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张克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7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表达能力导图

张克东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是表达能力良莠不齐,制约了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提升。为了改变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作文题目,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事、物、景等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展现思维的工具,采用图文并用的形式,把要表达的主题及层次表现出来,可以协助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相比文字叙述更加简明形象生动,要表达的递进关系言简意赅,能让人过目不忘。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发散思维,高效地布局谋篇,把握写作要点和确定行文思路,以便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二、当前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素材不足

教材中关于写作知识的介绍过于粗略,内容较为抽象,不能作为学习参考的资料,仅靠教师自行把握写作教学要点,导致学生可参考的内容过少.而且教材中安排的写作题目较少,甚至有些写作题目存在重复等问题,导致学生练习的作文题材范围较窄,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初中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教师的问题

很多教师对教材单元附录的写作练习没有深入研究,不能自行查阅和搜集写作素材,带领学生进行深度练习。写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多种可行性,教师应该通过素材展示,全面讲解多种写作题材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但当前的状况的是,很多教师只把作文题目和具体的写作要求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没有提供写作思路或写作技巧,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随意性很强,内容杂乱无章,写作教学收效甚微。很多教师重视课文的讲解,但没有把课文学习和写作练习融合在一起,在带领学生分析和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相关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联系在一起,没有让学生无法有效学以致用,优秀的写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3.学生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有的学生甚至还对写作产生了生理性抗拒。一些学生即便勉强克服了对写作的恐惧情绪,但面对不擅长的作文题目还是不知如何下笔,不能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时无法快速确定写作思路和写作内容,更不用说有效地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了。

4.应试导向的问题

初中写作相对小学要求较高,虽然小学三年级已经开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家长和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课外实践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课内知识,课外阅读时间更是有限,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时间更是有限。学生每天沉浸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自然难以提高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会没有写作思路,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1中思维导图指导的阅读方法和方向,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会有较大的进步,面对一篇文章时会从整體结构出发考虑,而且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也能利用相应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掌握写作精髓。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尝试和调整教学方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善于捕捉观察对象的特点,从看、听、想、感四个维度构建写作思路和确定写作方向。例如,在描写人物时,应该从“看”出发,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等特点;还要“听”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口音等,写作时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提高人物的辨识度;“想”,联想与人物有关的特征以及人物特色;最后应该抒发“感”想,发表个人见解。通过上述四个要素,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就从文章中走出来。例如,在写作叙事性文章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记叙事件的要领,避免文章语言啰唆,不能把握事件发展的关键。叙事性文章应该把构成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并表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生动、具体和引人入胜。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学体裁,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要点,能为其他文体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思维导图在说明文写作中的运用

说明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事物,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对写作对象进行观察,观察要全面,并且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可以通过感官观察,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其次,教师应该明确观察包括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式。最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文章,也就是教授学生一定的说明顺序,保证文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常见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三种。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采用了观察点的转移和由远及近的顺序,对大碑座四周的雕像做了细致描写,条理清晰地展现了纪念碑的巍峨和雄伟。说明文主要描述的都是事物与众不同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列图表等。例如,在写作参观浏览类的文章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景物的美;写作时则可以利用各种说明手法对景物的形状、色彩进行准确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介绍动物的说明时,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描写动物的说明文,并运用思维导图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要点呈现出来,再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活中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说明。当学生通过观察、回顾和搜集资料掌握了这些说明文的写作要素后,就可以拟定写作提纲,进而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3.思维导图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相较于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的难度稍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种现象组织辩论等活动,或者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议论文的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可以在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并据此提出论据展开论证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法等。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基本的议论文文体知识,或者是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一教学环节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可以让学生对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一目了然。例如,在写作演讲稿时,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因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常接触演讲。但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演讲稿,学生对演讲类文章还是有初步了解的。此时,如果教师能引入思维导图展现演讲词的特点等知识,会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和减轻写作压力。演讲词一般中心明确,观点鲜明,具有一定代入感。教师在有关演讲稿写作的教学中,可以把写作要素清晰地穿插到思维导图中。首先,明确演讲稿的受众群体是谁,了解受众群体的思想形态、文化背景等,根据受众群体当前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观点。其次,演讲词的观点要鲜明,要表达演讲者对观点的肯定,自信的表达能给人以信赖感。如果观点不明确,就会失去说服力,不能引发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失去演讲的意义。最后,演讲稿的语言最好流畅风趣,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撰写演讲稿时,应了解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力求语言“上口”“入耳”,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感人,风趣幽默,长短适宜。

四、思维导图的使用效果分析

1.有助于激发写作兴趣

初中阶段的作文字数要求一般是600字左右,但有一部分学生对于600字的作文感觉压力巨大,尤其是日常表达意愿不强烈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类似“我和我的家乡”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和确立文章的框架。有关家乡,可以描写家乡的山、水、人,从花草树木写到名胜古迹,从历史人物写到幼时挚友。有了思维导图的启发,学生写作就不再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写作提纲、文章的开头结尾等,有了具体的写作框架,學生能根据作文题目梳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顺利写作。

2.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写作知识

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有很多,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联想、侧面和正面相结合、开门见山等,其中人物描写还包括心理、动作、语言、肖像描写等。学生在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把储备的写作知识运用到作文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把自己掌握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等具体化、分类化,以便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和记忆效果。写作能力包括文字运用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应该掌握所有描写手法,再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灵活选择和应用。

3.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很多知识点是融会贯通的。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和积累了一定阅读知识,才能在写作中高效运用;如果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阅读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会更加顺利。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掌握程度,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产生丰富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把在阅读中的收获、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巧妙布局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之间融会贯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渐提高。

4.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

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写作能力也较为突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在日积月累中打牢文字功底。教师可以借助发散性思维,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指导学生具体地规划要表达的内容,学会在脑海中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能根据表达的中心展开联想,并把所有要表达的内容借助时间、空间等顺序逐一呈现出来。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学生的表达思路会更加清晰。

5.有助于提高作文成绩

提高了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自然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善于营造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写作时顺利确定清晰的写作框架。

总之,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利器,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表达能力导图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第6章 一次函数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