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022-05-30严秋玉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严秋玉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有了更高标准和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众多能够发挥良好教学作用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让混合式教学逐渐常态化,将众多教学手段的优势进行结合,尤其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融会贯通。本文将具体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因及作用,最后提出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构建科学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在当前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高中地理学科的独特教学特点及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表明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之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因及优势

(一)原因

首先,依据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优化地理学科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地理学科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其基本构架决定了它具有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内容比较繁杂和抽象,但同时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通过日常生活认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深入的认知体验和较强的逻辑思维[1]。面对地理学科中的各种抽象复杂又十分重要的知识教学,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比如,在学习“宇宙环境”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安装3D太阳系模型APP,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观察各大行星、卫星的真实轨道和运动规律。

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地理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地理学科教学要求的指引之下,教育的模式发生改变,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专注于学生成绩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如今,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能够利用地理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将学科的课堂学习拓展到学生生活中的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和实践,进行深入拓展,观察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将这些内容带到课堂当中进行解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匹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规律。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发展产生了重大变革,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持。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运用到许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比如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平台等。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要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最主要的一项教学手段就是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就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优势

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当中发挥了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生地理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之下,教师规划地理教学课程时,能够开发和挖掘优质的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有序的教学和管理,从学生的个性化情况出发,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提供更强大的支持与服务[2]。这些资源不仅仅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在网络当中获取的学习资源,更是在探究学习、评价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手段当中所挖掘出来的学习资源,比如学生的优秀笔记、创新性作业等。

第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样化互动交流。混合式教学让师生、生生交流的切入口增加,拓展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自由和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和分享的机会,让学生在學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进行频繁的沟通,实现思维的深度发散[3]。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能够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实现反馈评价的动态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反馈,教师在观测反馈结果的过程中形成二次评价和反馈,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案更加有效,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利用混合式教学能够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往高阶发展,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管理的智能化。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方式,寻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深度并不断优化,在信息技术融入的过程当中,以数据实现智能优化和设计,更快速及时地解决教学问题。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构建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现实需求,也因为教师看到了混合式教学的强大教育作用。若是教师想要在教学当中充分挖掘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育人优势,就必须要坚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则,以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资源为基础,以情境为载体,以互动为桥梁,以评价为契机[4]。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要求学生必须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开展教学时避免单边教育,而要实现交互性,发挥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创新和主动的思维主导下提升学习能力。在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时,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本质要求,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并学会迁移运用,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在教学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资源不应局限于教材课本,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多元教学手段的长处,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时,情境是基础和前提,互动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在情境当中,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断进行讨论交流和信息互换,更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还要利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全面而完整的教学评价,能够极大地释放学生的潜力。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常见地貌类型”的教学为例,根据构建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则,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首先,明确“常见地貌类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视频、图像、野外考查等多种途径辨别地貌类型并能够详细描述其主要特征,了解各类型地貌的分布以及进行地貌观察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根据这一目标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资源,将各类型的地貌,如,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等的图片和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各类型地貌的规模、色彩、特征、次级地貌组合等。

(二)构建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定的自主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比如:教师在班级群内发送几个地貌特征明显的视频,像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长江三角洲的堆积地貌、沙漠中的风蚀地貌,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回答问题,如: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风蚀地貌一般出现在哪些地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点。在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以文言文《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的片段作为情境引入,让学生解读文言文,理解徐霞客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文言文当中地理景物的描述,联想到地貌,教师在其中要不断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徐霞客游记》片段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地理特点?这种地貌特征是属于哪一种地貌类型?这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于在此种地貌上生活的人们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在理解地貌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既激发学生对地貌类型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也加强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对学生给予评价。比如说有学生回答:《徐霞客游记》片段当中所描绘的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导致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土壤贫瘠,岩层保水性能差,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但同时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奇峰、异洞,奇特的自然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5]。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价分析,表扬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完整、清晰,鼓励学生继续深度思考、探索学习。

三、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要梳理清楚其教学环节,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在教学中将自主性、碎片化的学习与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进行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课前的线上教学、课中的线下教学以及课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在课前,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构建线上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上的自主学习当中,学生可以发挥极大的自主性,自己控制学习的内容与节奏,同时又根据教师的指引达到基本的预习目标。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了解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和台风寒潮灾害,让学生有区域认知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在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发送给学生,比如具体的灾害现象、灾害表现、发生灾害的历史资料等,教师在推送资料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点拨学生进行学习的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拓展自主学习的思路,寻找更多相关资料,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寻求答案。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检测,让学生在线上完成。比如,让学生回答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完成课前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就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设计更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活动。

课程教学当中,主要运用线下教学模式,但这种面对面的授课有线上教学作为前提和基础,能够在学生了解基本教学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拔高,实现更高阶的学习目标,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及思维的成长。在课堂上,教学互动是课堂活跃的基本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设计课中检测和知识巩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对地理教学知识的问题解析和解决方案探究,让学生建立起对核心知识的深度认知[6]。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针对具有探究意义的地理课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说,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不断向学生提出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所有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多項互动,发展创新意识。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地质灾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各种自然灾害之间是否具有内在关联性?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导向性的思维路径:我们所学习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后果是否会形成新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思考,沿着逻辑性的方向深入发展。随着探讨自然灾害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知识点会在学生的眼中越发清晰,学生由此认识到一种自然灾害可能会引发多种灾害。比如,旱灾就可能会引发火灾、淡水短缺、饥荒、沙尘暴等灾害,这种灾害也可能形成灾害链条。

课后教学则是对课上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定量、定性评价,让教学更加有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反馈,实现教学的调整。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线上评价反馈,通过对学生线上教学时的测验完成结果、答题频率、学习任务完成度等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和过程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多元化、精准化,更加客观、综合和科学。根据评价反馈结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成长方案,进行教学反思并改进教学。

结束语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并掌握科学构建的方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效率,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尹海匣,殷官标.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1(8):17-20.

[3]张敏洁,杜化俊.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82-85.

[4]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28.

[5]闫明智,鄢银银.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区域认知思维水平评价[J].地理教育,2020(5):4-7.

[6]干一慧.混合式教学在高中地理在线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应用:以等级考试复习阶段的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9):11-13.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