体会毛泽东对国家前途的艰难探索和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又如,在学过《回延安》后,学生对延安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抗战时期与延安相关的视频资源,使学生对于延安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或者开展一些与延安精神相关的主题演讲和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述诸笔墨或演讲来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和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总之,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滴浸润和持续滋养。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党史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得到崇高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淬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4
[2]张艳霞.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4):14-16.
[3]奚洁人.学史明志、知史明道、品史明智——“四史”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08):7-13.
[4]张东清.浅谈历史教学的情境创设[J].素质教育论坛,2007(8):65-66.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作者简介:李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409097446@qq.com(广东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