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2022-05-30陈静
摘 要:城市景观的发展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的憧憬与向往。各时期人们的需求不同,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也会随之变化。当下,我国大力提倡城市融入自然的理念,新的景观设计语言的出现也体现出了景观设计理念的进步。随着人本理念的强化,城市景观的功能愈发多样化,设计师在考虑绿植观赏性与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还应更加注重人的感受,从城市文化与地形条件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方合作,注重人性化设计。因此,分析城市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当代景观设计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城市景观设计效果。
关键词:城市景观;人本理念;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人本理念与城市景观
“城市是人类的工具。”在现代建筑运动热潮中,勒·柯布西耶对城市的描述极具代表性,体现出了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景观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设计师应秉承为人服务的理念,利用城市景观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各种感官需求。自21世纪以来,“居民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最宜居的城市”“适合旅行放松的几大城市”等排名不断出现,而这也能体现出目前人们不再只追求城市经济建设,而是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舒适性、宜居性。随着人本理念的增强,城市景观的功能愈发多样化,设计师在考虑绿植观赏性与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因而出现了互动式景观、情感化设计、叙事性景观等景观形态。当人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那么对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投入也会在所到之处的每一花一草中得到体现。
二、城市景观的发展情况
俞孔坚提出了“新景观”概念,他指出所谓新景观,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而言的新设计形式,更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特征与人地关系。中国城市景观从服务帝王将相的审美到为工业化让步,再到为人民群众服务,功能单一的展示型景观逐渐被多功能的新景观取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给景观设计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的支持,并且城市景观的观赏性也已成为城市景观设计最基础的功能,艺术性与功能性兼具的景观装置艺术也在摸索中前行。
城市建设的速度非常快,近现代建筑更是层出不穷。当前,城市的发展也使得景观设计以同样的速度得以更新。城市景观设计不只是在为人们服务,而且也在与人沟通。即便是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当人们提及具体城市时,还是会想到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与建筑紧密相关的景观很少被人们提起,这也体现出城市景观设计水平仍有待加强。
在国内,城市居民接触最多的城市景观包含街道景观、城市公园、社区景观与广场景观四类。街道景观是外来游客接触最多的场所,最能体现出城市氛围。古城街边的树荫和海城中的棕榈树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由此人们也会对不同的城市产生不同的情感。城市公园与广场是当地居民经常光顾的区域,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性与稳定性是当地居民更关注的内容。社区景观是当地居民每天都能看到的景观,所以可持续性、趣味性、创新性缺一不可。当人们挑选住处时,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同等重要,这也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设计时注重优化景观环境的原因之一。
三、城市景观当前的发展情况
(一)缺乏整体性与协调性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用地急剧扩张,既影响着城市原本规划,又对原生城市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极易与城市旧城区“脱节”。基础设施的增加不仅会影响生态用地,而且缺乏人文情怀。城市新区的产业园、大学城等在给人们带来空旷、整洁、干净感受的同时,也会使人心理上產生陌生感。街边的人在宽阔干净的景观大道上显得非常渺小,相邻街道如复刻一般整齐划一,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对脚下土地的亲切感。城市新区强调新规划、新气象,但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还是老街与美食城。这些小巷内的老店成为人们感受人间烟火气的场所,是城市新区最具活力的地方。
然而,城市新区建设发展还未完善。在高楼耸立的新区,更多是尘土飞扬,景观虽整齐划一,但缺少多样性与乡土性,并且新区的景观设计失去了城市所特有的特征,同质化严重,失去了对当地居民人文上的关怀。
(二)注重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更多是指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绿色景观。近些年来,可持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热点,发展迅猛,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空间时,设计师不仅要精心规划设计方式,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而且还要与多方开展沟通与合作,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可持续景观设计。
(三)人文理念缺失
在以往,农村中的人们互相熟悉彼此,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各自的“领地”,有无可替代的乡愁。而现代城市景观逐渐失去了这种功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形式雷同的景观池和高耸的建筑大楼已无法让人们对自己的住所产生归属感。
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但景观设计发展起步较晚,本应能够让人领略到不同风情的城市,却看起来千篇一律,没有充分展示出地域特色。很多城市的中心广场景观都是参照西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当下,广场不再是宣讲和竞选演讲的场所,而应是人们的活动场所,要造福于人民群众。因此,设计师在开展城市景观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考虑到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又要考虑到城市的标志性植物与居民的生活方式,以让人们更加舒适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而城市景观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弹性设计、GI理念等的提出都体现了景观与城市生态发展的结合,也体现出了人们对未来自然资源的规划。可持续景观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其具备一定的特征,比如有助于调节雨洪等自然状况,能对阳光、雨水、土壤等进行充分的利用,具有可再生、可循环的生态规律等。在以俞孔坚为代表的生态学景观设计理念的指引下,人们应让城市中流淌着活水,学习如何与河流系统和谐相处。当代景观设计语言大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因此设计师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
(二)与现代艺术思想相结合的原则
园艺师最初的工作是将植物修剪成美观、整齐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的造型便有了意义,这种类型的景觀至今为止还可以在国庆节时看到,并且很多城市中心的花坛也大多会被修剪成能够彰显城市特色和具有庆祝意义的标志性造型。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公园座椅,还是广场中央的雕塑,都可以体现出公共艺术与装置艺术等后现代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就现代城市景观而言,其不再只具有美观性与便民性,而且还肩负着彰显城市文化的责任。公共艺术需要融入环境,所以大多出现在城市广场或大型公园中,以让人们驻足于此,感受此刻的环境。景观与艺术本就是无法分割的,艺术可为城市景观注入新鲜的元素,能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城市景观所蕴含的情感。这种新型公共景观的意义远大于人们拍照留念,并且更多是为了引发人们对当下所处的环境的思考。
五、加强新时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策略
(一)推动多学科交叉与开展多方合作
每个时代的城市景观具有时代的印记。在景观都市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且会借助自然来辩证地解决生态问题。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使得城市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设计。城市建设的主体是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设计师、居民、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规划开发及可持续的维护工作。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可以将其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之外,还可以将其运用于大数据下的共享社区、绿色交通、公共服务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公园道路扫码的实时地图到园区公共卫生间门口的使用数量显示器,从街边的智能垃圾分类到商业广场前的AI面部识别年龄及记录今日运动量,各学科知识不断地相互融合,且已经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服务着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
(二)开展人性化设计
人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放松是身处高密度的城市建筑中所无法得到的,而城市景观能使人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拥有一丝慰藉。人们不仅对城市景观设计具有较高的需求,而且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较高,如依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椅、路灯及无障碍设施等。同时,座椅的分布、植被密度与高度、气候的舒适度等规划设计都会对人们生理上的舒适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开展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将女性安全纳入考量范围,夜晚照明应涉及更多地段,尽量使用乔灌结合的方式,减少被密集树木遮挡住的小路,并对不安全事件多发地段做好规划设计。
对自然的亲近是人的天性,人与自然的互动性也需要在营造的自然景观中有所体现。在国外的社区景观设计中,社区居民也会参与建设,因为居民是环境的使用者,是社区景观的参观者。因此,我国在建设城市景观时,也应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出符合城市生活特色的城市景观,以人与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调研并听取人们的建议,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城市景观。
(三)打造城市符号
在开展城市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即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文化历史。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心理。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当设计师按照西方国家那样设计出几何形状与用大面积纯色进行铺装时,虽然呈现了时代特征,但自身的文化性与民族风格会有所缺失。因此,当设计师在思考何为地域特色并将其融入设计时,不应一味地将商业街的店铺门头统一装修,因为形式的整齐划一并不是评价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当人们走进丰富多元的街道时,可以感受到这片区域的热情与活力。而整洁统一的大面积铺装与尺寸间隔确实能使嘈杂与卫生问题得以改善,但也减少了城市的烟火气。各国的民族性设计都各有千秋,如日本的设计,在融合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形式将民族文化推向了全世界。在开展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时也应如此,设计师应将本民族传统的审美理念与顺应时代潮流的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城市景观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可以说,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性,从而不断推动城市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我国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设计师应注重将城市融入自然,重新打造或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们的需求与所处环境出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在人文生态系统的协调下,提升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城市是不断更新的综合共生体,城市更新本来就是城市永恒的状态和不变的主题。因此,设计师应立足于城市文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审视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搭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M].李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马超楠,周敏,马宇翔.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扩张模式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1(27):30-36.
[3]俞孔坚.回到土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4]王浩.景观设计是融入民族性与时代性[J].中国林业产业,2005(10):50-51,61.
[5]李伯娟.人文生态视野下城市景观设计与形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