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劳动教育赋能 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2-05-30蔡玉燕黄燕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蔡玉燕 黄燕棋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强调真实世界的任务和问题,并且产出“有形”产品来解决问题。“弘义手工小达人”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选取跨学科的主题内容,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重构劳动教育。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最终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项目成果,感受劳动的独特价值,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一、项目设计

(一)背景分析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项目实践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要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的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传统的劳动教育存在窄化、弱化、异化、物化等问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学习生产实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引领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的健康发展。项目式学习是由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而设计并实施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实践性活动,也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一条现实路径。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接受劳动教育,就是在经历“确认劳动项目—规划劳动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开展劳动实践—产出劳动成果—评价劳动质量”的过程中,深入体悟劳动的各个实践环节,解决遇到的劳动问题,形成深度劳动认知。学校选择和确定手工制作这个劳动项目就是注重劳动价值,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旨在指导学生深度参与劳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落实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二)学习目标

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手工制作这一劳动项目、获得成果,并由此提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等能力。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重构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实现“做中学”,通过劳动项目,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劳动创造,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最终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项目成果,感受劳动的独特价值,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学习成果及其评价

学生通过完成“确认劳动项目—规划劳动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开展劳动实践—产出劳动成果—评价劳动质量”项目过程,学会手工缝制的基本方法,了解设计制作手工艺品的基本步骤,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主动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在手脑并用中体认劳动的价值,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驱动性问题

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场域的情境创设“驱动”问题: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做工,用手又用脑,才会有创造。如果是你,你会用你的双手和大脑制作怎样的手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呢?

(五)学习任务设计

项目学习是一种体驗教育,围绕项目实践而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通过项目学习实践融合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实现学生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本次手工制作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案例就是基于学生真实的个人生活体验,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荐主题中的手工制作为基础,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项目学习中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亲身体认、体验、体悟。

二、项目实施

(一)项目式学习开发思路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秉持实践取向,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理解劳动的价值。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态度的实践性活动。本项目将从教师支持和学生活动两个部分展开论述。

1. 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制定计划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一书中提到,让学生学会在不确定性中,通过主动选择和积极实践,把握和创造新的确定性,是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中最富有当代价值和个体生命价值的选择。传统的劳动教育偏重于劳动技能的训练或劳动作品的复刻,单纯的模仿和复刻遮蔽了劳动的价值。本次项目式学习提供多个场域和任务给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行选择项目式学习任务。

【教师支持】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场域的情境创设和驱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确定项目主题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项目活动书的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进行指导,清晰相关任务流程。低中年级的学生对于项目式学习尚处于入门阶段,教师可提供简单的项目活动计划书,主要用于协助学生梳理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主要问题进行简单分解,学生仅需填写与自身设计相关的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项目式学习较为熟悉,可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活动计划书。

【学生活动】自主选择想要改变的场景;自由组队,同场景同队(也可混合组队),建议每队人数不超过6人;根据项目活动计划书,完成初始设计猜想,学生在项目式的任务驱动下,进一步激发了探究欲望,他们主动查阅资料,丰富原有的知识经验。

以往的劳动教育常常与个人奖惩关联,使得劳动价值观被严重异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和首要任务是转变学生对于劳动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劳动对生活的改变,自愿参与劳动。真实生活场域的情境重现使学生拥有沉浸式体验,理解通过有创意的劳动可以改造生活,例如,设计一个用于不同形态的小沙包,甚至可以是把沙包作为单纯的布艺装饰品。“模糊的任务路径、明确的结果”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了他们的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项目任务为导向,设计创意作品

《指导纲要》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项目活动中学生依据自主制定的设计目标,手脑并用,将创意物化为实体。

【教师支持】各年级的手工制作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劳动技术指导:每个手工制作课的制作技巧和方法都以微课视频呈现,并在微信平台上开辟了每个年级的微课专栏,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对应针法讲解视频进行学习,如遇问题可于团队中协商解决,亦可向教师求助;动手操作前,教师提示基本的针法起步方法,并强调操作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团队合作突破制作难点:逻辑清晰,有条理地跟团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选定适合自己的设计所需品;在团队的力量下突破难点针法的学习;自行与其他团队交流创意,取长补短。

手脑并用完成作品设计:根据选定目标挑选制作过程所需的材料(布料需自行裁剪,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找人协助);利用针法讲解视频,自行缝制布袋,在实践中根据需要反复修改作品;肯定自身作品的同时悦纳他人创意,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劳动和教育本具有同一性,随着时代变革二者逐渐分离,当下我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维系这种结合的重要方式就是让劳动教育面向真实生活,回归真实生活。“弘义手工小达人”的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脱离纯粹的脑力劳动,将知识学习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淡化并转变劳动教育与个体奖惩的关联,在手脑并用的实践中建立劳动幸福感,在团队合作、协商交流中提升个体的社会属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3. 重视成果导向,反思改进设计

《指导纲要》中提到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包含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反思与改进。项目式学习的活动过程亦强调成果展示,这既能使效益最大化,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组织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活动场域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全部的生活中。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中跟长辈交流,吸纳长辈的意见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创意,在长辈的帮助下用数字化方式记录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还应该有阶段性作品,它们可以是作品草稿、产品原型、访谈计划书、视频作品、大事记、作品评论、实地调查指南、项目进展小结、日记、笔记等。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应通过“做”与“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学校多举并措,通过劳动大盘点、手抄报、视频等记录劳动情况,通过自评、小组评、家長评、学校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作为评比“弘义劳动小能人”的重要依据。

【教师支持】教师根据不同的项目活动设计项目活动评价表,以缝制小沙包为例,在项目活动时前置评价表,指导学生理解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利用评价表指导、规范学生的活动过程;协助学生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和关键表现;指导协助学生完成个人成长记录袋的整理,并利用成长记录袋科学评价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课堂展示、校园展示、互联网展示等),利用展示反馈并改进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各自的手工制作作品,与团队成员、家中长辈交流改进意见;根据完成情况,及时修改、完善项目活动计划书;在展示评价环节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够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吸纳他人优秀的经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改进作品。

三、项目成果

劳动教育是沟通传统学校教育和学生真实生活场域的桥梁。在项目活动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对于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创意,更能打开心扉接纳他人意见。活动中有的学生在妈妈的包上找到灵感,搭配塑料袋设计了防湿沙包袋,下雨天也可以玩耍;有的学生设计了表情丰富的竹节人,并向同伴们介绍。

四、项目评估与反思

劳动教育应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项目式学习活动转变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由“要我做”转变为“我想做”,在实践中落实了劳动素养。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劳动教育,对于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促进劳动教育规范化实施、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手工劳动成果进一步开发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制作劳动教育案例集锦、编制劳动项目手册等,由此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劳动教育改进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不仅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而且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进而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自我建构与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