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2022-05-30郭瑞锋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7期
关键词:比较法选材作文

郭瑞锋

比较本义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高下。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分析,没有分析就没有新的认识。运用比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早已被教师们广泛地运用于阅读教学的课堂训练中,如果把它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会有什么效果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将比较法运用到作文教学实践后,我们发现此法用于作文训练,能切实、有效、显著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特别是对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更为有效。因为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写作思维的宽度、广度略窄,且尚未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不是很丰富,因而学生会觉得写作文很困難,写出的文章空洞、没有新意。学生的文章普遍充斥“小气”感,主要表现在:选材范围小,琐碎,且不断炒旧饭;目光如豆,心胸小,甚至陷入庸俗的泥潭。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惑,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比较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开启思维,打开思路,帮助学生做到思维灵活,选材独特、新鲜;结构精巧。

比较法的运用多种多样。我多次运用横向比较法上作文指导课,例如,上作文课时就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原题进行作文练习,讲评这次作文时,先为同学印发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和本班的学生作文。其中的作文,有优有劣。我按照学生作文思维水平的高低分组,让他们讨论所印发的作文。我们讨论的重点是:1.哪篇作文的主题角度新颖,立意深刻;2.哪篇作文构思巧妙,给人一气呵成,回味无穷之感;3.哪篇作文所写的内容贴近生活,让读者历历在目,如临其境;4.哪篇作文一读就赞不绝口,字迹清秀,刚劲有力,爱不释手。学生按照讨论的重点进行对比阅读、分析,然后写出100字内的总结发言,再进行组与组之间交流。有学生说:“有同学认为妙手绝非偶得,根深方能叶茂,举了《兰亭集序》《飞雪中远眺华不注》《江村经济》等经典作品的成书过程,读起来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内容详实。”最后总结:思维灵活,选材新颖,结构精妙是写好作文的要领,作文素材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而这些作文是“实打实”的,几篇粗看相差无几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同学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有比较才有鉴别。由于几篇作文放在一起对比,故而优劣得失,很容易就被学生“比较”出来;又由于在比较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围绕着具体的作文进行的,学生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而不至陷入“空洞”抽象的思维怪圈;同时,学生在辨别作文优劣的过程中,会进行甄别、吸收、存储,再与自己记忆仓库的材料等进行联系,从而开启思维,打开思路,写出对“他”来说最好的文章。因此,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指导法。

传统的作文课堂,无论是指导课的开启思维,还是讲评课的总结评价,老师通常的做法都是找一篇“佳作”,师生共同赏析,往往是老师讲得是头头是道,但学生听得却如坠雾中。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样的指导、评价过于空泛,老师的指导是“空对空”,学生摸不着头脑,听得似懂非懂,故而收效甚微。

二、比较法可以切实解决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新颖和感受深刻的问题。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较多感性的东西,也有一定的理性知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再在理性引导下作文,使作文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呢?我多次运用比较法上作文指导课,提升学生作文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度。

学生的作文往往注重辞藻的华丽、选材的新颖,而忽略了中心是否突出、主题是否鲜明、深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修改文章”的专题训练。确定的训练重点就是解决“中心的深化”问题,即如何使中心突出、主题深刻。我主要采用同种材料,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立意作文。这种训练,既作理论指导,又举实例练习。通过练习掌握理论,又以理论指导练习。例如,针对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进行作文练习。在第一练习时,只把它当作一个一般的练习看待,做过练过,师生都无特殊感受,大部学生立意紧围绕“本手、妙手、俗手”阐释的是棋道,告诉人们终身磨一剑的道理,又加之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积累,这个练习的作用不过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已。批改后再进行立意指导,回过头来再练习,学生经过了多次练习,材料积累多了,再加上这也同样是一个困扰他们的问题,让他们重做这个练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通过纵向比较,让学生们明白:深刻的立意来自平时的生活积累与发现。其次,利用以阅读促写作,比较阅读名著的写法,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技巧。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反复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主题选材、构思突出主题的。例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的选材都来自中等资产阶级,构思精巧,结尾都出乎人意料,这是为了揭露资产阶级是金钱至上的社会,但在写法上又有差别。《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金钱社会,《项链》则通过一个“美丽又动人的姑娘”来感受这个金钱的社会。两篇小说都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的主题表现得具体深刻。总之,学生通过刻意练习切实解决在作文中如何使中心突出、主题深刻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是初稿与修改稿的比较,问题典型,能代表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理论指导,分析时对存在的问题又可以理论为依据进行评价、修改,在对别人的修改文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就明确了自己的文章该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这种对比、分析,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对于如何使文章的中心突出、主题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至此,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说又有了新的提高。

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学生作文也不例外。我在比较、分析了大量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话成堆,入题太慢”“匆忙动笔,思路混乱”“视野狭隘,选材不精”“囿于小我,消极悲观”。针对每一类问题都找出优劣两种文章,把它们分别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比较、分析、讨论,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进行“知识评议”“病理剖析”,提出“修改建议”,指明“综合矫治”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种纵向的对比、分析、综合、归纳,他们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都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认识,使他们的感性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高度。

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和认识,使认识更深刻,我紧接着又印发了近几年高考中两篇同样颇具文采、有情有感,一个主题鲜明、深刻,一个主题模糊、肤浅,得分相差十五分的文章,让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在“切肤之痛”的心理感受中,真正意识到主题鲜明、深刻的重要性。

三、比较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作文課上通过比较不仅能较好地解决作文的选材、结构、主题的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注重技巧。一是要善于点题。例如,散文名家余秋雨的《废墟》开头一段点题,把作者对废墟的感情表达出来,让读者总体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二是要写好开头。例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屋”与“山”的关系。三是写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写文章要注意最能突出中心的地方一定要详写、精写。许多古典诗词,所以传诵千古,多数出于其中的名句。四是要注意首尾呼应。作文首尾呼应能给读者一气呵成、结构完整之感。

以上四点由浅入深的做法,对学生的启发极大,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作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这个最难啃的骨头被学生“啃”了下来。实践证明,“比较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行之有效。

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必须是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要在学生经过了大量的写作训练后才能显出效果。优劣是比较出来了,但由于缺少切身的感受,好像那些东西都是别人的,跟自己关系不大,此种训练也就只能是“空对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到头来,只是白费功夫。

四、比较法加速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表达与交流。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的方式。什么是写作课程?课程标准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需要工工整整地书写汉字。“工工整整”的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教学中,可以采取横向比较法,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来理解字迹干净、整齐,书写规范的含义,从而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例如看了同学的作文后,发现有的同学汉字书写的结构不规范,上下结构写成了半包围结构,如最普通最常用的“奇”,很多人都写成了“大”比“可”字大,把“可”从上面紧紧包住;有的同学写得字方方正正,自己写的字像豆芽菜似的细长,等等。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需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什么是规范的现代汉语?为了让学生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教学中,我同样才用了横向比较法,引导学生阅读同学的作文来理解。这次阅读的重点是:认真阅读同学作文中的每句话,说说每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与作者本人交换意见,看看你的理解与作者的想法是否一致。许多同学通过阅读交流发现:原来自己写的许多话别人读起来会产生歧义,不是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自己写的许多网络语言根本不符合写作情境,表意千差万别;自己写得许多语言都是本地方言,很多同学根本就读不懂;自己对一些近义词的运用随意性强;还有的同学才发现自己“的、地、得”运用错误;甚至有同学发现自己写作文不会分段,竟写了一个大段,读起来没有条理。没有比较,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运用比较法指导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是靠平时的积累,一点一滴不断进步的。在新课程标准和双减的要求下,学生要明确学习任务,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比较法是提高作文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一定要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比较法选材作文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