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征的红色建筑环境营造策略研究

2022-05-30彭源芳严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贺龙湘西

彭源芳 严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红色文化越来越重视。红色建筑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湘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湘西辉煌的历史中留下了永不泯灭的红色记忆。根据湘西地区红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红色建筑的空间环境入手,探索红色建筑的环境营造策略,对于推动湘西地区红色旅游、传播湘西地区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域特征;红色建筑;湘西地区;环境营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吉首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环境营造策略研究”(21SKY90)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革命老区和革命圣地,为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树立了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建筑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红色建筑概念和分类

(一)红色建筑概念

红色建筑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建筑,一般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址故居、历史纪念建筑,以及各类纪念构筑物等,根据有关建筑物所处年代实际利用情况,可能涉及近代或古代建筑遗存。红色建筑是承载着红色文化的建筑,它是以传承红色文化为目的,是发生过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建筑,以及新建的、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陈列的纪念性建筑,具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红色建筑分类

本文根据革命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建筑的特点,将红色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在历史中被保留下来、得到相应复原与修缮、承载了重大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事迹的建筑原址;第二类是相关历史事件和重大革命战场发生的场地原址;第三类是为了纪念这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建立的建筑。

二、湘西地区红色建筑概述

(一)湘西地区红色建筑资源

湘西地区是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主要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以及邵阳西部诸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吉首市)、7个县(泸溪县、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有各类革命遗存132处,乡镇还保留了革命旧址遗址,红色建筑资源丰富。张家界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共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108处。怀化市有革命遗址123处,还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在2021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遗址遗迹与场馆中,张家界市共22处。除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外,湘西地区还有许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革命旧址更是被納入了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在湖南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的地图上,利用湘西地区的革命旧址资源,打造湖南红色旅游路线的第六条路线——湘西火种·重走长征路,路线上的景点主要包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贺龙公园等。

(二)实例选择

本文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红色建筑进行分析,重点选择湘西地区较为重要的红色建筑,深入讨论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的现状、使用情况以及设计策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是孕育红二方面军的摇篮,是红军长征的最后出发地。在湘西地区火种·重走长征路这条红色旅游路线上,有着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红色建筑。这些是湘西地区较为重要的红色建筑,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承载着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在这些建筑中,有的是建筑原址,有的是场地原址,还有的是专项纪念建筑。对这些红色建筑的普遍性与独特性进行研究,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三、湘西地区红色建筑分类

(一)建筑原址

贺龙故居属于红色建筑原址,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

从总体布局来看,贺龙故居为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木架毛瓦平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前面是石木结构的朝门,右侧是马厩牛栏。院内修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陈列室为砖木结构房屋。故居门前还有一座风雨桥,建于1916年,贺龙成名后改称为“贺龙桥”。该桥为木质结构,造型古朴,富有民族特色。

(二)场地原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属于场地原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4—1935年,湘鄂川黔省委员会设在永顺县塔卧镇雷家大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驻丁家院子,均为木板布瓦平房,共占地1084平方米。从总体布局来看,旧址坐东朝西,为一纵两横式木结构建筑,南北两侧有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现保存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电台等,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从外部环境来看,围绕旧址建设了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观雕塑等公共设施。

(三)专项纪念建筑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和贺龙纪念馆属于专项纪念建筑。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解放路179号。从总体布局来看,该馆是在1993年由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在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的旧址上修复而成。纪念馆整体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保护。从外部环境来看,该馆位于张家界市中心不远处,紧邻闹市,门口两侧分别有两块花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从总体布局来看,该馆建筑面积为2169平方米,配套停车场、消防通道等公共设施。该馆背倚大山,呈后高前低趋势,巧妙运用土家木屋排栅之建筑语言,顶端好似一顶红军帽。从外部环境来看,该馆广场为硬质地面,铺设形成红色纹饰,与外墙颜色呼应。

贺龙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占地面积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纪念馆平面图近似一把巨型菜刀,隐喻贺龙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从外部环境来看,贺龙纪念馆与贺龙故居、贺龙桥呈倚角状,贺龙纪念馆前面广场上有一尊高大的贺龙铜像,名为“回家”,花坛从铜像背后向前包围。广场为硬质地面,周围绿植环绕。

四、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环境营造存在的问题

红色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文化载体,要根据自然环境和城市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群落模式来进行环境营造和布局。湘西地区的红色建筑有些位于城镇,有些位于市区,在与城市空间的交接上,需要通过外部环境的营造来使这些红色建筑与城市相融合,在不丧失红色建筑的文化氛围及场所精神的基础上使红色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基于这些,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环境营造存在红色氛围不浓、红色主题不突出、景观要素和景观构筑物的运用不合理、广场周边的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第一,红色氛围不浓和红色主题不突出。一些设计师在营造红色建筑环境时,过度重视建筑本身,忽视了红色建筑外部环境的营造,从而使红色建筑与环境没有很好融合。尤其是位于市区的红色建筑,其外部环境与城市环境没有区分开来,没有体现出红色场所氛围。

在进入红色建筑之前,参观者会先参观建筑外部环境,但是有些红色建筑会缺乏与其相关的红色要素来体现该场所的红色主题,没有很好地营造出红色氛围,使得参观者在进入红色建筑内部空间时,缺乏对红色主题的感知,从而影响个人参观体验。

第二,景观要素和景观构筑物的运用不合理。在红色建筑外部环境的营造中,景观要素和景观构筑物尤为重要。景观要素和构筑物是在参观者进入红色建筑空间时,给参观者传递该场所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重要媒介。而有些红色建筑在景观要素和构筑物的运用上,比如主题雕塑的运用,没有生动形象地传递出该场所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导致参观者不能很好地了解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

第三,广场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周边交通设施不完善。从红色建筑的外部环境来看,一些红色建筑外的广场的规划设计不合理,没有合理安排活动空间,同时广场不具备对游客进行分流和疏散的功能,导致参观者活动空间不足。此外,红色建筑周边的交通设施不完善,给游客的到达带来阻碍。

五、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环境营造指导思想与原则

湘西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湘西地区的红色建筑蕴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是红色建筑环境营造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环境营造过程中,湘西地区的聚落建筑形态、文脉特征,湘西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影响红色建筑外部环境营造的重要因素。

在对湘西地区红色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营造时,遵循原真性原则,从建筑形态和文脉特征等方面出發营造红色建筑外部环境,不仅能突出红色主题,更好地呈现红色文化,还能保持红色建筑的可识别性和整体性,降低对红色建筑原址的影响,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原真性原则要求保持场所的原真性,正确对待红色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甚至是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红色建筑外部环境营造时,要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降低对原场所的影响,凸显场所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保留场所的原真性。

六、湘西地区红色建筑环境营造策略

对于红色建筑的环境营造,要注重对建筑原址的保护,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建设,不仅要体现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还要契合场所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征。

第一,依山就势。由于湘西地区以山地为主,在湘西地区的红色建筑外部环境中常常出现山、水等自然资源,对这些资源加以利用,可以进一步体现红色建筑的地域特征。山地地形可以影响参观者的心理感受,结合地形来对空间环境进行塑造,注重空间序列感,通过基面抬升等方法塑造空间,能营造出良好的红色氛围,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营造红色建筑环境时,要留出活动空间以便于疏散、聚集等,同时要完善周边交通设施。对于建筑原址与新建建筑,要选择合理的布局方式,根据自然环境和地域特征构建建筑群落景观。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通过基面抬升的方法对红色建筑环境进行营造。

第二,契合场所环境。建筑离不开场所所在的地域环境,营造红色建筑环境的灵感要从地域环境中获取。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该地区红色建筑也具有独特性,保留了当地的地域性特征。可以在当地建筑和环境中,从空间形态、色彩、材料等方面提取地域元素,将其运用到红色建筑环境营造中,通过更加丰富的设计语言来展现湘西地区地域特征。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造型,巧妙运用了土家木屋排栅之建筑语言,体现出了湘西地区建筑特色。

综上所述,湘西地区红色建筑资源丰富,但红色建筑环境营造存在红色氛围不浓、红色主题不突出、景观要素和景观构筑物的运用不合理、广场周边的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营造红色建筑环境时,不仅要注重场所的地域特征,也不应丧失其文化内涵,应该遵循原真性原则,从建筑形态和文脉特征等方面出发营造红色建筑外部环境,凸显场所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保留场所的原真性,彰显红色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湘西地区这样特殊的场地条件,要合理利用地形,营造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使红色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保证场所的原真性,体现出湘西地区的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1]郑苍民.渝黔地区红色旅游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2]秦康康.基于坡地环境的纪念性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3]段智钧,李丹彤,赵娜冬.北京红色建筑遗产(1921—1949年)遗存类型与分布特征初探[J].北京规划建设,2021(6):187-190.

作者简介:

彭源芳,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与景观。

严茅,吉首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贺龙湘西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
中国企业外部环境新特点与对策分析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