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家的白皮松

2022-05-30方建增

当代作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皮松广场奶奶

方建增

山娃的家乡隐居在太行山上,海拔1300多米,三面环山,一边是万丈悬崖。

石头是山里的一大特色,更是一道风景。

全村50来户180来口人,房屋背靠西山,面朝日出方向而建,顺着山势高低自然错落。石房,石墙,石院,石台阶,石头路,石碾,石磨,石桌,石凳。岁月把路上的石头打磨得光流光流的。非常自然和谐地融入在了太行的山脉中,与雄宏伟岸的太行山浑然一体。房屋清一色石木结构,长方形太行石,公公正正,精心锻凿,匠心独具,砌筑讲究,工字缝横平竖直。就连乱石堆砌的院墙,虽然大小不一,也是十分地讲究,简直就是艺术品。可以看出乡亲们对石头有着特殊地感情,对家乡是多么地热爱。

一股涓涓细流,从南山石缝中钻出,顺着弯弯曲曲的毛渠,七弯八拐地穿村而过,流入村东北角的蓄水池,灌溉着村东边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人们早起或下工回来,扔下农具,蹲下身子,掏着渠水先喝上几口,然后撩着水摸把脸,用衣袖一擦,甘甜解渴,清凉爽快。村妇们蹲在渠边洗菜或洗衣服,有说有笑,哪银铃般的笑声,用渠水串起来,就像一串响铃,清脆悦耳。

村东头有个广场,说是广场,其实也就是不足二百平方米左右的平地,过去叫场地,五月收割的麦子,秋天扒回来的玉米都集中在这里脱粒归仓。麦秸垛,玉米杆就是山娃和伙伴的战场,电影中小兵张嘠就是他们的偶像。

平时广场是村里的文化政治中心。剃头的,挑货郎担的隔个十天半月就在这里摆个摊,妇女们用水裙包几个鸡蛋换些针啊!线啊什么的,山娃最喜欢的就是糖人,琉璃球;公社供销社也隔几天来一次,把日用品带上山来,换成山货挑下山去。

社员们一日三餐,都愿意端着海碗聚在这里吃饭,边吃饭边谈论着村里的趣事,也谈论着山外边的世界。尽管饭食稀,但碗中月亮大。

广场更是儿童们的乐园。吃饭时,山娃和伙伴们见谁家的饭好吃,就吃谁家饭,晚上碗也不送,就在广场玩耍开了,有定拐拐的,有捉迷藏的。那时候家家户户不闩门子,大人也不找他们,任他们疯够了才回去。

一条山路弯弯曲曲,盘旋而下,通向山外。

山里有山楂树、梨树、杏树,桃树,核桃树、花椒树等果木树,摘下来的果子我们都叫它山货。广场北边有棵白皮松,有水桶那么粗,顽强地生长着。因年代久远,部分枝杆已枯死。它到底多少岁?有的说树和村子同龄,有的说树比村子还老,沧桑的身躯映照着老去的残阳。

山娃在村里上的小学,一至五年级复试班。放学后,山娃和伙伴上山挖药材,捉蝎子,还经常上树摘果子,掏鸟窝,挂破摔伤了,是家常便饭,严重了就自己去村卫生所抱着抱着,也不让大人知道,他们像石头一样硬朗。

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虽然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有多大,但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旮旯里,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男耕女织,过着祥和宁静的山村人家生活,也知足快乐。

山里夜晚静悄悄的,一人起夜,吠声全村人都能听到。山里人起的早,东方刚蒙蒙亮,山娃家的大公鸡,就飞到墙头上,扑楞着翅膀,伸长脖子咯咯哽地打起鸣来,把全村人叫醒。男人们下地干活,妇女劈柴烧火做饭,袅袅吹烟升向天空,化作朵朵白云。鸟儿在树上蹦来跳去,叽叽喳喳,鸡犬相闻,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荣共生,充满着祥和恬静的浓浓人间烟火味道。

山里人勤劳淳朴,生性善良。山下边人来到山上,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到饭点,都得吃了饭再走。邻里关系和睦,团结友爱,生活互帮互衬。山娃十二岁那年,一天夜里,山娃奶奶得了急性阑尾炎,疼痛难忍,需要尽快手术。七十年代没有电话,没有车,急得他父亲没有办法。在这紧要关头,找到队长,生产队派了八个年轻人,四人一组用笸箩抬着,替换着一路小跑连夜送到30多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及时做了手术。

山娃十八岁那年县煤矿招工,村上看他是初中生,推荐他去煤矿当了一名临时工,成为村里第一个井下挖煤工。虽然煤矿工作苦累,也算是走出了大山,见到了外面的世界。

山娃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是个明白人,她知道煤矿井下工作是危险活儿,又苦又累,随时还会有生命危险。就问山娃:“娃儿啊!煤窑下是啥样儿?干活是不是使荒的很啊!,又看不见天日,是不是还经常出事儿?”山娃知道奶奶说的都是实话,就安慰说:“奶奶呀!县煤矿是大矿,不是小煤窑,安全着呢,再说干活还能叫累着,放心吧!”话虽这么说,但山娃心里清楚,奶奶心里也是整日捏着一把汗,提心吊胆。奶奶没事的时候就坐在广场白皮松下等啊!等啊!无论酷署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每天都等到日当中午,月上树稍。

为了不让奶奶惦记他,再等他,他决心要离开煤矿。恢复高考后,山娃边工作边学习,自学了高中课程。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讽刺,嘲笑和世俗压力,连续三年参加了高考。终于如愿以偿,成了村里第一位大学生,三年师范大专毕业后,山娃被分配到县中学当了一名老师。再也不用让奶奶操心了。

几年后奶奶走了,走的时候面带微笑,走得很安详。

十年后山里的娃都出去外边打工了,只留守老人和儿童,小山村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几十年后,山里人都遷到了山下,只剩下空心村。父母亲也老了,山娃来接他们到城里住,他们说:“我们祖宗几代人都生活在这山里,习惯了,哪儿也不想去了,愿意守在山里。”

既然劝说不动父母,只好每星期天回来看父母。父母亲就在白皮松下等啊!等啊!等山娃回去,回去后,母亲给他做他最爱吃的香椿炒鸡蛋打卤手擀面,走时给他大包小包地装着小米、黄豆、花生米,各种新鲜蔬菜。山娃感受到有父母在,家是多么的温暖啊!

山娃每次回去,都远远地看到父母佝偻的身躯,眷宿在白皮松下,遥望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哪渴望的眼神,焦灼的目光,就像天上的星星,照耀着山娃回家的路。同时山娃也感受到有人守望,是多么地幸福啊!

随着乡村振兴,山娃老家也发展起了旅游业,现在通往村上的山路拓宽改造成了柏油路,广场也铺上了花岗岩,安上了路灯,健身器材,白皮松下那一排石条也换成了长条木椅。外地人来这里办起了民俗,创建了学生写生基地,开起了画室,游客络绎不绝。有人烟在,就有融入血脉中的眷恋。

岁月流逝,往事如烟。山娃也到了古稀之年,心里老想着白皮松,想着童年的故事。时不时地独自开车回去,看一眼古老的小山村,在广场上坐一坐,摸一摸这里的石头,与白皮松说会儿话。每个石头都刻着远去的故事,没一棵树都堆满了雨雪风霜,从山间小路走来驼背的挑夫,吆喝的货郎,孩童们追逐嬉闹的声音和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在山涧回旋。回望过去,祖祖辈辈,人来人往,从生到走,一切都自自然然的,喜庆和悲伤过后,一切回归正常。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看的淡然释怀。

时间带走了生命中的过客,留下的是无限的思念。现在奶奶,父母都不在了,只有这棵白皮松日夜孤独地守候在这里。山娃更加深了对家乡的思恋。父母在尚有来处,现在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归途。

一次山娃独自坐在白皮松下,看看手机已近中午,正要取出带来的饭食,这时儿子打来了电话说:“爸在家吗?中午我们带孩子过去。”山娃说:“我回来老家啦,你妈在家呢!”

每当此时,外地游客看他吃着自带的饭食,便问:“老伯你也是从外地来这里旅游的吧?”他说:“我是游客!但这里也是我的故乡!”

猜你喜欢

白皮松广场奶奶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在广场上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白皮松及其繁育技术
白皮松嫁接繁育技术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